台灣首創!花蓮農改場研發燉飯專用米 不用再從義大利進口
國人食米量愈來愈低,但每年從義大利進口燉飯用的米,卻穩定維持100公噸以上,每公斤平均批發價更在200元以上;為了減少食物里程,增加國人食米量,農業部花蓮農改場花7年時間,研發第一款燉飯專用米「花蓮26號」,是台灣第一個以義大利米為母本,台灣米為父本的燉飯米,目前少量契作供應餐廳嘗試,最快今年底,市面上買得到,粗估每公斤價格在100元以上。
農業部花蓮改良場作物改良科副研究員黃佳興表示,當初在育種的時候,因為燉飯米的資料非常少,所以去看了台灣進口的燉飯米,到底是長什麼樣子,搜尋文獻之後知道說,它就是需要能夠適合它的烹煮方式,所以就會有大粒,直鏈澱粉稍微比我們的梗稻高一點,白會比較多,因為大粒耐煮,口感上會較彈牙,而不是義大利米的硬,或是一般白米的軟,而是指直鏈澱粉高一點。
黃佳興表示,如果用泰國米煮燉飯,就會粒粒分明,但「花蓮26號」沒有像泰國米這麼硬,那還是可以達到粒粒分明, 台灣人不喜歡米有白粉質粒,但義大利米是希望米去吸收湯汁,心白多,會比較有空隙去吸收燉飯高湯,米的風味會較好。
他表示,義大利米其實煮起來有可能會偏硬一點,台灣人不太喜歡偏硬的感覺,所以我國研發的頓飯米吃起來更為Q彈,比較軟、比較容易熟,烹煮時間會比進口的米稍微再短一點點,義大利米大概是在13到15分,國產頓飯米大概在12分左右就可以熟。
花蓮農改場場長楊大吉表示,國人米的需求量越來越少,但機能性的需求越來越高,國外進口義大利米,一直維持穩定的消費量,期待國產燉飯米產生,逐步替代高里程的義大利進口米。
目前,「花蓮26號」在去年公告技術移轉後,已有聯采、協憶兩家西式食材供應商,及花蓮在地的富里鄉農會簽約技術移轉,目前不少餐廳都在試作當中,最快年底,消費者可在市面上買到,用台灣在地的燉飯米,做在地的義大利燉飯。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