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創指導所」-助移居創作者不只搬入,更融入

「囝仔人劇團」來到農村與瓜農一起耕作發展創作。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囝仔人劇團」來到農村與瓜農一起耕作發展創作。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無貧窮

「我們需要拓展一種新的方法,讓城與鄉產生對話。」

生長在台北,從未離開臺北久住的陶維均,在親友們的驚疑下,毅然決然地移居到了花蓮;做這樣的決定並不輕鬆,但這樣的想法在他心裡盤旋好幾年,直到2019年底認識了豐田的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下簡稱牛犁協會),終於落地,並和牛犁協會共同創辦「豐田移創指導所」,引進各領域創作/專業工作者前來短或長期駐村,並以豐田地區的風土民情為題材開展創作,期許將豐田打造為花蓮縱谷地區的創意集散地。

陶維均用游擊電台的形式,行走在台北與花蓮之間。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陶維均用游擊電台的形式,行走在台北與花蓮之間。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豐田移創指導所。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豐田移創指導所。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何謂「移創指導所」?這樣的概念來源自豐田過去的歷史:日本移民村。1913年建村的豐田,為日本「官營移民村」,因其特殊身分,初建村時便誕生一個特殊的機構──「移民指導所」。該機構最主要的功能是指導移民們農耕技術、教導如何在新環境生活,並且解決移民們生活上種種的問題。簡明而言,即是一個協助移民更好融入當地,以及幫忙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的官方組織。「移創指導所」便是從這樣的概念延伸。

移居花蓮近一年的陶維均認為:「移居不是單純地把居住的地方搬到另一處所在,而是真正的需要融入當地,與居民們相處,了解地方的規則。」他所謂的「規則」不止於地方的政治,還可以是更具體的如農業上,這片土地適合種什麼;生活上,週一豐田的肉市不開張、週三沒有垃圾車;還可以更細微到哪家的狗會追車、哪棵麵包樹的果實可以摘採...。

「如果一個人想要移居,我們是不是能夠透過民間的力量,讓許多人可以先行體驗,又或者拓展他們與不同地域的對話?」在這樣的想法下,陶維均與牛犁協會借用居民們的空屋,將之改造成為「豐田移創指導所」。

「它可以是移居的前哨基地,讓不同想要來到農村嘗試生活的人;也可以是地方的教室,讓每個來居住的人重新認識什麼是鄉村,並與當地的居民相處、感受地方的氛圍,從鄉村中學習。」

「當共享與訂閱經濟成為趨勢,當固有財產逐漸被購買服務所曲帶,鄉村能否被訂閱共享?」包含社會住宅、青銀共居,甚至近年流行的電動車出租、影音平台的會員制度,都揭示著財產與資本這件事情的本質,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大家從「擁有」轉變成──「使用」。

提供意欲移居或來到農村的人在生活上的指南,或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生活在同一地產生對話、相互凝視與重構,便是豐田移創指導所的主要目的。與傳統的藝術駐村概念不同,他們更期望透過「移創」回應當代城與鄉之間的關係與問題。

邀請移創者用不同的視角重識鄉村。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楊子瑩攝影)
邀請移創者用不同的視角重識鄉村。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楊子瑩攝影)

都市「殖民化」下的鄉村

這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都市化浪潮有著明確的關係,在上個世紀中,戰後復甦的的經濟思維牢牢綁架著台灣的主流價值觀,將近70年的都市化過程中,造成鄉村教育的斷裂,以及都會地區之外的視野匱乏...。

種種的因素影響下,最終使得許多社區在實踐地方與想像地方時,漸漸忘了「我」是誰。當想到「我」要成為誰時,常直接以某種主流、中心,或多元意義的「權威/典範」進行仿效。因此常看見,許多城市的規劃以台北作為藍圖、老街都想變成鹿港、社區空白的牆壁,都夢想成為台中的彩虹眷村。

重都市輕鄉村的發展歷史,使得鄉村邊緣於政治權力中心,在主流的想象與規劃中缺席;地方不僅在歷史的宏大敘事中湮沒,鄉村也淪為都市的附庸。但若要突破這樣的情境,都會之外的所在,需要從被「都市殖民」般的社會情境中重新建立自我的主體。簡單來說,就是鄉村為什麼總想要成為都市?鄉村為什麼不能是鄉村?

但另一個新問題是,如果鄉村不想成為都市的時候,鄉村能是什麼樣的鄉村——我們如何長成自己想要的面貌?唐鳳在《會做事!國務青旗艦營》中的一段談話也引人注目:「偏鄉不一定要跟上都市腳步,而是要用自己的觀點、主體性,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不是用別人的角度看世界」。

這句話猶有深理,但對鄉村而言,找到自己的「角度」、「做自己」何其難?這也是移創指導所期望達到的第一件事情,引入外在他者的視角進入鄉村,從內外的互動、他者與自我的共同凝視間,重新辨明鄉村──重建/見地方主體性。

主體需要他者一起建構,鄉村不能只從鏡子中看見自我,就如同一個人無法從鏡子裡看見他的全貌般。移創指導所期望讓來自他方與此處的人們,在這樣的基礎上相遇,看見彼此、產生對話,重新思索地域間的關係。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19.jpg

楊富民

楊富民,1992年生,社區工作者,任職於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專職社區營造與輔導、地方發展、青年培力以及地方文化與藝術工作。

作者文章

「移創指導所」-不讓移居者孤軍奮戰,地方做後盾

「移創指導所」-不讓移居者孤軍奮戰,地方做後盾

「移創指導所」-助移居創作者不只搬入,更融入

「移創指導所」-助移居創作者不只搬入,更融入

從《你的名字。》看到愛情故事還是地方消滅?

從《你的名字。》看到愛情故事還是地方消滅?

「拆古橋蓋商區」 如果地方歷史往生 如何談創生?

「拆古橋蓋商區」 如果地方歷史往生 如何談創生?

最新文章

舞動希望...南亞海嘯20年 印尼亞齊青年用霹靂舞擺脫災區標籤

舞動希望...南亞海嘯20年 印尼亞齊青年用霹靂舞擺脫災區標籤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