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美食沙漠標籤!「地食新竹」用旅行串連起飲食與文化記憶

地食新竹透過旅行與飲食,讓民眾擺脫新竹既有印象,重新窺探新竹在地人文、飲食文化的不同樣貌。 照片/地食新竹提供
地食新竹透過旅行與飲食,讓民眾擺脫新竹既有印象,重新窺探新竹在地人文、飲食文化的不同樣貌。 照片/地食新竹提供

談起新竹,腦中首先浮現的是「美食沙漠」、「科學園區」等形象?其實新竹滋味不只米粉和貢丸湯?地食新竹透過旅行與飲食,讓民眾擺脫既有印象,重新窺探新竹在地人文、飲食文化的不同樣貌。

「地食新竹」創辦人郭又甄因關注食物、農業的連結,赴義大利攻讀慢食大學。婚後轉變為新竹媽媽,她發現新竹生活與在地的文化缺乏連結。「我就在想,我要給小孩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 照片/地食新竹提供
「地食新竹」創辦人郭又甄因關注食物、農業的連結,赴義大利攻讀慢食大學。婚後轉變為新竹媽媽,她發現新竹生活與在地的文化缺乏連結。「我就在想,我要給小孩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 照片/地食新竹提供

導遊手搖著旗子,喊著團員們準備吃午餐,這看似平凡不過的旅行環節,在「地食新竹」創辦人郭又甄的眼裡,卻是拉近旅人與當地飲食文化的絕佳機會——與常見餐廳桌菜或菜色大同小異的便當不同的是,旅客改漫步在百年歷史的三合院古厝,手拿客家花布包裝的便當盒,享用當季食材製成的客家菜。無需過多言語,從歷史到文化、從食物到味蕾,旅客們用五官感受這難以被複製的「新竹文化」。

關注食農教育到催生「地食新竹」 初心在文化傳承

從食材到餐桌、一日三餐即為文化,出身於台南古都的郭又甄,因關注食物、農業的連結,辭去當時公關職位,遠赴義大利攻讀全球唯一一間以食材、科學為中心的「慢食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s)。

她深深感受到食物不單純只是食物,還夾帶在地人文與文化認同,於是 2015 年她與志同道合夥伴創立「舞春食農工作室」,透過食農教育,讓更多學童關注自己食用的食物、產地與種植,進而減少食物浪費、減少舞春(台語「有剩」諧音)。

直到婚後落地生根於新竹,轉變身份為「新竹媽媽」,郭又甄發現到,在人均所得最高的城市,與在地的文化連結卻是貧乏的。「提到新竹就只有園區,心靈跟人文都是單一的,小孩長大就送去學 coding、讀美國學校,我就在想,我要給小孩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

因緣際會下,擁有食農教育熱情的郭又甄認識永續旅遊體驗設計品牌「島內散步」,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將永續旅遊模式帶入新竹發展,她認為,「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影響,就得要用資本主義解決,才能永續發展」。以策展式的行程,探索「山海相接」的新竹,從市中心的竹東客家傳統美味的中央市場、臺三線的關西百年茶廠,再到港邊的明發定置漁場體驗拍賣等路線,透過輕鬆、趣味且立體的方式,讓民眾有機會挖掘新竹在地歷史與飲食文化。

地方創生也能很好玩 與地方協會合作擦出新火花

為了站穩腳步,「地食新竹」承接地方政府標案,並且串連在地資源,期望找尋目標相同的地方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共同以商業模式穩定且長期的投注文化理念傳承。

「地方協會其實都發展得很成熟、比我們懂在地有什麼特色。我們就是扮演中介角色,將在地文化轉換成消費者喜歡的模式,像是吃便當的方式,地方協會的阿姨就說沒想過便當能這樣漂漂亮亮地吃,還來問我們說改天能不能再跟我們借便當盒?」

郭又甄分享到,地食新竹在做的,就好比透過新鮮的在地食材(地方協會的資源),輔以合適的烹飪方式,就能炒出一道很棒的料理。

地食新竹與地方協會分工合作,攜手將新竹文化以永續經營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就像透過新鮮的在地食材(地方協會的資源),輔以合適的烹飪方式,就能炒出一道很棒的料理。 照片/地食新竹提供
地食新竹與地方協會分工合作,攜手將新竹文化以永續經營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就像透過新鮮的在地食材(地方協會的資源),輔以合適的烹飪方式,就能炒出一道很棒的料理。 照片/地食新竹提供

地方社群熟知在地特色物產,地食新竹則擅長從食農的角度找亮點,資源合作的情況下創造更多的影響力,以近年來地食新竹熱門的企業旅遊行程—— 新竹「鵝」眉・大地蔬食餐桌計畫為例,其中的新竹峨眉無負擔農場,便是這個旅程的關鍵角色。

第三代農場主人劉奕青年返鄉,早期不斷在務農、寫計畫與辦小旅行中找尋平衡,忙得團團轉反而無法專心在耕種上。

直到與「地食新竹」的合作,由「地食新竹」規劃旅程與拓展觀光客源,而農場主人則能專心於農耕、經營農務上,兩者的合作不僅能實踐推廣永續農業觀念,讓旅人看見農人的工作現場、直接享用在地食材烹飪的餐點,同時隨著循環農業與永續經營土地的觀念日漸高漲,使得無負擔農場這兩年拓展主題食旅名聲,持續吸引到價值觀念相符的企業客源。

郭又甄提到,早期在找地方協會合作時,也曾遇到困難,像是分潤不明確、組織架構不成熟,每年都換一批負責決策的幹部,這些因素都難以將地方創生的文化價值,持續綿延下去。

她認為,現階段找到合作默契相符的地方協會與單位,相當難得可貴,因此不針對地方協會的行程報價砍價,就曾有協會私下對她表示過,「很喜歡接你們的客人,因為你們的客人,懂地方文化的價值」。

在地小旅行 重建人與地方的連結

「地食新竹」品牌已運作約兩、三年,郭又甄表示,為了因應在地不同的需求,像是針對企業需求客製化富具特色的新竹在地旅程、並持續擴大串連在地社群。未來規劃將從島內散步獨立出來,「每個決策都是要回推到目標,具體對在地的影響力,希望能更彈性地回應在地需求。」

郭又甄期待未來回歸「地食新竹」的品牌初衷,與各地方社群與協會,正一同攜手擦亮有著豐沛客閩歷史、獨特山海滋味的「新竹文化」招牌。 照片/地食新竹提供
郭又甄期待未來回歸「地食新竹」的品牌初衷,與各地方社群與協會,正一同攜手擦亮有著豐沛客閩歷史、獨特山海滋味的「新竹文化」招牌。 照片/地食新竹提供

被問到地食新竹對在地的影響,郭又甄謙虛地說,不敢說已有正面影響,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演講結束後,兩位同為移居到新竹的媽媽衝上台,激動地對著她說:「從來不知道新竹有這麼多人文歷史、也不知道新竹可以這麼好玩。」

郭又甄回歸到她推動「地食新竹」的品牌初衷,她觀察到地方(新竹)跟人之間的關係很疏離,「我們正用我們的一小步,連結這個斷裂,可能兩個媽媽被影響,背後影響的就是兩個家庭,那這樣對下一代可能就有了不同的影響。」

地食新竹與各地方社群與協會,正一同攜手擦亮有著豐沛客閩歷史、獨特山海滋味的「新竹文化」招牌,要讓每位旅人透過沈浸式體驗,攜帶著深刻文化印象,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兼顧地方與商業的永續旅遊-島內散步邱翊:減少社區打擾也降低大眾參與門檻

>>石頭屋聚落、海女培訓班!極東青年在馬崗傳承獨特海洋文化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鏡頭背後的新聲3/「多元學習」到「多元文化」  續寫不被定義的人生腳本

鏡頭背後的新聲3/「多元學習」到「多元文化」 續寫不被定義的人生腳本

望聞問切為社會治未病 馬光中醫把脈地方強健永續幸福

望聞問切為社會治未病 馬光中醫把脈地方強健永續幸福

鏡頭背後的新聲2/用影像,連結過去與未來...為失焦的過去重新對焦

鏡頭背後的新聲2/用影像,連結過去與未來...為失焦的過去重新對焦

環保又省錢!6種永續無毒清潔劑DIY 輕鬆搞定家中大小清潔問題

環保又省錢!6種永續無毒清潔劑DIY 輕鬆搞定家中大小清潔問題

最新文章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斑馬線變「亂碼」線? 彰化小西商圈破格大改造、注入新意

斑馬線變「亂碼」線? 彰化小西商圈破格大改造、注入新意

氣候變遷正衝擊農業!台灣拜耳「採摘玉米 攜手公益」助攻糧食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正衝擊農業!台灣拜耳「採摘玉米 攜手公益」助攻糧食永續發展

台語更名「台灣台語」?文化部:展現在地化、尊重族群自稱

台語更名「台灣台語」?文化部:展現在地化、尊重族群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