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開始救國-杜奕瑾搭起「與人互信的AI」

2020/06/01 劉嫈楓

編按:數位經濟?訂閱經濟?不論哪樣詞彙,這個時代中科技所能扮演的角色,已不缺席。尤其此次台灣甫度過新冠疫情期中考,從口罩地圖、社交距離App等都見到發揮的作用。

此刻,在台灣得以稍稍歇口氣時,《倡議+》特別邀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擔任六月客座總編。從PTT創世神到今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要帶著大家用不怕失敗的精神,解決這個社會的需求和問題。


再過一週,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說:台灣防疫生活即將邁入下個階段,多數人將可以一面樂活、一面抗疫。以為2020年將全數泡湯的人,心裡或許都稍稍鬆下了一口氣。

這短短半年台灣寫下的抗疫故事,調動出潛藏許久的民間能量,一關一關解決諸多難題。而當多數人目光都集中在口罩國家隊的努力,有一支鮮少被看見的「隱形大隊」同樣在此波疫情中獻策,仰賴數據、仰賴科技,為難纏的疫情設下防線。這是早在1月疫情爆發初始,就展開「超前部署」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4個多月來,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不僅利用variant2literature基因變異搜尋引擎,替醫療人員找尋可能解方,減輕研究負擔,也利用AI技術比對胸部X光片,協助找尋確認病例;當眾人苦惱是否只能待在家中不得出門,杜奕瑾也和團隊找尋解方開發出「社交距離APP」;疫情期間假新聞橫飛之際,Taiwan AI Labs也利用AI技術,破除假象,一辨真偽。

諸多的超前部署,身份從早年大家熟知的「PTT創世神」,直至今日創辦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時常展現「鄉民精神」的杜奕瑾直言,那是因為「一切的創新啟動,都是始自於解決周遭社會的需求。」

0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 圖/陳軍杉攝影

人工智慧的應用根本:「人」

想洞察需求的起點,必須回到以人為本的初衷。

2017年,杜奕瑾回台創辦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就設下三項原則。第一,是堅持人才、應用都以台灣出發。第二則是顧及個人隱私、以人為本;第三,則是希望透過人工智慧增加人類、世界的福祉。

此次防疫都見到不少科技採納應用,有人不免擔心數位科技將侵犯個人隱私,又甚或擔心趁著疫情災難當頭,政府「老大哥」跨越紅線。杜奕瑾直言,「社交距離App,沒有這樣的問題。」

他解釋,傳統認知中有可能侵犯個人隱私的數據搜集方式,是將種種方式收集到的數據,後送上傳至單一中心,並藉此分析掌握。然而,顧及隱私疑慮,AI Labs所設計出的App並不搜集「行為足跡」,而是利用手機本身就有藍芽訊號作為工具。

只要彼此在同一時間接觸過,就會透過App在各自手機生成一組Hashed ID「印記」。這組全匿名的「數字碼」,一旦其中有人發現確診,再自行判斷上傳給政府,擔心自己可能接觸過確診個案者的民眾,就能自行下載ID比對。

杜奕瑾解釋,由於沒有行為、沒有個人,留有的僅是一組編碼,方式雷同電腦掃毒。電腦掃毒是使用者從伺服器下載病毒程式到電腦,比對手中檔案是否相應符合,只是在社交距離App中,病毒碼成了確診者可能接觸者的ID碼。

換言之,一切的上傳、比對,全由民眾自行掌控,同時透過訊號數據的掌握,也可去除民眾有時不可說、不能說、或不記得的疫調漏洞。「沒有大數據蒐集有單一中心,社交距離App的模式是去中心化的。」

特別考量個人隱私並設計出這款App,杜奕瑾表示,是看見3月歐美疫情突然暴增,但卻如中國一樣採取封城、禁足「粗暴」防疫手法。務實而言,有些日常活動根本無需列入封管的對象當中。那時杜奕瑾便開始思考,倘若同樣情形在台灣發生,如何兼顧既定生活、又能保持社交距離安全的防疫。「我就在想科技應該能派上用場,因而有了這款App」

不僅堅守隱私底線,團隊甚至將所有的運算模式全數都上傳至Github,公開透明,任何人都能檢驗。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杜奕瑾從PTT時代就不斷強調。如今進入數位經濟時代,打造生態系的首要就是讓人信任。人工智慧領域論文的發布都規定要公開資料庫和演算法,公開的目的是要讓人有所檢證。這也是軟體產業要成功最重要的原則,「無信則不立。」杜奕瑾說。

0
人工智慧領域論文的發布都規定要公開資料庫和演算法,公開的目的是要讓人有所檢證。這也是軟體產業要成功最重要的原則,「無信則不立。」杜奕瑾說。 圖/陳軍杉攝影

近來引起關注的假消息事件,杜奕瑾也在2017年就看見不尋常的跡象。他解釋在諸多調查排名中,台灣的自由度排名亞洲之首,弔詭的是,台灣卻也是受假新聞襲擊最嚴重的地方。尤其每次選舉到來充斥的假新聞數量更是來到高峰。與其爭辯真偽,不如利用人工智慧技術,2018年Taiwan AI Labs就打造島民衛星平台,分析訊息、媒體平台,掌握媒體報導中的訊息偏好。「經過分析,就可以看出哪家報導習近平特別多、哪家報導蔡英文的比例多。」

4月初,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賽,一席「台灣發動網路攻擊,多次發布歧視性言論」,引發國內熱議。AI Labs也透過資訊平台的分析,檢證言論出現時序,結果發現事實並不如所說。再抽絲剝繭,不僅發現網路言論有趨同,那些發動批評的網民,所訂閱訊息管道、社交網絡也有近似,和一般網民自主發言的圖像全然不同。「透過人工智慧,或許無法真正杜絕假消息的出現。卻有機會讓更多人理解、認知,眼前的訊息或許是假的,閱讀時就能多所估量。」

發揮台灣「軟」實力,創世神要再創一回

總搶在第一時刻回應社會需求,或許是曾經歷過台灣90年代網路黃金世代的杜奕瑾,想藉這次成功科技防疫模式,能為台灣人工智慧打造更完善生態系的企盼。

「在90年代網路時代,我們那一代人打造許多創新服務,腳步甚至都早於後來出現的網路巨頭臉書、Google,卻在當年產業環境下,苦無機會,選擇出國。」杜奕瑾說。

直到幾年前,杜奕瑾為了照護家人興起回台的念頭,卻發現回不來了。台灣根本沒有適合軟體人才的環境。和數位政委唐鳳喝了杯咖啡,聊聊想打造人工智慧產業的想法,唐鳳領著他拜訪科技部長陳良基。會面數個月後,杜奕瑾下定決心辭了微軟工作回到台灣,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希望找回90年代曾經錯失的軟體產業機會。

0
杜奕瑾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希望找回90年代曾經錯失的軟體產業機會。 圖/陳軍杉攝影

這三年來,最常掛在杜奕瑾嘴上的是發展軟體創新產業最重要的三要素:「陽光(政策)」、「空氣(人工智慧軟體思維)」、「水(資金)」。這兩年來,他時常站上第一線,空氣和水的到位,對比過去好了不少,但對比其他國家,還是不夠。

剛回來時,聽聞杜奕瑾要打造人工智慧產業,多數人都不看好。過去硬體思維下,得要先有訂單、也是獲利優先。如今邁向數位經濟時代,得靠著創造痛點問題的服務引領,而後打造生態系。「供應鏈思維和生態系思考,是完全不同的。」杜奕瑾說。

兩套思維的出發點全然不同,但多數人並不理解,有人甚至問他:「失敗了怎麼辦?」笑稱總是穿著隨便服裝出現在正式場合的杜奕瑾說,「坦白說,軟體研發的世界沒有失敗兩個字」。尤其後來成為軟體開發「敏捷開發模式」,強調的是透過使用者的反饋,不斷修正,直到完成產品目標。看在杜奕瑾眼裡,一點都不稀奇,在PTT時代,更早已是常態。

「面對世界的挑戰,誰都沒有辦法一秒精準到位。每一次的嘗試,都能疊代成讓事情更正確的可能。」



雅婷謎音製造大賽!限量版ptt創世神簽名AI生成畫等你拿>>活動報名

延伸閱讀

>>跟武漢肺炎比速度 PTT之父杜奕瑾:AI是解方

>>鍵盤救國!PTT之父杜奕瑾:AI識破誰在帶風向

>>疫情後線戰力 科技界動起來「幫全民找口罩」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邀請台美包括3M、小智研發...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

2024/04/15
今年由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發起,集結Dentsu電通傳播...

地球解方年會即將展開! 召集人楊振甫:「永續下階段挑戰:突破創新,加速行動」

2023/04/12
布農族馬中原(左)與撒奇萊雅族陳志義(右),外人習慣稱他們小馬、小黑的二人返鄉期...

秘境古道探訪、多族歷史文化、故事人文體驗 永續旅遊潛力景點:花蓮磯崎

2023/02/10
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分享從地方開始,從人、物、產,打造出的理想永續藍圖。 圖/茶籽...

茶籽堂3.0/傳遞土地美好良善 趙文豪:新時代的品牌,不能獨善其身

2023/01/03
第二屆「台灣影響力投資論壇」昨(8)日舉辦,以「從 ESG 到影響力投資 - 用...

後COP27時代實現SDGs目標 打造影響力投資生態系

2022/12/09
《倡議+》展開循環會客室邀請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

【循環會客室】可口可樂X麥當勞:一趟從吃喝開始的永續減廢旅程(下)

2022/11/23

最新文章

黃瀚嶢不僅擅長生態插畫,2022年出版的文學作品《沒口之河》同樣驚艷四方。 圖/...

從繪畫到文學-《沒口之河》黃瀚嶢 走出不一樣的生態研究路

2024/04/19
生態插畫家李政霖曾參與出版《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現則醉心鑽研淡水魚生態。 圖/張...

走遍山林和水域,生態插畫家李政霖用畫筆上自然課

2024/04/02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2024/03/28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透過各式活動,一步步帶領學生們打造友善校園、遠離霸凌。 圖/張...

不說教、打罵也能防制校園霸凌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撕「流氓學校」標籤

2024/03/15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投入兒少服務30餘年,她認為處罰不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唯一方...

教孩子「沒有一定要喜歡所有人,但接納不同」兒盟白麗芳談霸凌

2024/03/05
由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汪兆謙領軍的阮劇團,是一群對戲劇充滿熱忱的嘉義返鄉青年組成,自...

從被質疑到本土語言貢獻獎 阮劇團為何用台語翻轉經典?

2024/02/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