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貧窮 One-Forty為移工圓創業夢
我們要的是勞動力,來的卻是人--瑞士作家Max Frisch
台灣有67萬名的東南亞移工,在2400多萬人口的台灣,每40人裡就有一位,他們撐起了台灣基層的照護與勞動工作。面對這些天天擦肩而過的人,你除了知道他們多是從事看護與勞工工作之外,還瞭解什麼?
One-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的創辦人、29歲的陳凱翔應該是全台灣最了解移工的人之一。但是5年前,他對移工也是一無所知。
那年大學畢業,陳凱翔到菲律賓找朋友,3個月的菲律賓之旅,讓他認識了很多菲律賓朋友,那些朋友都不約而同跟他說:「我的好朋友在台灣工作,你回台灣可以去找他們!」從此,陳凱翔的生命和移工有了連結。
回台灣後,他真的去找這些菲律賓移工朋友。長達9個月的時間裡,陳凱翔白天在顧問公司任職,晚上及假日就去移工聚集區認識新朋友,訪談和聊天,不只菲律賓,還有印尼、越南、泰國……,每個離家的旅人,都承載著故事。
對陳凱翔來說,移工不再是「外勞」,不再是一種「勞動力需求」,而是會哭會笑的朋友,是誰的父母誰的兒女,是願意為了理想的生活打拚的年輕人。
認識的移工愈來愈多,陳凱翔後來去了印尼移工自組的社團當志工、教中文。
某一天的中文課,陳凱翔請印尼移工們分享他們的夢想,他以為,他們的願望應該很務實,像是:「老闆對我好一點。」「休假多一點。」之類的。
結果這些在母國找不到足以支撐家中經濟的工作而來台工作的年輕人(很多還不到20歲)說:「我想回印尼開美容院!」「我想開雜貨店!」「我要開咖啡店!」「我要開餐廳!」他們希望有一天錢賺夠了,可以回家鄉實踐夢想。
台灣不當血汗工廠 要教移工如何創業
「不如我來為他們開個創業課吧!」望著台上發亮訴說夢想的移工,企管系畢業的陳凱翔這樣想。
他腦子轉啊轉,開始擬企畫、找夥伴,籌組了「移工商學院」。課程涵蓋財務、營運、行銷、設計思考、服務設計等,並努力將課程遊戲化,用工作坊、桌遊、角色扮演、街頭實戰演練等方式教學。期待因為這些課程,台灣不再只是東南亞移工的血汗工廠,而能夠讓他們習得實用的知識技能,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實踐夢想。對台灣人來說,也有機會與生活在周邊,卻被忽略的人接觸,進而理解與同理,擁有更多元的國際觀,建立友善的社會。
這段故事,是One-Forty的前身。
幾個月後,也就是2015年7月,One-Forty成立了。一開始就只有陳凱翔和吳致寧2位共同創辦人及幾位志工,發展至今近3年,已有5名全職、5名兼職和4位實習生,每週日定期推出移工語言及商業課程外,還有交流活動、到移工母國田野調查、透過影像及文字記錄移工生命故事。
除了實體課程,也為交通、時間不方便的移工拍攝了150多支的線上課程,讓他們可以透過線上課程用母語學中文。今年還另外募集了約50人的年度志工,支持著各種計畫。
溫柔匯聚年輕移工 會哭會笑跟你一樣
在台灣,One-Forty不是第一個關注移工議題的,但是卻是唯一方式這麼溫柔、匯集這麼多年輕人的。
陳凱翔說,決定成立組織前,他盤點了國內關注移工的團體,多數重視移工的人權,透過倡議修法、上街遊行等來保護或爭取勞工權益,或是經營庇護中心協助處理移工個案。處理的是攸關結構的重要問題。
「One-Forty則期待自己成為一般社會大眾和移工議題之間的橋樑。」移工是舊議題,陳凱翔卻找到了新的區隔與訴求。他希望透過One-Forty看見「每一個人」,回到人的需求:他們有時候快樂有時候悲傷;他們跟我們一樣,需要被看見被理解,需要在異地的時候、想家的時候,遇見一份陌生的溫暖。
這個平均24歲的年輕團隊,用研究、設計、故事、行銷等方式,把嚴肅的事情變得有趣、發想不同的計畫,用溫柔的方式訴說移工的故事與需求,讓更多人開始關注、理解,進而變成改變的動力。
企業資源挹注 他們返鄉創業
有人好心建議,「你們如果要促成改變,溝通的核心對象不應該是年輕人,應該把年齡層往上拉,對那些『有資源』的人溝通。」但是陳凱翔發現,One-Forty並沒有放棄與各種對象的溝通,只是影響的方式不同。
今年有一些企業主管來談合作或資助,都是因為他們年輕的中階主管認同One-Forty的理念,向主管爭取與說服。
例如,遠傳是移工易付卡高市占率的電信業,便出資合作拍攝給移工的線上教中文影片。
電子鎖龍頭福興工業則邀請One-Forty針對工廠內200名菲律賓廠工設計客製化課程,直接到工廠宿舍上課,包含中文、理財、未來目標規劃等課程,也合作線上直播教學影片,以菲律賓母語教學,協助工廠的菲律賓勞工適應台灣生活。
創業3年,陳凱翔雖然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是每一天都充滿挑戰。
例如一開始,很多關心移工的團體不認同One-Forty的計畫和方式,覺得上課、文化交流活動太過軟性,像是大學生玩社團,認為只有走上街抗爭、修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經過3年,One-Forty用時間證明了當初的策略和切入方向,對於形成社會更多理解、促進友善環境上有很大的進步。
印尼青年返鄉創業 打破貧窮循環
邁入第3年,陳凱翔一度懷疑One-Forty的計畫是不是能真正幫助移工?移工的確因為One-Forty的培力變得有目標、有夢想、有創意、有自信,但當他們回國後卻因此和家人有了衝突,遇到再融入的問題,傳統的家人覺得移工回國後就變得不聽話了、意見變多了,甚至還想開店,家人希望她只要好好做個家庭主婦就好,因此產生了摩擦。
這個挑戰卻意外地開啟了新的可能。
沮喪的感覺並沒有困擾陳凱翔太久,他和及夥伴們討論方向與定位,發現移工回到母國遇到的問題大同小異:文化的再適應、家人的認同、就業的諮詢等,他們需要夥伴及支持系統。因此今年發想出讓回國移工自己組成社群,互相幫助。
目前,在印尼的One-Forty返國移工,已經有回鄉就業諮詢、支持與培力系統。未來菲律賓、泰國、越南也會有。
像是27歲的 Rina,初中畢業為了家計工作,遠渡重洋從印尼來到台灣工作6年後,去年回到家鄉後結了婚、開了一間小雜貨店。
喜歡紫色的Rina把雜貨店的門漆成紫色,地板也鋪著紫色地磚,「開店很難啊。但是開店是我很喜歡的事情,我相信我可以。」每天打開小小的店賣著大家需要的物品,Rina漾著幸福。
就如5年前的陳凱翔想像的,總有一天,台灣之於這四十分之一的移工,不是一座血汗工廠,而是擁有許多朋友、能習得實用技能、打破貧窮循環的夢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