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農作多樣不怕天災 原民保種抗氣候逆境

2018/05/23 董俞佳、侯俐安、洪欣慈

【營養午餐解方篇】營養午餐的問題不僅是營養午餐,通常關乎更大的飲食教育、對食物的認識。近年各方努力方向多從學校食農教育、認識當令當地食物著手。不僅在學校做食農教育、在家也可過遊戲、繪本和孩子談食物。



氣候變遷挑戰加劇,國際大國紛紛投入保種、育種,尋找超級種子的可能性。反觀台灣,相關經費年年縮編、人力斷層也成實務難題。反倒第一線農民投入保種、育種,尤其又以原住民最有系統性地從生活中運作,對他們來說,留住家傳種子不只留住傳統文化,也比市售蔬菜更能抵抗氣候逆境。

「混種」是部落農耕智慧,同一塊土地上不只種單一作物,如此可以分散風險、增加作物多...
「混種」是部落農耕智慧,同一塊土地上不只種單一作物,如此可以分散風險、增加作物多樣性。 記者洪欣慈/攝影

「一顆種子就是一個希望。」部落保種遍地開花,地方農改場扮演關鍵角色。阿美族的吳雪月近2年在花蓮吉安的台開心農場,種植輪胎茄、昭和草、黃藤等數十種野菜;花蓮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發現阿美族的傳統野菜在風災、寒害中都沒受損,她相信適合本地種植的野菜,將是餐桌上可替代的重要食材。

吳雪月、蘇秀蓮都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保種合作對象。花改場近年陸續與原住民共推原民作物保種,2015年更成立原住民農業研究室進行系統性保存。

花改場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林泰祐表示,原民特色作物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重要的是有耐氣候變遷逆境的能力,但也因部落人口老化,種植減少、種源逐漸流失,特色作物亟需被保存。

相較種原庫「保存種子」,花改場走訪部落,向長者詢問種植、使用方式,以及作物故事、文化意義等,記錄後歸納成冊,讓當地農民種植,並協助開發相關產品、舉辦節慶;並在部落國小設置保種田,讓保種不只留下種原,也留存文化與語言知識。

新竹縣鎮西堡部落的保種習慣從未斷過,老人家代代叮嚀「一定要保存作物種子,哪天當氣候變化,乾旱、大雨時,種子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婦女每年採收作物後,就會貯存種子,春天再取出播種,近年溫度節節攀升、旱澇頻仍,種子都有足夠耐受力。

長老說,若將種子保存在倉庫、瓶罐中,恐怕數10年後取出來時,無法適應當時的溫度雨量,唯有不斷在田地間種植、選種、保存再栽種,才能讓種子逐漸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教授林益仁說,他認為保種不只保存種子,更是透過保存種子來「保存知識」,才能知道如何在種植過程中,存有善待土地和生態的知識,對抗氣候變遷。

什麼是「保種」?(資料來源/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製表/侯俐安
什麼是「保種」?(資料來源/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製表/侯俐安

推薦閱讀

追求健康太奢侈?英國飲食革命失敗的啟示

自己種的最好吃 食農教育讓孩子不挑食

油炸掩蓋不新鮮 原鄉營養午餐的「都會迷思」

讓剩食變盛食 愛心冰箱暖流蔓延全台

作者文章

環保署今年初公布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減量效益補助及媒合作業辦法,補助汰換車齡10年以...

汰換老車!加碼減碳空汙獎勵 最高可領1.9萬

2023/05/27
為防止企業「漂綠」,環保署採行2措施防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氣候變遷法上路!環保署提出2措施把關「漂綠」疑慮

2023/05/26
法國已禁止部分國內短程航線。只要兩地之間的旅程能靠火車在2.5小時內完成,相關航...

法國禁止「短程航線」!2.5小時內可靠火車完成的航線不准飛

2023/05/25
環保署規畫以塑膠循環為目標,若購置家電用使用再生塑膠,可享有「綠色費率」。 圖/...

7/1起電子產品業者添加「塑膠再生料」可享處理費85折

2023/05/25

【倡議圈活動】移工教育組織 One-Forty 家訪返鄉移工 意外在印尼發現「台灣村」

2023/05/24
擴大倡議影響力,超過30家重視健康永續企業品牌紛紛加入響應。

【倡議圈活動】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不塑經期,您準備好了嗎?

2023/05/24

最新文章

何立安鼓勵所有女性和民眾以最強壯姿態,主動迎接充滿健康與力量的自主人生。 圖/何...

女性擁有力量也是一種美/健身教練何立安的「怪獸訓練」!

2023/05/19
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08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2023/05/07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靈魂的自由、情緒的奔放。」烏烏醫師說。 ...

為母不必則強!烏烏醫師破迷思解封「媽媽枷鎖」

2023/04/30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微光盒子透過帶孩子們四處到咖啡廳、電視台參訪,來引導孩子做職涯規劃。圖為團隊與孩...

不愛唸書的「壞孩子」 前進安康社區為弱勢兒少點亮微光

2023/03/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