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農作多樣不怕天災 原民保種抗氣候逆境

2018/05/23 董俞佳、侯俐安、洪欣慈

【營養午餐解方篇】營養午餐的問題不僅是營養午餐,通常關乎更大的飲食教育、對食物的認識。近年各方努力方向多從學校食農教育、認識當令當地食物著手。不僅在學校做食農教育、在家也可過遊戲、繪本和孩子談食物。



氣候變遷挑戰加劇,國際大國紛紛投入保種、育種,尋找超級種子的可能性。反觀台灣,相關經費年年縮編、人力斷層也成實務難題。反倒第一線農民投入保種、育種,尤其又以原住民最有系統性地從生活中運作,對他們來說,留住家傳種子不只留住傳統文化,也比市售蔬菜更能抵抗氣候逆境。

「混種」是部落農耕智慧,同一塊土地上不只種單一作物,如此可以分散風險、增加作物多...
「混種」是部落農耕智慧,同一塊土地上不只種單一作物,如此可以分散風險、增加作物多樣性。 記者洪欣慈/攝影

「一顆種子就是一個希望。」部落保種遍地開花,地方農改場扮演關鍵角色。阿美族的吳雪月近2年在花蓮吉安的台開心農場,種植輪胎茄、昭和草、黃藤等數十種野菜;花蓮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發現阿美族的傳統野菜在風災、寒害中都沒受損,她相信適合本地種植的野菜,將是餐桌上可替代的重要食材。

吳雪月、蘇秀蓮都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保種合作對象。花改場近年陸續與原住民共推原民作物保種,2015年更成立原住民農業研究室進行系統性保存。

花改場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林泰祐表示,原民特色作物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重要的是有耐氣候變遷逆境的能力,但也因部落人口老化,種植減少、種源逐漸流失,特色作物亟需被保存。

相較種原庫「保存種子」,花改場走訪部落,向長者詢問種植、使用方式,以及作物故事、文化意義等,記錄後歸納成冊,讓當地農民種植,並協助開發相關產品、舉辦節慶;並在部落國小設置保種田,讓保種不只留下種原,也留存文化與語言知識。

新竹縣鎮西堡部落的保種習慣從未斷過,老人家代代叮嚀「一定要保存作物種子,哪天當氣候變化,乾旱、大雨時,種子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婦女每年採收作物後,就會貯存種子,春天再取出播種,近年溫度節節攀升、旱澇頻仍,種子都有足夠耐受力。

長老說,若將種子保存在倉庫、瓶罐中,恐怕數10年後取出來時,無法適應當時的溫度雨量,唯有不斷在田地間種植、選種、保存再栽種,才能讓種子逐漸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教授林益仁說,他認為保種不只保存種子,更是透過保存種子來「保存知識」,才能知道如何在種植過程中,存有善待土地和生態的知識,對抗氣候變遷。

什麼是「保種」?(資料來源/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製表/侯俐安
什麼是「保種」?(資料來源/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製表/侯俐安

推薦閱讀

追求健康太奢侈?英國飲食革命失敗的啟示

自己種的最好吃 食農教育讓孩子不挑食

油炸掩蓋不新鮮 原鄉營養午餐的「都會迷思」

讓剩食變盛食 愛心冰箱暖流蔓延全台

作者文章

由國立中央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辦的第八屆「尤努斯奬:社會創新與創業競賽」,近...

【倡議圈活動】「尤努斯獎:社會創新與創業競賽」培力社會企業與公益社福團體,第八屆10月4日截止報名

2023/10/01
面對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議題,陳玉敏強調,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非常重要,兩者相輔相成,...

解放母雞也能吃好蛋!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為動物爭福利

2023/10/01
若教學團隊有一致目標、老師願意互助補位,偏鄉教師自然願意留下,不忘教育初心。 圖...

校長客串工友、老師兼多項行政…偏鄉學校「結盟」整合資源、教師互挺

2023/09/30
生理用品是日常必需品,而目前台灣生理用品使用者仍多以使用一次性拋棄式衛生棉為大宗...

環保生理用品之路 也是「月經平權」的實踐

2023/09/30
如何將傳統糕點做出現代化革新?陳耀訓的蛋黃酥被譽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預售開賣不...

只有5天賞味期卻總是銷售秒殺!陳耀訓蛋黃酥如何用在地食材創新風味?

2023/09/29
歐盟CBAM10月試行,經濟部估我3,500家鋼鐵、扣件、鋁業者受影響。 圖/聯...

歐盟CBAM 10月上路 台灣3千多業者須於明年完成碳排申報

2023/09/29

最新文章

面對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議題,陳玉敏強調,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非常重要,兩者相輔相成,...

解放母雞也能吃好蛋!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為動物爭福利

2023/10/01
吳淑美和兒女在2021年加入小螞蟻教育關懷協會的團隊。 圖/吳淑美提供

為什麼事發當下不說?小螞蟻教育關懷協會教兒童認識「不舒服的時刻」

2023/09/28
陳蔚爾渴求有一天,這個世界不再需要這麼多的眼淚和勇氣才能好好過下去,可以回歸平靜...

MeToo 事件是集體創傷 導演陳蔚爾勇敢發聲

2023/09/20
圖/女人迷提供

女人迷張瑋軒:企業落實多元共融DEI理念,別讓受害者一個人

2023/09/01
陳佳萱曾受邀參加歐盟中心辦理的青年之聲氣候變遷論壇。 圖/陳佳萱提供

永續青年陳佳萱-前進「缺水」帛琉,聰明「留水」

2023/08/23
在傳承的路上,以歌舞為筆,將傳統與現代交織成有血有肉的美麗篇章。 圖/古玉峰提供

古玉峰銜接傳統與現代,賽德克族青年唱自己的歌舞

2023/08/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