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才?

將觀念與價值化成行動,在很多私人企業,幾乎是種成功的公式。圖/pixabay
將觀念與價值化成行動,在很多私人企業,幾乎是種成功的公式。圖/pixabay
無貧窮

新閣揆、新市長、新校長,你們是有能力的領導者嗎?

Leadership is practiced not so much in words as in attitude and in actions.

(落實領導能力,不在於話語,而在於態度與行動)

--Harold S. Geneen, Former CEO of ITT(美國國際電話與電報公司前執行長)

台灣歷經多年來的政治選舉,選出不少中央及地方執政者,每次我們都期望能選出一個可以帶領我們走出困局的領導人物,然而每次好像都失望結束,期望下次選舉?這種期望「救世主」的出現,似乎與當今社會自由、多元與開放有所違背。

我們期待「救世主」?

此次,不少地方政府政黨輪替,內閣也跟著換人,不管「韓流」還是「柯潮」,不管是「回收內閣」,還是「衝衝衝內閣」,我們不禁要問,這些政治人物有無「領導」與「治理」能力?選前口號很響,上台願景不少,但是為何幾個月下來,常常一事無成或引來罵聲?誠然民主制度下,透過新媒體渲染,很多政策被歪曲、被誇大。可是,這些領導人物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否帶來實質改變,才是整體重點。

台灣社會不僅有政治領導者(political leaders),也有企業領導人(industry leaders),也有社會領導者(social leaders)。各種不同領導人物,真正功能在於帶來「好」與「正面」的改變。政治領導者改變傳統與僵化的政府運作,提昇國家經濟與國民幸福感;企業領導人,帶領公司企業進入下一個競爭環節;社會領導者,如大學校長或意見領袖,創造有活力、有價值的學術或社會氛圍。

下判斷,是領導者第一個要做的事

前幾天,問一位中型企業負責人,一個領導人最重要的條件為何?他直接說:下判斷!針對政策與經營方向,要在不同多元且混亂情勢下,儘快下判斷。之前,這位董事長面臨國外代理權喪失,在短短時間找到公司下一個產品與服務,在5年內又創造另一個新的服務產品。

這種下判斷的能力,下至公司經營者與大學校長,上至縣市首長、部長、院長及總統,都是一種必須面對的挑戰:有風險、也有急迫性。判斷力,當然除了個人特質外,也有一些客觀條件。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的好:「「做對的事,把事情做對(do right things and do things right)」 ,提供一個思考空間。

如何做對的事?政治領導者、社會領導者及企業領導者,各有不同任務與使命;但是,對於這三個人物來說,「價值」永遠是最穩固的基礎:總統提出非核及台灣主體性、企業領導者主張產品來改變生活型態(如iphone)、社會領導者鼓催廢除死刑或照顧弱勢、落實正義等,都是正面價值取向。但是,不少領導者在下判斷上,除了價值概念外,缺乏「如何把事情做對」的判斷基礎。

如何把事情做對?任何價值都可能跟環境變遷或社會氛圍有關,也就是學者討論的「歷史權變」(historical contingency),也就是看起來很正面的價值如非核家園,放在某些時空變遷中,可能就有討論及質疑空間。這時候,充分資訊或民眾反應就是很重要的判斷基礎。符合時代的價值改變,才是領導者必須下的判斷。

你有執行力嗎?

其次,把事情做對的另一個面向,就是執行力。過去討論領導人特質,總是強調視野、態度及說服力。面對多元及快速變遷的社會,領導者可能無法只是站在高處下判斷,如何把判斷及決定,付諸實施,可能才是定義成功領導者的關鍵。

將觀念與價值化成行動,在很多私人企業,幾乎是種成功的公式,然而政治人物及社會領導者(如大學校長),好像是比較停留在「耍嘴皮」的階段。

常常聽到一個上台的大學校長,口口聲聲要將學校帶到學術、教學卓越、要成為頂尖,4年或8年過去了,除了多蓋幾間大樓、多寫些報告、辦幾場國際論壇外,似乎整個體制改變不大;政治人物喊出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競爭力,然而幾年下來,除了多蓋幾個蚊子館、多辦些晚會及開幾條馬路,產業仍在原地、國民薪資仍然低檔。

2019年台大新校長上任,喊出「未來大學」理念與帶領台灣高教邁向未來,有哪些有價值的事請可做?如何落實?做得到嗎?新校長可能打破既有的學術結構(如整頓系所院的僵化組織)、增加資源與經費(增加大學經費)、提昇學術研究能量(引進及建立學術頂尖團隊)、國際化學術與教學環境(如香港中大的全英文授課等)?敢去執行嗎?一個社會(學術)領導者的關鍵能力:執行、執行、再執行!

新的縣市首長上台,喊出「減少空污、帶來財富」,有那些可做、能做、如何執行?韓市長如何引進企業投資、產業轉型?如何落實雙語城市與雙語學校願景?如何留住年輕人才?而不是僅僅加速財團炒房、多辦幾場風光晚會、多一些陸客到高雄觀光、或多賣一些高雄農產品而已。高雄城市的轉型、多元產業及企業進駐、高薪人才引進等,都考驗市長的「執行力」。

什麼是執行力(execution)?

執行力是21世紀領導者的關鍵指標,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所謂執行力,簡單的說就是將價值、理念付諸實施與操作的能力。執行力靠的是:(1)可執行的目標、(2)有行動力的團隊、(3)可運用的經費資源及(4)有決心的領導者。以這四個標準來看現今的執政者(含中央及地方)及學術領導人,大概執行力都會大打折扣。

首先,台灣社會講究協調及平衡,執行團隊常常充滿妥協與權力分配(包刮學術機構),目標又非常空洞也無期限(或目標不用在其任期內完成,如雙語國家政策、未來大學等),經費也常常挪用或不足,領導者又常常看(新)媒體(或黨內或校內大老)來改變決心。

期望執行力的落實,就跟之前渴望「救世主」一樣的不切實際:之前的賴神、柯P以及歷屆台大校長,不是絕佳例子嗎?台南改變了什麼?台北改變了什麼?台大改變了什麼?

在新媒體時代,很容易創造一個有魅力的領導者,如賴神、柯P、或韓總。但是我們要問:他們帶來什麼「符合時代的價值改變」?他們「執行力」又如何?我們需要一個「有執行力的領導者」,不是一個媒體造勢的「說話者」。

其實看看一個領導者所組織的團隊以及他開會下結論的內容與速度,就可以略窺一二:某個縣市開會後列管幾千個案子,怎麼會有執行力?行政院經濟及產業團隊成員,低調守成,沒有聲音,只做上面交代事務,也不可能有什麼好的團隊執行力。

承擔風險,決定要不要做--21世紀台灣新世代的領導人才

有執行力的領導者是天生的?還是教育訓練的結果?市面上或學校裏,有不少領導者訓練的書籍及課程,但是多少人付諸實施?如何把領導或執行力的知識化成能力,除個人智力、理解與經驗外,又牽涉到決心與風險評估。很多人都知道執行力很重要,但是為何不做那些「對的事情」?

就近觀察幾位政治人物、企業執行長及學校校長,發現他們缺乏執行力,除了有些天生個性多疑或軟弱外(坐上那個位置,也是一種意外或妥協,跟能力無關),大抵都是因為太會「算計」。不敢做決定、不敢執行。擔心風險太高,不願意承擔後果。

有決心、願意承擔風險,才是執行力的引信!判斷出「符合時代及民眾期望的」價值理念,然後下決心去執行,承擔政治風險,新閣揆、新市長、新校長,你們願意嗎?

不必把願景放太遠,兩年內,你們能夠帶來什麼永續的改變?我們就來檢驗你們的執行力!看看你們是否是21世紀台灣新世代的領導人才!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2.jpg

陳超明

實踐大學應外系、創意產業博士班講座教授、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執行長。
致力於全球化人才培育,近年來也努力協助偏鄉/弱勢學童英語教育,並關注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及文化創意產業等相關議題。

作者文章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才?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才?

20年後台灣說什麼語言?談雙語政策價值選擇

20年後台灣說什麼語言?談雙語政策價值選擇

社會新鮮人愛當助理?學者憂台灣年輕人太晚熟

社會新鮮人愛當助理?學者憂台灣年輕人太晚熟

大學社會責任 為何人文及基礎科學缺席?

大學社會責任 為何人文及基礎科學缺席?

最新文章

歐盟2030減碳目標 為西班牙增10萬、義大利增7萬綠色職缺

歐盟2030減碳目標 為西班牙增10萬、義大利增7萬綠色職缺

植物診療師法初審通過 陳駿季盼上路10年培育3000名人才

植物診療師法初審通過 陳駿季盼上路10年培育3000名人才

經濟部推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超過200間台企承諾優先聘用

經濟部推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超過200間台企承諾優先聘用

綠領職缺10年多10倍 製造業、半導體最缺人

綠領職缺10年多10倍 製造業、半導體最缺人

綠領職缺10年多10倍 製造業、半導體最缺人

綠領職缺10年多10倍 製造業、半導體最缺人

綠領人才-台培育45名森林療癒師 結合生態教育與心理健康

綠領人才-台培育45名森林療癒師 結合生態教育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