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數位+補救是不是給偏鄉孩子最大的福利?

2018/11/09 唐宇新

很多家長在暇餘總是在臉書上訊息我詢問這類問題:「老師,我的孩子用這些數位載具用到沒日沒夜的,學習效果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你為什麼要一直提倡數位學習?」

很多家長在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壓根就沒有拿出鏡子看自己平常的樣貌。畢竟,孩子與家長的相處時間遠超過在學校的時間,孩子基本上也不過就是在模仿家長日常的行為而已。

然而,這些家長通常都是工作穩定,有比較長時間陪伴孩子的人們,相較之下偏鄉的皮諾丘們就沒這麼好運氣了。

皮諾丘的生活實境並非坐在辦公桌前面的你我可以想像的。

每當我聆聽一些知名講者在演說關懷偏鄉孩童教育議題時,總是會聽到「有了數位力量,才有辦法改變他們的人生」。除了聽到極大的掌聲,也會看到事後不少感人肺腑的留言。不過很大的問題是,這些講者都不是一級貧戶出身,這些關懷議題是否謀合這些偏鄉孩子的真實生活?另外,這些議題終究會不會幫助到這些孩子,對我而言是一個大問號。

本文的皮諾丘泛指校園中低學習成就的孩子,也正是許多知名的教育慈善人士最喜歡關懷的一群。然而,這群孩子真的這麼容易「被關懷到」嗎?

除了學習,偏鄉小孩更需要愛與陪伴,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報系資料照
除了學習,偏鄉小孩更需要愛與陪伴,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報系資料照

我們試著從皮諾丘這個故事中去回溯,就是個「濡沫相近」的同伴結構。這個由一群能力、人際關係、學習成就、家庭背景差不多的孩子所組成的,也就像是皮諾丘故事中的那個馬戲樂園一樣。這群孩子通常在學校中得不到學習成就,因為我國的教改改到最仍是走上清末的「私塾學科學習」這條死胡同。

家庭背景好一點的,家長仍會以精衛填海的精神把錢花砸孩子身上,送他們進補習班進修,嘗試讓孩子在學習上能有一些效應。

然而多數的皮諾丘們並沒有這樣的環境,畢竟他們的家長的生命能量都消耗在高勞動的工作上,而這損耗製造出來的薪資結構與休息時間,壓根就沒辦法配合上孩子的成長速度,也導致這些皮諾丘們養成了「只好相互照應」的好習慣。

數位學習能夠補破網?

數位學習真的可以補破網嗎?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迷思。普羅大眾認為,「有平台、有載具,就可以讓更多的弱勢學生翻轉人生」,當然,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提起興趣,有些學校甚至會引進立體列印機、雷切機、程式自造等未來工程進入教學現場,期許皮諾丘們能夠回心轉意,走回教室。若是認真觀察看看教室中使用這些資源的孩子,會看到一群注意力集中、認真向學的「偏鄉」孩子。

使用這些設備的幾乎都是老師認為程度不錯、家庭社經地位不差的孩子,很少會有真正的皮諾丘留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更嚴肅地講,使用數位學習平台的孩子資質都在中等以上,有些甚至是資優生拿來自學的工具。一位書店的老闆也私下跟我討論:「在我們這裡,會認真使用學校這些設備的老師用手指頭數的出來,很多設備都閒置在教室角落沒人用」。

有時我不禁想問:「這些投資是在補破網留住皮諾丘,還是在製造更大的破網讓皮諾丘逃出校園?」因為皮諾丘也未得到應有的關愛。

使用這些設備的幾乎都是老師認為程度不錯、家庭社經地位不差的孩子,很少會有真正的皮...
使用這些設備的幾乎都是老師認為程度不錯、家庭社經地位不差的孩子,很少會有真正的皮諾丘留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圖片與報導當事人無關。圖/報系資料照

熱情的老師 才是皮諾丘的救贖

讓皮諾丘們回到教室、坐回座位,最根本的仍是教育資源均衡、教改必須放棄分數本位。

為了我眼前這群皮諾丘,我認為,能力本位才能讓他們在長大後餬口,這個能力像是玉東卡本特的王嘉納老師、親愛愛樂樂團的陳珮文、王子建老師等,他們透過長久陪伴養成「學生的真實能力」。但教育系統內,卻無法保證每個皮諾丘可以遇到像這些老師一樣熱情,也願意陪伴的老師。

「正式教師良莠不齊」是教學現場長久以來的問題,也是許多皮諾丘的困境。因為教育新生軍僅靠教育學程與幾所師範學院在支撐,再藉由教甄方式來挑選一批「會考試」的老師。教甄無法篩選出「教育熱情」,是很現實的問題。

師資不足已經不是人數的問題,更是教師品質的問題,並非透過幾場研習就可以讓教師真正精進。我們必須更謹慎思索:「台灣的教育究竟應該何去何從?」、「一隻香蕉的薪資只可能請的到隨時會調走的老師。」這幾個問題。

翻轉皮諾丘的人生,必須從教育系統的篩選制度做起,而教育系統篩出熱情的老師之後,更需要社會氛圍是否能翻轉,不再以分分計較、明星大學學歷為指導原則,才能讓這群熱情的老師無後顧之憂地幫助皮諾丘變成有能力的人。

我期待著哪天皮諾丘們從木偶變成了真正的男孩、女孩,帶著他自豪的工作,無論是泥水工、木工或是計程車駕駛,拿著啤酒與我面對著這個需要陪伴的環境一起暢快的乾杯。

偏鄉學校不缺高檔數位硬體,缺乏有人教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數位資源。圖片與報導當事人...
偏鄉學校不缺高檔數位硬體,缺乏有人教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數位資源。圖片與報導當事人無關。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一位母親的懇求:可以幫我讓孩子上學嗎?

唐鳳:別教小孩當工具人 否則容易被AI取代

教偏鄉孩子攝影 是他們想要還是我們想做?

有錢家孩子不玩iPad?數位落差有新定義

作者文章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屢屢榮獲金鐘獎和國際影展肯定的導演麥覺明,費時17年拍攝山椒魚生態,再次推出第二...

冰河世代與恐龍為鄰 麥覺明耗17年紀錄高山微笑精靈 「山椒魚來了!」

2023/03/20
在掃墓期間減少焚燒紙錢或雜草,保護環境也避免火災發生。 圖/freepik

清明掃墓「少香、少金、少鞭炮」!消防、環保署攜手呼籲減少焚燒

2023/03/20
台北市首座電動公車快充充電站,可增加公車使用效率,與同業分享資源。 圖/北市交通...

北市公車朝全面電動化邁進!首座公車「快充站」啟用

2023/03/19

最新文章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閱讀陪伴」是許多安置家園回應照護孩子核心價值的方式。 圖/unsplash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2022/05/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