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晚關懷30》 兒虐悲歌 搶救哭泣的孩子
2018/04/11 編輯台
「為什麼你們的命會這樣?」收養受虐兒的寄養家庭,媽媽每講一句就哭。
從去年的雲林殺子案、邱姓女童案,到近期的保母虐嬰案,一樁樁兒虐案件讓社會心碎,但受虐兒的數字從沒減少過。平均每3天就有一個孩子來不及長大,每天都有孩子被打到進加護病房。心寒的是,多數的施虐者不是外人,6成以上都是親生爸媽。
今年是聯合晚報30周年,聯晚在兒童節前夕規畫「兒虐悲歌」系列專題,新媒體中心則結合影音、插畫等多媒體素材,同步推出數位報導,深入採訪受虐兒本人、家人、寄養媽媽、醫師和學者、社福團體。
除了讓讀者看見受虐個案揮之不去的身心傷害,也提醒社會關注可能被忽略的兒虐型式。更重要是檢討制度,並借鏡美、日及歐洲的荷蘭、德國等國,希望能建構一個對兒少更安全友善的成長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長大。
專題綱要
情緒勒索:壞掉的大人 長歪的小孩
從頭開始看專題《兒虐告白 爸媽是我的噩夢》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