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雞蛋只是冰山一角?專家:不人道的格籠養雞環境差 讓雞隻問題叢生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林宛諭
陳世雄的有機農場內最多養了300隻放牧雞,他利用黑水虻幼蟲餵雞,黑水虻也可消化雞糞、廚餘,雞舍每星期灑一次益生菌,雞舍根本沒有臭味。 圖/林宛諭攝影

彰化文雅畜牧場雞蛋驗出芬普尼,農政單位與檢方持續釐清汙染原因,不過有機農業專家、明道大學前校長陳世雄也提出看法表示,格籠式的飼養蛋雞,因環境差,有些雞場雞糞臭氣沖天,農民便宜行事的噴藥除蟲,這都是農政單位應正視的問題,應全面性檢討並輔導,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及提升產業發展。

閱讀更多:買蛋不再霧煞煞!學會看懂「身分證」 教你選出最安心的雞蛋

「現代化農業是極其愚蠢的自殺型農業」陳世雄說,不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台灣飼養蛋雞以格籠方式飼養為大宗,不僅是非常不人道的方式,為了方便收蛋,把母雞關在頃斜的小小鐵籠內,母雞終其一生都在痛苦憂鬱中,且充斥著雞糞的環境衛生問題,農民不得不使用藥物來除雞蝨等寄生蟲。

陳世雄說,飼養環境差,就增加禽流感風險,用藥除蟲就衍生芬普尼殘留等毒蛋問題,歐洲國家現在都規定要有足夠的農地,可以有效處理動物排洩物,才能養殖一定數量的動物,而不是毫無限制的虐待式養殖。如果我們自認台灣是先進國家,我們的動物養殖,乃至於農作物的生產方式,都必須重新徹底檢討。

陳世雄說,雞養得好,才能生出安全、營養價值高的雞蛋,要有沙浴的場所,可以讓母雞清潔身體,要備有棲架,讓雞隻夜間可以居高棲息,至少要混養5%的公雞陪伴。此外,飼養場所要有陽光照射和可以運動展翅的場地,最好還有草地和昆蟲可以啄食。

陳世雄早年擔任中興大學農業試驗場場長時,就在水稻田養鴨子抑制雜草、害蟲和福壽螺,在果園養鵝控制雜草、養雞吃蟲;退休後他的有機農場內最多養了300隻放牧雞,他利用豆腐工廠的廢棄物豆渣養殖黑水虻,再用黑水虻幼蟲餵雞,黑水虻也可消化雞糞、廚餘,雞舍每星期灑一次益生菌,雞舍根本沒有臭味。

「農場應用生物多樣性的方式多角化經營」陳世雄說,農政單位應鼓勵輔導農民採用「生物動力農法」,鼓勵所有的農場學習早期農家,不只種植作物,也要養雞鴨等動物,做到零污染的永續農業,用自然養殖方法提升雞隻抗病力和免疫力,而消費者也應支持這樣的友善畜養方式,才能吃到安全好蛋。

閱讀更多:89億顆蛋的背後...友善飼養讓蛋雞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芬普尼 雞蛋 農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