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總編 文章列表
環境承載拉警報!開放山林掀商業登山熱潮 「地下經濟」卻無人把關
編按:台灣自2019年推動「向山致敬」開放山林政策,登山活動蓬勃發展。然而,缺乏管理的商業登山活動導致環境負荷增加、安全事件頻傳,甚至引發原住民傳統領域權益問題,「地下業者」的營利事業更是遊走灰色地帶。 倡議家5月客座總編邀請長期關心山域議題的「城市山人」董威言,以及林保署森林育樂組組長李允中,探討跨部會分工失靈下的商業團體納管問題,以及如何透過法治、共管、教育,走向真正的「向山致敬」。
在綠能登島之前...蘭嶼數十年的反核廢啟示:那些比乾淨能源更重要的事
「淨零轉型」成為國家路線,太陽能板與風機迅速佔領各地土地與視野,台灣社會對能源轉型的想像,多半圍繞在技術創新與綠電占比的提升,但很少人停下來思考,那些被選中放置電力設施的地方,是否也被迫承擔了進步的代價?
澎湖綠能「開高走低」?低碳計畫與在地生活斷鏈 居民為何對綠電無支持動機?
由群島組成的澎湖,夏天是眾人熱愛的觀光勝地,而到了冬天,季風特別強勁,時不時夾帶著鹹雨,有「風島」之稱的澎湖,長出了澎湖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永續時代中更形成了得天獨厚的綠能資源。
「低碳示範島」上路15年...離島綠能實驗 能成為台灣能源轉型解方?
編按:2025年是世界地球日主題為「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在55周年之際,地球日總部(Earth Day Network)號召大眾,支持再生能源。而非核家園、能源轉型已經成為台灣當前的施政目標,綠能建設也早已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預期可在2025年吸引1.8兆元的民間投資。當本島的綠能產業如火如荼進行,資源相對匱乏的離島,也跟上腳步了嗎? 倡議家4月客座總編邀請到國立金門大學土木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劉華嶽,剖析離島能源發展的困境與優勢,透過金門的綠能實踐經驗,探索離島綠能永續發展新路徑,並為本島提供借鏡。
印花樂的「陪跑」哲學:用設計串聯環境、 紡織與社區媽媽的巧手
台灣的紡織產業,曾以石化纖維外銷寫下經濟奇蹟,在永續轉型的浪潮中,也持續以研發力投入開發循環紡織材質,當國際品牌紛紛擁抱回收聚酯纖維,除了倡導「友善環境」的原料,大量倚賴人力的紡織產業,如何回歸關照產業中的「人」,更是讓循環紡織進化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