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減碳 文章列表
讓沙漠變綠洲!前瞻MOFs材料可在乾旱中收集水氣、碳捕捉 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8日揭曉,由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亞基(Omar M. Yaghi)、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Susumu Kitagawa)及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Richard Robson)同膺桂冠,表彰其對金屬有機骨架(MOFs)的研究貢獻。其中,亞基是唐獎第6屆「永續發展獎」得主,這也是唐獎得主第四度獲頒諾獎。
紙膜也可以插秧種稻了!雲林農地用紙膜試種有機米 實測省水又抑制雜草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實驗推廣「紙膜插秧技術」,突破有機米栽培最難克服的雜草瓶頸,與雲林縣合作試種新品種「台南20號」。9月30日北上農業部介紹新技術節水與抑制雜草與推廣種植成果。
綠色養雞!減少4%雞飼料粗蛋白就能年減17.05%碳排 肉雞、土雞、蛋雞都適用
隨著環保風潮崛起,家禽養殖業也開始打起「綠色牌」,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在近期取得淨零減碳的重要成果,降低肉雞飼料中的粗蛋白1%至4%,並補充必需胺基酸,不僅不影響雞隻生長,還能讓雞糞中的氮排放大幅減少48.6%至67.9%,每隻肉雞每年可減少17.05%的碳排放,且降低1%蛋白質的飼料,每公噸飼料還能省下0.41元。
中研院首創自然界沒有的「二碳植物」!固碳率大增50%、生長量還增加2倍
讓植物更有效固碳是科學界難題,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團隊透過合成生物學方式創造出自然界未有的「二碳」植物,不但提升固碳率,更增加生長速度及油脂生成,研究登「科學」期刊。
旱作能救高鐵?雲林棄稻改種雜糧 節水、減碳還能對抗地層下陷
為減緩地層下陷、維護高鐵行車安全,農糧署去年在雲林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區域,試辦「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去年推動面積34公頃,水利署監測地層下陷面積趨緩,今年提高獎勵金,鼓勵更多農民契作,面積成長至近100公頃,第一期作節水量達48萬公噸,相當於190座標準游泳池用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