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只解題,是解決問題-偏鄉孩線上逆游找答案
位在台南七股的樹林國小,一到六年級共6個班,是所迷你偏鄉小校。全校29名孩子,1/4為新住民子女,1/2來自隔代教養家庭,1/5為低收、中低收入戶的孩子,近半數的學生來自相對弱勢的家庭,這也讓學校承擔比其他學校更重要的責任:陪伴。
偏鄉教育不缺資源 缺「陪伴」
有別於一般國小的放學時間,晚上6點已是許多人回到家,與家人相聚晚餐。樹林的孩子這時才正準備收拾書包回家,等著家長從外地下班後,趕來學校接他們回家。為此,樹林國小教師楊易霖也分享了因應的安排。
考量許多家長在外工作,難以趕在放學時間接孩子回家,回家後,也無人能陪伴完成作業;因此學校特別在下午四點至六點,規劃社團課及補救教學,依照學生個別狀況,學習才藝或針對課業較落後學生,安排補救教學輔導課業。
少了陪伴的時間,也展現在樹林孩子面對問題時,較不習慣思考、主動解決問題,並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多習慣等待老師提供解方。
因此學校利用正課與課後時間,打造與真實生活結合的彈性舞台,利用情境式教學,以創業家教育為架構,打造偵探學園、創意市集、網紅行銷三大主題課程。
此外,也結合PaGamO素養品學堂數位學習,結合生活連結實踐,導入科技,讓孩子能透過實作練習主動解決問題;以科技行方式,建立分享舞台,讓孩子能勇於表達腦中的創意點子;累積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應用在其他課程。
楊易霖談起引入PaGamO的契機,最初是想導入彈性學習課程的設計,但小校人力捉襟見肘,彈性課程僅由1至2名教師擔任,但他們又想創造孩子們的「舞台」。
年初,就由校長組隊參加PaGamO「未來素養學堂教育松」,並脫穎而出,獲選為第一屆「閱讀素養典範學校」,經由媒合獲得玉山銀行支持全校的閱讀素養資源。
翻轉傳統教學,還給孩子主動權
傳統教學老師多自行設計學習單,課程中引導孩子答題。學生初使用線上學習平台初期,也由於過度仰賴老師提供的訊息或是慣性的答題模式,成績慘不忍睹,答對率極低。
透過PaGamO素養品學堂,針對學生給予不同引導方式,逆向學習,練習尋找答題線索。此外,受限於生活經驗,偏鄉孩子詞彙量較不足,教師一方面增加字彙,另外也配合品學堂閱讀文章內容,閱讀相關書籍或資訊,增廣視野。如宮崎駿的文章中提到的賣座電影,就搭配電影觀賞,與欣賞久石讓優美配樂,透過立體、多元的文本,一起學習。
疫情下的數位教育 教師、學校定位調整
今年5月全台疫情警戒升級,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自5月19日起停止到校上課,且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也配合停課,讓所有學生在家學習。
面對全台首次轉為線上教學的挑戰,過去以科技為主的樹林國小早有所因應,在去年全球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為讓學生熟悉介面操作,已在電腦課時全面使用Teams授課;在今年5月中宣布停止到校上課後,校內學生能立即無縫接軌轉換為線上學習。
「線上學習的問題,在於如何看到孩子在思考?」楊易霖點出這兩個多月來執行線上教學的關鍵,疫情期間師生應找到平衡點,如何讓孩子學得有效率又能兼顧身心發展,而非教師單方面「交代」自己有教完進度,面對不同情境也應適性調整。
疫情下,隨著學習模式的轉變,學校定位是否也有所轉變?楊易霖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隨著網路發展迅速,多數知識都能在網路上找到。學校將扮演如檢定測驗的角色,負責確認學生是否通過知識認證,進一步發放證書。
而教師也不再是知識、解惑的角色,而可能作為養成學生團體動力、訓練團體生活;各科目專業課程也轉為主題式,提供各種問題解決的情境,設計同儕共同合作的課程。
樹林國小也有初步嘗試,新學期已規劃帶學生打造台南市第一個線上動物園!利用線上軟體製圖、加入與學生共同蒐集、篩選相關動物影片等相關知識,也能融入PaGamO的闖關模式,分享精選文章讓學生閱讀,進一步設計問題讓學生從文本中找答案。
「疫情下無法與人面對面互動,但也創造了沒有什麼不可能!」楊易霖溫柔而堅定地說著,疫情下,除了適應嶄新的學習模式外,也希望能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並將線上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這樣就足夠了。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