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首創「淨零」課程-為地球減碳,儲備人才

台大今年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是國內首度出現以淨零碳排為主的課程。 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今年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是國內首度出現以淨零碳排為主的課程。 圖/本報資料照片

因應氣候變遷威脅,歐盟擬於2026年起正式徵收碳關稅,各領域產業面臨低碳轉型關鍵,台大今年首創國內以「淨零」為主的課程,讓學生了解排放趨勢、去碳化路徑、政策設計等主題,學者示警,氣候變遷、淨零碳排趨勢已帶動社會全面翻轉,應盡快儲備相關人才。

台大今年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是國內首度出現以淨零碳排為主的課程,內容包括「排放趨勢分析」、「情境與排放路徑探索」、「部門去碳化路徑與策略探討」、「政策組合設計」、「公眾對話與溝通」五個模組,結合理論介紹、數據分析、簡易模型工具教學、案例探討、互動遊戲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淨零議題。

「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助理教授趙家緯指出,過去大學教育多半是教導氣候變遷肇因及趨勢,卻忽略探討解決方案,但現在業界對減碳人才有大量需求,他特地設計淨零課程,讓學生知道排放量趨勢、量化模型估算,要做哪些改變才能達到減碳目標、政策工具如何落實,以及達成淨零碳排要如何跟社會對話。

趙家緯說,在2050淨零碳排趨勢下,學界、公部門或業界都需要減碳相關人才,連文化部也在討論管轄的博物館、展覽館如何達到淨零路徑,可說「帶動社會全面翻轉」,過去幾年國內衝刺能源轉型時,很多沒有投入能源的科系開始有相關發展,未來氣候變遷、減碳工作也需要更多人才投入,應該盡快將人才儲備起來。

台大氣候永續學程專案助理教授謝宜桓說,台大五年前就創設氣候永續學程,其他學校的氣候變遷教學都是綁在傳統系所,很多老師反應光是系上基礎課程都塞不完,怎麼有時間教氣候變遷,但即使台大有專屬學程,相關議題仍太多,在教育上還是有一大段路要走,也不是每個學科都可以這麼快接軌氣候變遷。

謝宜桓指出,氣候變遷教育也不能只看大學端,很多問題其實出在高中地球科學課程的重要性愈來愈低,地科老師在高中員額被凍住,若用一般課程教學也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其實很多高中地科老師、國中小自然科老師相當有創意,但面臨考試問題就變成實務上壓力,「老師可能花三倍時間加入探究課程,但學生考不好,明年這套做法就不見了」,整個教育系統一開始就有所缺乏,到大學才希望學生修完一門課就了解氣候變遷,「這是不可能的」。

延伸閱讀

>>用剩食做吸管-政大獲「大學生諾貝爾獎」全球前七

>>台大減少上萬免洗杯-學生喝手搖,杯子跟uCup借

>>亞洲第1堂「月經課」在台大,千人搶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洗碗機竟完勝手洗!更省水、更環保 碳排不到手洗的一半

洗碗機竟完勝手洗!更省水、更環保 碳排不到手洗的一半

COP30整理包/2025聯合國氣候峰會11月10日登場 重點解析一次看

COP30整理包/2025聯合國氣候峰會11月10日登場 重點解析一次看

環保葬漸漸成主流?葬件數近10年增3.3倍 超過9成首選公墓內樹葬

環保葬漸漸成主流?葬件數近10年增3.3倍 超過9成首選公墓內樹葬

超越結核病!慢性腎臟病患者30年間暴增超過2倍 現居全球第9大死因

超越結核病!慢性腎臟病患者30年間暴增超過2倍 現居全球第9大死因

最新文章

【專欄投稿】食農教育的終點是「家」!離開教室、回到餐桌學習尊重土地

【專欄投稿】食農教育的終點是「家」!離開教室、回到餐桌學習尊重土地

用創新說好故事 2025《資誠永續影響力獎》看見行動背後的影響力

用創新說好故事 2025《資誠永續影響力獎》看見行動背後的影響力

擱淺「楊桃龜」重生!全球最大海龜台灣也看得到 製成標本永存海科館

擱淺「楊桃龜」重生!全球最大海龜台灣也看得到 製成標本永存海科館

2025《永續好日子》嗨翻週末!主題特展超吸睛 企業、NPO齊聚實踐ESG

2025《永續好日子》嗨翻週末!主題特展超吸睛 企業、NPO齊聚實踐ESG

《永續好日子》松菸開跑!集結市集、電影、音樂會 逛展還能抽大獎

《永續好日子》松菸開跑!集結市集、電影、音樂會 逛展還能抽大獎

第二屆《永續好日子》登場!松菸變身全民綠色派對 玩轉SDGs抽大獎!

第二屆《永續好日子》登場!松菸變身全民綠色派對 玩轉SDGs抽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