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僑務史 台大鹿鳴堂登歷史建築後的下一步?
去年台北市文資會確定台大鹿鳴堂以原名「僑光堂」登錄歷史建築,台大將面臨高額的修繕和保存經費。台北商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文資人士蕭文杰表示,台大必須回歸大學教育的社會責任,「如果台大連自己的文化資產都留不住,眼睜睜看著資產消失,要怎麼教學?」
蕭文杰說,台大是所有國立大學預算最多的,也可以跟政府申請文化資產的相關補助,「而不是把文化資產變成是一種麻煩事、不好用的東西。」
蕭文杰指出,文化資產的重要性應該優先考量,鹿鳴堂的內部空間也可以適度調整。他坦言,全區保留不見得那麼容易,但他還是希望全區大氛圍的保留,至少要保留當年僑光堂的氛圍。也可依據未來使用需求做調整,但要考慮到場所氛圍,不是讓古蹟莫名其妙變餐廳,這樣會有點不大搭調。
蕭文杰認為,台大是一間擁有許多文化資產的百年老校,從戲劇史來看,鹿鳴堂也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且台大校內有很多相關專業人才。他認為,台大應把文化資產專業的科系整合,看這些校內老建物有什麼歷史意義、要如何活化再利用,不是直接把老建築拆掉。
蕭文杰說,不是說老建築一定會被留下來,因為還要經過文資審議,「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可以留,文化資產價值較低或沒有的,也可以改變。」
文資學者凌宗魁指出,全世界歷史悠久的古老大學都致力維護校園古蹟,兼具觀光、教育及凝聚師生認同功能。他說,台大不會沒有經費,只是是否願意編列經費用於文化資產。
有關鹿鳴堂(僑光堂)的活化方向,保存運動的訴求就有提及,可朝僑務博物館方向規畫,依照台灣當代的認同與價值觀調整等社會需求。他建議除了冷戰時期的中華民國僑務事蹟,也可介紹海外黨外運動及黑名單等流亡學生事蹟,符合台大做為自由主義基地傳統。
好勁稻工作室發言人郁良溎表示,台大校方應積極考慮比照目前企業捐贈校舍冠名的作法,開放企業以認養修復校園文化資產,一方面達成校方與企業的社會責任,一方面減少校方的財務負擔,另可參考英國的文化資產公益信託作法,讓社會各界共同出資參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