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也可以0臭味!智慧豬舍導入科技管理、讓豬聽音樂減壓 永續與人道兼具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在台中市外埔區,有一座養豬場導入科技管理與人道飼養的方式,嘗試以不同於傳統的模式經營,它就是高登畜牧場。連友成繼承父親創立的養豬事業,面對傳統養殖方式帶來的污染與管理效率挑戰,他決定全面革新。透過將配種、分娩、斷奶等各階段作業固定在每3週為一個循環,場內的生產節奏變得更為一致,也讓人力調配與空間規劃更具效率。並通過音樂來減壓,創造舒適的豬隻生活空間。面對來自家族長輩的質疑與傳統觀念的阻力時,連友成以實際成果證明了改變的必要性,將目光投向更具挑戰性的未來,朝著打造自己的品牌與永續發展邁進。

連友成抱著乳豬。 圖/江采芸攝影
連友成抱著乳豬。 圖/江采芸攝影

連友成的養豬事業源自家族傳承。他的父親連錦樹在40年前創立高登畜牧場,從一開始的500頭豬起步,採用依賴自然通風與簡易設施的開放式豬舍這種傳統養殖方式,獲得多項農業獎。然而,隨著規模擴大,也面臨污染與管理效率的挑戰。從小在牧場長大,連友成對養豬產生濃厚興趣,後來考進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專攻豬隻營養、繁殖技術與牧場管理,並在學校牧場實習累積實務經驗。

為了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他前往丹麥、日本、德國學習最新養豬技術,引進自動餵食、水簾降溫系統,甚至透過音樂幫助豬隻減壓。連有成的改造計畫不僅提升環境與管理效率,更融入動物福利概念,使牧場更加現代化與人性化。

養豬場革新之路 從傳統到現代化的蛻變

連友成剛接手家族養豬事業時,便深刻體會到傳統養殖模式所面臨的挑戰。早期的開放式豬舍僅以帆布遮蔽,雖然結構簡單,卻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刺鼻的氣味與未經處理的廢水不僅影響鄰近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損害畜牧業形象。對此,他坦言:「如果你們住在都市,而豬場就在你們家旁邊,你們應該會討厭我們吧?」這句看似玩笑的話,其實道出他推動養殖環境改革的決心。

為了擺脫傳統畜牧業的負面形象,他決心進行全面轉型。首先,引入電腦化管理系統,透過感測器即時監測豬舍環境,如溫度、濕度、氨氣濃度等,並自動調節設備,確保最佳飼養條件,提高效率並降低疾病風險。接著,他引入水簾與風扇系統,以有效調節溫度與濕度,減少臭味外溢,同時提升豬隻舒適度,降低高溫對生產力的影響。

除了硬體升級,他也積極優化飼養管理。除自動化餵食外,他調整飼料配方,添加綠茶粉、亞麻仁粉等成分,不僅提升豬肉品質,還能減少排泄物異味。此外,他將豬隻的排泄物經處理後,運送到附近的農田灌溉,實現資源循環。然而,這些先進科技的引入,不僅需要龐大的費用投入,更是要面對來自長輩的質疑,這讓連友成十分煩惱。但他深知,要改變傳統觀念並說服長輩,只能用實際成果來證明自己的決策。

智慧豬舍手機操作介面。 圖/江采芸攝影
智慧豬舍手機操作介面。 圖/江采芸攝影

3週批次生產系統 效率、穩定與彈性的完美結合

在傳統養豬模式中,豬隻的生產週期混雜,導致管理混亂、效率低下。為改善此狀況,連友成導入「3週批次生產系統」,將養豬流程劃分為配種、分娩與斷奶3個階段,每3週為一個循環,提升生產效率。但這個系統初期並未全面推行,而是選擇了一批狀況較穩定的母豬進行試行。由於母豬的發情週期並非完全同步,導致生產計畫時常出現混亂,例如:有些母豬未能按時配種成功,影響了後續分娩與斷奶的節奏。為解決此問題,牧場引入了電腦系統來精準掌握時間,協助同步化管理。

隨著系統的逐步實施,牧場內的人力安排和豬舍空間規劃也需要重新調整。某些週期會集中出現分娩與斷奶的高峰,工作量大幅增加,導致初期員工難以應對。此外,豬舍的空間利用率也需要重新設計,以配合不同階段豬隻的需求。在試行過程中,牧場不斷根據運行結果進行調整,例如增加分娩欄位、優化工作流程,以及培訓員工適應新系統。經過約半年的反覆測試與優化,牧場逐漸適應了這套新的生產節奏。

「3週批次生產系統」的第一週為配種週,此階段主要進行母豬配種,透過人工授精技術,精選活力旺盛的精子,以確保小豬的健康,同時提升懷孕成功率,確保每3週均有穩定數量的母豬進入懷孕期。分娩週則聚焦於衛生管理與環境控制,母豬集中分娩後,牧場將加強消毒作業與空舍處理,以有效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確保新生仔豬的健康成長。斷奶週安排仔豬於28日齡斷奶,並轉入保育階段。在此期間,透過分齡飼養與精準營養管理,確保仔豬順利適應,進一步提升育成率,奠定後續生長的良好基礎。

這種規律化的生產方式讓工作內容明確,員工能更有效安排時間,提高效率。同時,每3週都有固定數量的仔豬出生,使生產量穩定,利於市場供需調節。雖然在分娩期所有豬隻一起生產會導致工作量倍增,容易忙不過來,但相同日齡的豬隻被集中飼養,更有助於疾病控制。且每批豬隻移動後,欄舍皆徹底清理與消毒,減少交叉感染與藥物使用,確保豬肉安全。此外,固定的工作節奏讓員工休假安排更靈活,加上科技化的設備,使畜牧場能夠最大化的縮減人力資源,農場3000頭的豬只需由3位員工即可管理。

三週批次生產系統。 圖/陳臻娣製圖
三週批次生產系統。 圖/陳臻娣製圖

音樂療法——為豬隻打造舒壓環境,提升畜牧品質的新妙方

在連友成的現代化養豬場中,除了先進的科技設備與嚴謹的管理制度,還有一個別具特色的元素——音樂。他會在豬舍中播放音樂,甚至偶爾播放佛經。最初,這只是一種隨性嘗試,由於豬場靠近清泉崗機場,飛機起降時的巨大噪音常常讓豬隻感到驚嚇,沒想到播放音樂後意外能夠安撫到豬群情緒,飲食也更加穩定,後來閱讀相關文獻,才發現國外已有研究指出音樂能幫助動物穩定情緒。研究表明,音樂能有效減輕豬隻的焦慮與壓力,降低衝突與打鬥,進而提升它們的生長效率。這也成為高登畜牧場的一項固定做法。

當然,音樂療法並不是萬能的,無法取代良好的飼養環境、均衡的營養以及有效的疾病防治。然而,連友成認為這是一種簡單且低成本的輔助手段,能顯著提升豬隻的福祉與養殖品質。相比傳統的養豬場,他還給予小豬寬裕的活動空間,所以每當牧場的大門開啟,小豬們總是健康又充滿活力的蹦蹦跳跳。

乳豬需照保溫燈保暖。 圖/江采芸攝影
乳豬需照保溫燈保暖。 圖/江采芸攝影

科技化與未來願景——打造自有品牌,邁向智慧永續的養豬產業

連友成不滿足於現狀,而是將目光投向更具挑戰的未來——他希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就如父親連錦樹在2008年因豬肉價格暴跌、飼料成本上漲,決心轉型特色養豬,引進澎湖褐藻作為飼料,成功培育出富含Omega-3的「海藻豬」,並吸引食品業者王義郎合作。2011年,「第一名店」董事長王義郎發掘其潛力後,引進日本麴菌與綠茶粉,結合連錦樹堅持的210天人道飼養與嚴格防疫,研發出「天麴豬」。如今,這兩大品牌依然是高登畜牧場的金字招牌。

為了提升養殖技術,他計畫引進AI影像辨識技術,實時監控豬隻的健康狀況,及早發現潛在的疾病風險。此外,他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引進太陽能板發電,以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並探索利用豬糞製造沼氣,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而連錦樹對於兒子對畜牧場的改良一開始雖有些遲疑,但最終選擇抱持著支持的態度:「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應該將目光放到永續上。」

連友成深知,建立一個成功的品牌並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然而,他堅信,透過科技創新、品質保證與永續經營,他一定能打造出一個讓消費者信賴、業界敬佩的養豬品牌,為台灣畜牧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音樂為豬舒壓 連友成科技養豬人畜共好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2.jpg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環保與食安都要顧!里仁用生質包材革新 「重塑」消費新模式

環保與食安都要顧!里仁用生質包材革新 「重塑」消費新模式

養豬也可以0臭味!智慧豬舍導入科技管理、讓豬聽音樂減壓 永續與人道兼具

養豬也可以0臭味!智慧豬舍導入科技管理、讓豬聽音樂減壓 永續與人道兼具

墓仔埔變生態綠洲!文山社大、公民攜手復育木柵萃湖 打造螢火蟲天堂

墓仔埔變生態綠洲!文山社大、公民攜手復育木柵萃湖 打造螢火蟲天堂

蜜糖做肥料?葵花油做農藥?青農自製資材護土地 要讓親友吃得安全

蜜糖做肥料?葵花油做農藥?青農自製資材護土地 要讓親友吃得安全

最新文章

介殼蟲、刺桐釉小蜂肆虐...暖化讓台灣樹木更容易病變、外來種也大肆蔓延

介殼蟲、刺桐釉小蜂肆虐...暖化讓台灣樹木更容易病變、外來種也大肆蔓延

路樹修剪只能理平頭?台灣行道樹養護問題多 農業部推「樹木修剪證照」

路樹修剪只能理平頭?台灣行道樹養護問題多 農業部推「樹木修剪證照」

不適合種樹就種草!「草本復興」力推種植台灣原生草本植物、自然式植栽

不適合種樹就種草!「草本復興」力推種植台灣原生草本植物、自然式植栽

空氣、選舉與陰謀論 倫敦超低排放區「刀鋒戰士」之亂

空氣、選舉與陰謀論 倫敦超低排放區「刀鋒戰士」之亂

捐贈食品可節稅 澳洲打擊食物浪費策略能奏效嗎?

捐贈食品可節稅 澳洲打擊食物浪費策略能奏效嗎?

綠化黑洞?一邊種一邊倒?台北3年投3千萬種4千多顆樹 遠不及近1萬棵倒樹

綠化黑洞?一邊種一邊倒?台北3年投3千萬種4千多顆樹 遠不及近1萬棵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