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治理不只防洪-北大教授廖桂賢:韌性才是國際共識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氣候行動

廖桂賢教授建議,應加強社會科學面的研究,強化民眾對氣候韌性的認知。 圖/葉信菉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
廖桂賢教授建議,應加強社會科學面的研究,強化民眾對氣候韌性的認知。 圖/葉信菉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因應氣候變遷,各地方政府應擬訂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學者建議,應加強社會科學面的研究,強化民眾對氣候韌性的認知;並強調根本問題是「不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消費行為」。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暖化將使3縣市淹溢面積增

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與環境部於5月8日共同發布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分析東亞地區與台灣當前的氣候變遷現狀,並推估台灣未來的氣候情境。

報告中提到,在暖化2度的情境下,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以雲林縣、台南市與基隆市溢淹面積增加較顯著;暖化4度的情境下,現今氣候50年才會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每10年就可能發生。

現今氣候50年才會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每10年就可能發生。圖為2023年卡努颱風掀起巨大海浪。 圖/路透社
現今氣候50年才會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每10年就可能發生。圖為2023年卡努颱風掀起巨大海浪。 圖/路透社

面對氣候變遷,行政院於去年10月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於1年內完成修訂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

以韌性為本的水患治理 才是國際共識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廖桂賢表示,台灣面對各種衝擊的調適策略不能僅以傳統方式因應推估極端值,需要跳脫傳統的氣候變遷調適方式,例如不能再以強化防洪來因應增加的水患風險。

廖桂賢進一步以淹水風險的調適為例,若是停留在傳統思維,就會是強化防洪設施;但國際上關於水患治理的研究已有高度共識,培養韌性是因應極端氣候最好的方法。

廖桂賢說,以韌性為本的水患治理,挑戰不在於技術層面問題,而更是如何翻轉現有僵化的體制與民眾的思維,如淹水一定等於水災等;但其實防洪排水工程帶來的「堤防效應」,反而會增加社會面對極端事件的脆弱度、削減韌性。

廖桂賢說,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應強化相關社會科學面的研究,如造成氣候變遷最大的根本問題是「不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消費行為」;對於環境變動、生態健康重要性的偏頗認知,才會造成工程為主的不當調適作為,這部分需要由社會科學研究著手,才能促成有效改變。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2024年度福島核處理水排放完畢...總量約5萬4600公噸

2024年度福島核處理水排放完畢...總量約5萬4600公噸

緬甸8.2級地震、波及曼谷大樓...專家:給台灣3大啟示

緬甸8.2級地震、波及曼谷大樓...專家:給台灣3大啟示

最新文章

緬甸8.2級地震、波及曼谷大樓...專家:給台灣3大啟示

緬甸8.2級地震、波及曼谷大樓...專家:給台灣3大啟示

除草真的能賺錢!河濱植物「一葉草」1斤值2500 民眾可免費摘採

除草真的能賺錢!河濱植物「一葉草」1斤值2500 民眾可免費摘採

空污會加速大腦老化、影響健康...研究:改善空品有助延緩失智風險

空污會加速大腦老化、影響健康...研究:改善空品有助延緩失智風險

不是遠渡重洋就是高碳排 買花如何更永續?

不是遠渡重洋就是高碳排 買花如何更永續?

堆肥新手攻略!一表比較簡單方便的3種居家堆肥法 環保、園藝、省錢一次滿足

堆肥新手攻略!一表比較簡單方便的3種居家堆肥法 環保、園藝、省錢一次滿足

環保法規大鬆綁!川普政府將廢除車輛排氣限制、重新評估汙染標準

環保法規大鬆綁!川普政府將廢除車輛排氣限制、重新評估汙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