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治理不只防洪-北大教授廖桂賢:韌性才是國際共識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氣候行動

廖桂賢教授建議,應加強社會科學面的研究,強化民眾對氣候韌性的認知。 圖/葉信菉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
廖桂賢教授建議,應加強社會科學面的研究,強化民眾對氣候韌性的認知。 圖/葉信菉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因應氣候變遷,各地方政府應擬訂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學者建議,應加強社會科學面的研究,強化民眾對氣候韌性的認知;並強調根本問題是「不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消費行為」。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暖化將使3縣市淹溢面積增

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與環境部於5月8日共同發布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分析東亞地區與台灣當前的氣候變遷現狀,並推估台灣未來的氣候情境。

報告中提到,在暖化2度的情境下,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以雲林縣、台南市與基隆市溢淹面積增加較顯著;暖化4度的情境下,現今氣候50年才會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每10年就可能發生。

現今氣候50年才會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每10年就可能發生。圖為2023年卡努颱風掀起巨大海浪。 圖/路透社
現今氣候50年才會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每10年就可能發生。圖為2023年卡努颱風掀起巨大海浪。 圖/路透社

面對氣候變遷,行政院於去年10月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於1年內完成修訂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

以韌性為本的水患治理 才是國際共識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廖桂賢表示,台灣面對各種衝擊的調適策略不能僅以傳統方式因應推估極端值,需要跳脫傳統的氣候變遷調適方式,例如不能再以強化防洪來因應增加的水患風險。

廖桂賢進一步以淹水風險的調適為例,若是停留在傳統思維,就會是強化防洪設施;但國際上關於水患治理的研究已有高度共識,培養韌性是因應極端氣候最好的方法。

廖桂賢說,以韌性為本的水患治理,挑戰不在於技術層面問題,而更是如何翻轉現有僵化的體制與民眾的思維,如淹水一定等於水災等;但其實防洪排水工程帶來的「堤防效應」,反而會增加社會面對極端事件的脆弱度、削減韌性。

廖桂賢說,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應強化相關社會科學面的研究,如造成氣候變遷最大的根本問題是「不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消費行為」;對於環境變動、生態健康重要性的偏頗認知,才會造成工程為主的不當調適作為,這部分需要由社會科學研究著手,才能促成有效改變。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人體堆肥」大受歡迎?比環保葬更環保、45天變沃土 疫情後美國已有14州合法

「人體堆肥」大受歡迎?比環保葬更環保、45天變沃土 疫情後美國已有14州合法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平等與公平差在哪?為什麼「天生正義」的我們,無法對社會公正達成一致?

平等與公平差在哪?為什麼「天生正義」的我們,無法對社會公正達成一致?

驚人碳蹄印!美國城市肉類消費碳排 相當於全國年度化石燃料排放量

驚人碳蹄印!美國城市肉類消費碳排 相當於全國年度化石燃料排放量

最新文章

台南推「校校會發電」近達標!275校光電裝置容量達133MWp

台南推「校校會發電」近達標!275校光電裝置容量達133MWp

從日本到歐洲 零廢棄城市如何告別焚化爐?

從日本到歐洲 零廢棄城市如何告別焚化爐?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專欄投稿】誰來決定吃什麼?從糧食安全到糧食主權 光有食物「買得到、吃得飽」遠遠不夠

【專欄投稿】誰來決定吃什麼?從糧食安全到糧食主權 光有食物「買得到、吃得飽」遠遠不夠

自然風向決定貧富?為什麼絕大多數城東地區都比較貧窮?

自然風向決定貧富?為什麼絕大多數城東地區都比較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