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回收箱效益差?衣物破損多、3成會被淘汰 社福團體也難為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基隆市的舊衣回收箱由身心障礙者團體設置,部分民眾把垃圾包放在回收箱外,甚至投入回收箱,造成處理的困擾。 圖/基隆市環保局提供
基隆市的舊衣回收箱由身心障礙者團體設置,部分民眾把垃圾包放在回收箱外,甚至投入回收箱,造成處理的困擾。 圖/基隆市環保局提供

基隆市的舊衣回收箱由身心障礙者團體設置,去年回收量比前年減少2成,原因是不少衣物老舊、破損甚至發霉,只能當垃圾處理。環保局提醒民眾協助回收「無破損、乾淨、穿不下」的衣物,提升舊衣回收效率與使用效益。

閱讀更多:台灣平均每分鐘丟500件衣服...舊衣回收量增加3倍 可利用的卻不到1/3

基隆市政府2011年制定身心障礙者團體從事舊衣回收管理要點,開放社福團體申設舊衣回收箱。2020年再將舊衣類公告為應回收項目,民眾也可以把舊衣交由環保局清潔隊資源回收車處理。

環保局統計,2023年全市有78個舊衣回收箱,回收753噸舊衣,2024舊衣回收箱增加到87個,但回收量下滑到603公噸。

基隆市7個社福團體合成的七礙聯盟協會理事長陳志龍說,投入舊衣回收工作並不輕鬆,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原因是民眾送來的舊衣,有些過於老舊,或有破洞,甚至已發霉,增加整理的時間。估計現在大約3成回收的舊衣要淘汰,能交給上游業者銷售到國外的數量減少。

回收業者指出,舊衣回收去化管道越來越少,國外已有廠商現不收受夾克、外套等舊衣,使得無法外銷的舊衣變為垃圾,還要花錢送進焚化廠處理,增加額開開銷。

七礙聯盟開車巡迴各地回收舊衣回收的黃姓男子說,每個回收箱每周收2到3次,回收量較多的回收箱,要再追加1到2次,否則回收箱滿了,民眾也舊衣物放在回收箱外,回收箱就變成「髒亂點」。

黃姓男子表示,如果是因為回收箱滿了,或是老人家無力把舊衣物投入箱內,暫時堆放在回收箱旁不難處理,麻煩的是有人直接把垃圾袋塞進回收箱,或是棄物回收箱旁,過去還曾在舊衣回收箱看廚餘,部分民眾的素質令人搖頭。

為了提升舊衣回收效益,環保局近期到多處社區辦理資源回收宣導說明會,讓民眾更加了解舊衣分類項目內容,並將經過清潔整理,並可使用的外衣、外褲、裙子、洋裝、背心、外套和西裝等,投入舊衣回收箱,或是交給清潔隊資源回收車,也可透過「全國不用品藏寶地圖」尋找合法回收店家。破損、老舊的衣物不具回收價值,不用回收。

環保局長馬仲豪表示,舊衣回收後會流向回收舊衣業者,再依據材質與品質,以人工挑選分類貯存,堪用品銷售輸出到國外,或在國內市場以二手物流通使用,延續舊衣回收效益。

基隆市的舊衣回收箱由身心障礙者團體設置,部分民眾把垃圾包放在回收箱外,甚至投入回收箱,造成處理的困擾。 圖/基隆市環保局提供
基隆市的舊衣回收箱由身心障礙者團體設置,部分民眾把垃圾包放在回收箱外,甚至投入回收箱,造成處理的困擾。 圖/基隆市環保局提供

基隆市的舊衣回收箱由身心障礙者團體設置,部分民眾把垃圾包放在回收箱外,甚至投入回收箱,造成處理的困擾。 圖/基隆市環保局提供
基隆市的舊衣回收箱由身心障礙者團體設置,部分民眾把垃圾包放在回收箱外,甚至投入回收箱,造成處理的困擾。 圖/基隆市環保局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舊衣回收箱效益差?衣物破損多、3成會被淘汰 社福團體也難為

舊衣回收箱效益差?衣物破損多、3成會被淘汰 社福團體也難為

財務健康大調查!有23%青少年曾遇詐騙、18%產生財損 百元至數十萬元不等

財務健康大調查!有23%青少年曾遇詐騙、18%產生財損 百元至數十萬元不等

塑膠微粒會讓海鳥寶寶失智?專家:難下定論但有風險

塑膠微粒會讓海鳥寶寶失智?專家:難下定論但有風險

你的櫻花鉤吻鮭正在直播!雪管處推即時影像、可以隨時觀看「國寶魚實境秀」

你的櫻花鉤吻鮭正在直播!雪管處推即時影像、可以隨時觀看「國寶魚實境秀」

最新文章

永續旅遊怎麼做?旅行中做好這8個小動作 就能減碳護地球

永續旅遊怎麼做?旅行中做好這8個小動作 就能減碳護地球

有機農法護草鴞!屏東9位農友成為首批「友善草鴞」標章認證

有機農法護草鴞!屏東9位農友成為首批「友善草鴞」標章認證

養殖漁業新突破!水試所成功培育世界首批人工養殖土魠魚 有望不用再靠捕撈

養殖漁業新突破!水試所成功培育世界首批人工養殖土魠魚 有望不用再靠捕撈

連續2年暫停捕鯨!冰島因景氣不佳 表示暫停夏季捕鯨季

連續2年暫停捕鯨!冰島因景氣不佳 表示暫停夏季捕鯨季

商品愈來愈不耐用?這不是錯覺 是百年來的商業陰謀

商品愈來愈不耐用?這不是錯覺 是百年來的商業陰謀

國產柳杉桌椅進教室!花蓮高農花33萬採購 讓學生感受在地木材、精油香氣

國產柳杉桌椅進教室!花蓮高農花33萬採購 讓學生感受在地木材、精油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