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不只求多、也要恰如其分!用「在地復育」貼近「生物多樣性」

陸地生物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當「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成為當代關鍵字,種樹成為最直觀、好參與的永續行動之一,然而,在種下一株株樹苗的同時,生物多樣性如何貼近「在地」,讓生態恢復更「恰如其分」?

「山山不同,地地互異,每個地方的森林都有獨特生態系統,就像台中的森林無法取代台北的森林,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恢復原來的生態系及棲地。」這份信念,讓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創辦人蔡智豪及團隊,即使面對台灣森林生態的人才斷層隱憂,仍在過去10年歲月裡,堅持從生態學角度出發,賦予種樹更科學、更聰明的意義。

在聯合報系74周年之際,以「眾樹在島嶼」概念,支持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后里森林公園復育計畫」,一起完成在地原生樹種的育苗,期許號召更多的企業及資源,共同顛覆以往的綠色認知,為破碎的生態,縫合新的可能。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創辦人蔡智豪及團隊,採用生態學的概念,先做植群與母樹調查、種子採集,恢復在地原來的生態系及棲地。 圖/台灣山林復育協會提供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創辦人蔡智豪及團隊,採用生態學的概念,先做植群與母樹調查、種子採集,恢復在地原來的生態系及棲地。 圖/台灣山林復育協會提供

種得多不如種得對...錯誤的種植觀念恐成生態壓力

捲起袖子、拿起鏟子,在土穴種下一株樹苗,雖然台灣沒有官方統計每年種植多少棵樹,但隨著氣候變遷加劇,以及「生物多樣性」跟「自然碳匯」的議題發酵,種樹已成為許多企業展現永續承諾的標配,但想要實踐真正的永續,若只是把樹種下去,恐怕還遠遠不夠。

「許多人認為,只要不種外來種,改種『原生種』就是生態,但這個觀念其實需要調整。」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創辦人蔡智豪點出外界常見的迷思,事實上,真正的生態,是生物與環境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

所謂「原生種」須奠基於「特定的地理範圍」。蔡智豪舉例,有些蘭嶼的植物是台灣原生種,卻不屬於台中,恆春半島的一些海岸植物,也不該出現在淺山丘陵,若將這些不同地區的「原生種」混種在一起,看似增加了綠意,卻可能破壞在地演化數萬年的生態網絡。

換言之,若種樹只靠著以量取勝,卻沒種下正確樹種,對於生態恐是另一種壓力。蔡智豪提到,過去曾有縣市為達成百萬棵樹的目標,大量種植了來自各地的原生種,最後的結果是蝴蝶不見了。

由於蝴蝶是重要的生態指標,幼蟲有著高度的「食草專一性」,只吃特定種類的植物,當盲目種樹,取代了在地蝴蝶賴以為生的植物,整個族群便隨之崩潰,「蝴蝶的消失,只是一個警訊,它告訴你,還有更多你看不到的生物,也正在無聲地消失。」

從母樹調查到生態樹島 打磨「精準復育」的科學方法

那該如何種下對的樹,答案或許就藏在每一片土地的獨特密碼裡。

「山山不同,地地互異!」蔡智豪強調,台灣從北到南,從海岸到高山,氣候與地質的細微差異,孕育了截然不同的森林樣貌,像是台北的火山灰、台中的礫石層、南部的高位珊瑚礁岩,各自對應著獨特的植群組成,加上溪流及高山等地理障礙,更讓許多物種只能侷限分布在特定區域。

這份寫在大地上的「生態藍圖」,正是復育工作的重要原則。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的「后里森林公園復育計畫」,就是以台中后里森林公園為復育基地,由於后里台地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之間,扮演重要的生態橋樑角色,若生態惡化,台灣由北至南連續分布的生態帶,就會產生一個巨大缺口。

為了達到「精準復育」,台灣山林復育協會採用生態學的概念,先做植群與母樹調查、種子採集、樹苗培育,到最後採用「生態樹島」的種植概念,雖然前期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及人力,但這些樹島將成為原生物種的種源中心,恢復當地森林的生物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也恢復自然層次結構。

透過「生態樹島」的種植概念,恢復當地森林的生物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 圖/台灣山林復育協會提供
透過「生態樹島」的種植概念,恢復當地森林的生物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 圖/台灣山林復育協會提供

不必苛責過去、從現在把事情做對!錯植反思與教育契機

另一方面,台灣許多縣市為加速綠美化,早年種植許多的樹種,時至今日才發現弊大於利,像是小葉欖仁、黑板樹等,因為屬於淺根系,容易竄根並隆起路面,威脅交通安全,而前者落葉不易清掃、後者開花時產生異味,近年被批評為不適合當行道樹。

對於早已種下、卻不符合在地生態的樹,又該如何處理?蔡智豪認為「樹是生命,不是建築。他們會生老病死,終將離開。」

他以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經驗為例,館方並非粗暴地砍除過去種植的黑板樹,而是在樹旁預先種下真正屬於台中的原生樹種,當小樹長到一定程度,再移除功成身退的黑板樹,不僅無損市容景觀,新的生命力也能無縫接軌。

「我們不必苛責過去,因為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生態知識有限。」蔡智豪提到,國際上《生物多樣性公約》是1992年才出現,國內行政院則是2012年才開始推動「國土生態綠網」,重點是往後看,從現在開始把事情做對,而關鍵在於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確素養,才不會因為錯誤的種樹方式而幫了倒忙。

當森林生態研究面臨人才斷層 台灣「種對的樹」下一步?

然而,即便種樹的新觀念開始發酵,卻也潛藏著「人才斷層」的危機。

「種樹的清單,就像蓋房子的建築藍圖,如果沒有藍圖,只是不斷把磚塊和鋼筋堆到工地,是蓋不成大樓的;很不幸地,台灣現在大部分的種樹,就是處於堆建材的狀態。」蔡智豪坦言。

幾年前,蔡智豪曾向林務局(現林保署)建議,應建立國土復育藍圖、樹種資料庫,但近年台灣社會的頂尖人才,大量流向半導體與生技產業,基礎的森林生態研究卻乏人問津,目前全台灣還在學界未退休、且從事森林生態研究的學者,不到10位,而最年輕的將近50歲。

蔡智豪表示,即便政府編列預算、要建構國土復育藍圖,也沒有足夠的森林生態研究人員去執行;因此10年前他創立的台灣山林復育協會,除了實踐植群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外,也希望透過民間的力量,來培育植群生態的專業人才,更相信正向的價值與理念,能吸引更多有志一同的永續夥伴,為台灣這片土地努力。

種樹,從來不只是一個動作,是一門專業的生態學、也一種謙卑的學習。可預期台灣這座島嶼,將會有越來越多樹苗被呵護種下,而我們是否不再只是問「種了多少棵樹」,而是可以回答出「種對多少棵樹」。

蔡智豪創立的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初衷,除了實踐植群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外,亦希望透過民間的力量來培育植群生態的專業人才,更相信正向的價值與理念,能吸引更多有志一同的永續夥伴,為台灣這片土地努力。 圖/台灣山林復育協會提供
蔡智豪創立的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初衷,除了實踐植群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外,亦希望透過民間的力量來培育植群生態的專業人才,更相信正向的價值與理念,能吸引更多有志一同的永續夥伴,為台灣這片土地努力。 圖/台灣山林復育協會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倡議家電台】台達電 周志宏|超前部署20年?我老闆買了一台電動車

【倡議家電台】台達電 周志宏|超前部署20年?我老闆買了一台電動車

種樹不只求多、也要恰如其分!用「在地復育」貼近「生物多樣性」

種樹不只求多、也要恰如其分!用「在地復育」貼近「生物多樣性」

海洋友善防曬是假議題?帛琉、夏威夷立法禁止 日本花王表態:抱持懷疑態度

海洋友善防曬是假議題?帛琉、夏威夷立法禁止 日本花王表態:抱持懷疑態度

未來會有「無牙鯊魚」?海洋酸化恐溶蝕鯊魚牙齒 頂級掠食者生存武器面臨威脅

未來會有「無牙鯊魚」?海洋酸化恐溶蝕鯊魚牙齒 頂級掠食者生存武器面臨威脅

最新文章

種樹不只求多、也要恰如其分!用「在地復育」貼近「生物多樣性」

種樹不只求多、也要恰如其分!用「在地復育」貼近「生物多樣性」

玉山大淨山首週好驚人!清出38公斤垃圾 發臭雞胸肉、鐵條都有

玉山大淨山首週好驚人!清出38公斤垃圾 發臭雞胸肉、鐵條都有

遺世秘境現身!曾文水庫滿水位才看得到的「飛鷹峽谷」瀑布

遺世秘境現身!曾文水庫滿水位才看得到的「飛鷹峽谷」瀑布

鯨魚也會得癌症?一探日本學者如何用「鯨刀」、怪手解剖擱淺鯨豚

鯨魚也會得癌症?一探日本學者如何用「鯨刀」、怪手解剖擱淺鯨豚

不只金門有!稀有候鳥「戴勝」現蹤嘉義八掌溪 羽冠超吸睛吸引鳥友朝聖

不只金門有!稀有候鳥「戴勝」現蹤嘉義八掌溪 羽冠超吸睛吸引鳥友朝聖

一尾都沒有...日月潭外來魚虎電撈量今年仍掛蛋 作業困難主要有2大原因

一尾都沒有...日月潭外來魚虎電撈量今年仍掛蛋 作業困難主要有2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