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巨型冰山崩落 科學家直擊冰層底下的繽紛生態系

水下生物

冰川往前延伸到海洋時,前端有一片區域稱為冰棚(Ice shelf)。從上方看,冰棚跟冰川沒有兩樣,但是冰棚底下沒有陸地支撐,而是海洋。這片潛藏在厚厚冰層下的世界對科學家來說是個謎,有多少生物能存活在這片黑暗的海洋?解答的契機終於出現。

1月13日,南極洲的喬治六世冰棚(George VI Ice Shelf)有一大塊冰山崩落。冰山漂走後,冰棚底下的海底世界首度曝光。抓住這個短暫的機會,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的南極研究團隊窺見了豐富生態!

喬治六世冰棚底下約230公尺深的海床。由於冰山崩落,讓科學家有機會一窺海底面貌,發現大型海綿、海葵以及其他豐富的海洋生物。 圖/ROV SuBastian/Schmidt Ocean Institute
喬治六世冰棚底下約230公尺深的海床。由於冰山崩落,讓科學家有機會一窺海底面貌,發現大型海綿、海葵以及其他豐富的海洋生物。 圖/ROV SuBastian/Schmidt Ocean Institute

首度「曝光」:意料之外的豐富生態

遼闊冰棚底下是什麼樣的世界?過去人們所知並不多。2021年,英國研究團隊第一次報告菲爾希納-龍尼冰棚(Filchner-Ronne)下的海洋生態。這次趕往喬治六世冰棚的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則首度應用了水下無人載具ROV。

冰棚(Ice Shelf)底下的海洋長期被冰層擋住,研究極為困難,但這裡有洋流通過,可能是生態豐富的原因。 圖/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NASA
冰棚(Ice Shelf)底下的海洋長期被冰層擋住,研究極為困難,但這裡有洋流通過,可能是生態豐富的原因。 圖/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NASA

1月19日的衛星影像顯示喬治六世冰棚崩落的冰山「A-84」。 圖/NASA/Schmidt Ocean Institute
1月19日的衛星影像顯示喬治六世冰棚崩落的冰山「A-84」。 圖/NASA/Schmidt Ocean Institute

冰棚崩裂而新形成的冰山名為A-84,面積達510平方公里,幾乎是兩個台北市的大小。冰山漂離後,冰下的海洋曝了光。施密特研究所的團隊更改原先研究計畫趕來此處,他們在崩裂12天後抵達,展開為期8天的研究,最深達1300公尺的海底。

「我們從未想過這裡的生態竟會如此美麗、繁榮。」團隊的首席科學家艾斯奎特(Patricia Esquete)說。他們發現了大型珊瑚、南極冰魚、章魚和巨型海蜘蛛等生物,還找到不少新物種,初步判斷,新物種包括魚類、甲殼類和多毛綱(Polychaeta)。

團隊還在230公尺深處發現大型海綿以及大群的海葵。海綿生長的速度十分緩慢,有的一年僅長不到兩公分,因此科學家研判這個群落已存在數十、甚至數百年。

艾斯奎特(Patricia Esquete)正在研究冰棚底下發現等足類,這可能是新物種,但通常要花上數年才能完成新物種的命名與確認。 圖/Alex Ingle/Schmidt Ocean Institute
艾斯奎特(Patricia Esquete)正在研究冰棚底下發現等足類,這可能是新物種,但通常要花上數年才能完成新物種的命名與確認。 圖/Alex Ingle/Schmidt Ocean Institute

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利用無人載具ROV在950公尺深的海域發現,一隻魷魚正嘗試吞食一條魚。 圖/ROV SuBastian/Schmidt Ocean Institute
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利用無人載具ROV在950公尺深的海域發現,一隻魷魚正嘗試吞食一條魚。 圖/ROV SuBastian/Schmidt Ocean Institute

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洋流輸來養分

光合作用通常發生在接近海水表層的區域,深海生態系大多只能仰賴海面緩慢沉降而下的營養物質。這塊原本存在冰棚底下的海域,上方是厚達150公尺的冰層「天花板」,幾乎隔絕了海面的養分。

「我們原本預期海底下沒什麼生機。」艾斯奎特告訴《Mongabay》。團隊對於這片海洋的生物多樣性感到驚訝,他們推測可能是洋流將遠方的養分帶入這片黑暗的深海。艾斯奎特也推測,新發現的物種可能不是冰棚底下獨有,而是生活在附近海域的物種。由於南極海域的科學調查難度極高,科學家對這裡的生物所知甚少,因此這次才首度發現。

隨著A-84冰山漂走,神秘的冰下海域得以曝光。但對長年以來已適應這裡穩定海底環境的生物來說,任何微小變化都可能是動搖既有生態的巨變。

美國加州史密特海洋研究所科學團隊,從研究船上拍攝到冰山崩落的殘留痕跡。 圖/Alex Ingle/Schmidt Ocean Institute
美國加州史密特海洋研究所科學團隊,從研究船上拍攝到冰山崩落的殘留痕跡。 圖/Alex Ingle/Schmidt Ocean Institute

氣候變遷加速南極冰層消融

過去25年來南極冰棚逐年縮減,許多冰棚變薄、縮小,甚至突然出現大規模的崩塌。許多研究顯示,這些現象與全球暖化相關。A-84的崩落雖然是難得的研究契機,但對地球來說,這並不是好事。甚至,科學家相信,類似崩落會愈來愈頻繁。

研究團隊的另一名首席科學家蒙特利 (Sasha Montelli)說, 他們正計劃日後回到現場,追蹤洋流及海底生態系的變化,並開發預測模型,以評估南極冰層的流失與造成的改變。

研究團隊觀察到一隻巨型冥河水母,這種水母的鐘形蓋直徑可達1公尺以上,觸手長度甚至可超過10公尺。 圖/ROV SuBastian/Schmidt Ocean Institute
研究團隊觀察到一隻巨型冥河水母,這種水母的鐘形蓋直徑可達1公尺以上,觸手長度甚至可超過10公尺。 圖/ROV SuBastian/Schmidt Ocean Institute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南極巨型冰山崩落 科學家直擊冰層底下的繽紛生態系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南極巨型冰山崩落 科學家直擊冰層底下的繽紛生態系

南極巨型冰山崩落 科學家直擊冰層底下的繽紛生態系

種一座國家森林 英格蘭西部2050年將種植2000萬棵樹

種一座國家森林 英格蘭西部2050年將種植2000萬棵樹

300年的火紅心臟 波蘭山毛櫸獲選「2025歐洲年度之樹」

300年的火紅心臟 波蘭山毛櫸獲選「2025歐洲年度之樹」

研究揭台灣西岸非紅樹林原生地 移除紅樹林成關鍵

研究揭台灣西岸非紅樹林原生地 移除紅樹林成關鍵

最新文章

南極巨型冰山崩落 科學家直擊冰層底下的繽紛生態系

南極巨型冰山崩落 科學家直擊冰層底下的繽紛生態系

從恐龍時代生存到現在!紅木壽命長達2千歲 長壽秘訣是什麼?

從恐龍時代生存到現在!紅木壽命長達2千歲 長壽秘訣是什麼?

「馬卡道澤蟹」墳場?中山大學宿舍排放汙水問題頻傳 威脅陸蟹生態

「馬卡道澤蟹」墳場?中山大學宿舍排放汙水問題頻傳 威脅陸蟹生態

全球僅存2隻雄性!「最孤獨動物」、「活化石」斑鱉瀕臨滅絕

全球僅存2隻雄性!「最孤獨動物」、「活化石」斑鱉瀕臨滅絕

防鳥變傷鳥!新型「防鳥塗料」黏性更勝黏鼠板 領角鴞受害、無法飛行

防鳥變傷鳥!新型「防鳥塗料」黏性更勝黏鼠板 領角鴞受害、無法飛行

保衛國家級濕地!高雄楠梓仙溪移除2000公斤外來種植物

保衛國家級濕地!高雄楠梓仙溪移除2000公斤外來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