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捕魚護生態!定置網捕魚空拍全紀錄 幫助海洋休養、漁業更永續
台灣是海洋國家四面環海,周遭海域孕育豐富的自然生態,要獲取海中的魚鮮除了傳統的漁船捕魚外,還有一種定置網漁法,主要是將網具固定放置在魚群會經過的魚道上,再配合魚類的生態習性設置,屬於被動捕撈,等待魚群誤入其中,本報為讀者拍攝到難得的定置網起魚畫面,更可以感受到漁家在海上工作的辛勞。
閱讀更多:刺網破壞生態...過度捕撈+海底垃圾問題多 新北輔導漁民轉型一支釣
定置漁網的設置地點十分考究,通常會選在魚群洄游的外海,整張網具在海面展開非常巨大,網具的下方有石碇,上方有浮球,藉者兩者一沉一浮的力量撐起整組網具,透過垣網攔阻,使魚群能轉向入網,入網後魚群隨著洋流和漲退潮的流水帶入箱網,就像一座海上大迷宮困住魚群於其中,與一般常聽到的出海捕魚有些不同,屬於被動式的漁法。就像是張開網具設置「海上迷宮」、「海中陷阱」,漁民只要在固定時間前往收網就可捕撈漁獲,收網時需要兩艘船隻慢慢靠近收網,需要絕佳的默契才能完成任務,天候不佳時還要克服搖幌的海波浪,主要的漁獲包括台灣春季鰹魚(煙仔虎),也會捕獲旗魚,鬼頭刀,土魠,牛港鯓等高經濟魚類。
此外颱風是網具的一大天敵,可能使漁網破損、固定繩索斷裂,連帶造成定置漁場報廢、流失等巨大耗損,因此每年7月至9月是休漁期,漁民們會將漁網拖上岸曬網並為破損之處進行縫補,也讓海洋休養生息,這種被動漁法不需要追蹤或圍捕魚群,而是靠預先設置的漁具來捕獲魚類,可讓台灣的漁業生態更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