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居服員過半超過45歲 長照2.0打零工難留年輕人、陷人力困境
隨著台灣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大增,然而居服員年齡偏中高齡,出現老老照護等長照困境。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表示,關鍵在於大部分居服員為中年失業勞工、婦女二度就業、經濟弱勢者,且長照2.0給付以鐘點為主,讓不少居服員自嘲「打零工」,缺乏前景,年輕世代投入意願低落。
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常需沐浴及洗頭等身體清潔、餐食照顧、陪同就醫等服務,居家服務員扮演重要角色。衛福部統計112年1至10月,提供居家服務的居服員人數為5萬6420人,其中女性4萬7116人,男性9304人,女性居家居服員人數為男性5倍。
分析年齡分布,女性居服員年齡以35至64歲為主,總計3萬7884人,占比為80.4%。年逾55歲者1萬7126人,占36.3%。男性照服員以25至54歲為主,共6595人,占70.9%,55至64歲1697人,占18.2%。
為何國內居家照服員平均年齡偏高?涂心寧表示,原因在於人力來源以中年失業勞工、婦女二度就業,或經濟弱勢者為主,年輕族群對此工作領域興趣缺缺。相較之下,日本積極設立居服員專門科系或學校,透過教育體系養成人才,待遇不錯,吸引年輕人投入長照。
另一個原因為居家照服員常被視為打零工,涂心寧說,長照2.0上路後,提供更多服務項目,但都以鐘點計算,例如幫人拍背、洗澡、陪伴就醫,均有不同的鐘點費用,看似完善,但讓許多民眾認為,居服員工作就是打零工,在缺乏完整的職涯發展下,無法促進居服員的專業成就,造成人力流失。
涂心寧呼籲,衛福部應重新檢討、審視居家服務項目及給付方式,減輕照服員工作負擔;另針對居服員提供完整職涯發展、教育訓練,促進專業成就,吸引年輕族群投入長照,避免人力流失。
衛福部長照司表示,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各行各業均面臨勞力短缺及搶工議題。已與勞動部合作補助地方政府辦理訓練課程,另與教育部合作,開放在學學生取得模組修業證書者,即能擁有照服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