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水下生物

台灣海洋保育法案的推動為何遲遲無法前行?是政策難產,還是選票的計算? 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海洋保育法案的推動為何遲遲無法前行?是政策難產,還是選票的計算? 圖/報系資料照

編按:台灣海洋保育法案的推動為何遲遲無法前行?是政策難產,還是選票的計算?陳徵蔚在《海洋在哭》書中直指台灣《海洋保育法》與《海域管理法》長期遭擱置的真相,揭露政府在面對漁業利益與生態保育間的猶豫與退縮。當環團高舉紅布條、起身抗爭時,政府卻選擇靜觀其變。他犀利提問:「為什麼總是民間比政府還著急?」這是一場關於資源與權力的拉鋸,一次對公權力與社會責任的深刻追問。

《海洋基本法》通過後,按理應該盡速制定「海洋三法」,亦即《海洋保育法》、《海域管理法》,以及《海洋產業發展條例》。

然而,或許是因為制定了《海洋保育法》,劃定「海洋保育區」後,可能會影響漁民的利益,而漁民是重要的選民啊,因此這些法案似乎被刻意地擱置了。

或許是為了不要影響選票吧?政府遲遲不採取行動。除了《海洋產業發展條例》在2023年6月21日通過外,其他兩個法案都在立法院卡關。

我在電視上看到環團拉紅布條、爬上路燈抗議,甚至到會場堵立委,要求積極排審法案。看到民間團體如此努力,甚至不惜採取激進手段,我不禁感到疑惑,在整個立法的過程中,為什麼民間總是比政府著急呢?

如此重大的法案,不但明文規定「海洋保育區」的劃設標準,甚至具體界定執法權責、罰則,正是人民賦予政府一柄可以有效保護海洋的「尚方寶劍」。然而,在整個推動立法、三讀的過程當中,政府卻彷彿很抽離,一副靜觀其變的態度。反倒是民間團體,因為時間的急迫性而發起激進的抗爭。

欠缺政策鐵腕!保護資源與妨礙發展一線之隔

台灣公權力對於海洋保育的態度,一直以來都十分「消極」。

是的,在我的印象中,台灣公權力對於海洋保育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十分「消極」的。政府在海洋議題上,似乎總是不願意面對爭議。他們也不是沒有做事,只是他們會優先進行不容易引起衝突的工作,例如棲地保育、生態調查。

在海洋資源面臨浩劫的今日,漁業資源已經成為了利益糾葛的標的。倘若政府太過積極執法,捍衛海洋資源,管制「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漁業,一定會引起嚴重的衝突。這種衝突,容易被抹黑成為「妨礙漁業發展」,吃力而不討好。

因此,雖然政府也明白「竭澤而漁」的漁業需要被管制,也唯有先取締違法漁業,讓海洋生態休養生息,才能永續發展,但是卻沒有勇氣鐵腕執行。

因此,面對爭議、衝突、矛盾,民間環保團體反而比政府更加積極。

地方政府各自為政...生態、利益如何兩全?

漁業資源,涉及了龐大的商業利益。

海洋資源,特別是漁業資源,涉及了龐大的商業利益。

如果不是由政府積極介入,鐵腕保護海洋環境,那麼在漁民普遍「我不捕這些魚,別人也會抓走,何必便宜別人」的心態下,海洋資源絕對會逐漸枯竭。而民間團體無論再怎麼努力,總是隔靴搔癢,找不到施力點。

例如,台灣各地方政府對於刺網規定各自為政,標準紊亂,以至於台灣沿海的近岸生態,嚴重遭到衝擊。

其次,台灣的「海洋保護區」原本就有70處,受保護面積占台灣海域的8.38%。然而,這些保護區其實都有名無實。漁民、民眾公然違法,卻鮮少遭到公權力制裁。

在國家公園裡,甚至可以公然撒網捕魚,也鮮少遭到取締。若有民眾看不慣檢舉,出面制止,反而會被違法人士挾怨報復。

由於政府保護海洋環境的決心相當薄弱,真正擔心海洋環境的民眾只好孤軍奮戰,毫無後援。長期捍衛澎湖南方四島海洋生態的志工陳盡川,就經常因為阻撓非法捕魚、釣魚,而遭到恐嚇、毆打、船隻遭縱火。

《海洋在哭:一位教授的潛水淨海行動》。 圖/寶瓶文化提供
《海洋在哭:一位教授的潛水淨海行動》。 圖/寶瓶文化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70.png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作者文章

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最新文章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知本濕地鳥類大調查:極度瀕危「環頸雉」206隻 數量創歷史新高

知本濕地鳥類大調查:極度瀕危「環頸雉」206隻 數量創歷史新高

海豚遭槍殺...擱淺糙齒海豚 解剖後發現遭2顆子彈不同時間槍擊

海豚遭槍殺...擱淺糙齒海豚 解剖後發現遭2顆子彈不同時間槍擊

城市鳥巢處處有驚奇 荷蘭「羅金巢」記錄30年人類塑膠史

城市鳥巢處處有驚奇 荷蘭「羅金巢」記錄30年人類塑膠史

人工孵化首例!汽修老闆成功孵化9隻「醜小鴨」 繁殖成果卓著

人工孵化首例!汽修老闆成功孵化9隻「醜小鴨」 繁殖成果卓著

新北小眾景點!全台唯一的梯田鳶尾花海  還可以體驗一日小農

新北小眾景點!全台唯一的梯田鳶尾花海 還可以體驗一日小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