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陸地生物

1月底,上萬民眾湧入澳洲坎培拉皇家植物園,想親眼見證15年綻放一次的巨花魔芋(Amorphophallus titanum),更想聞一聞它開花的味道,是否如傳聞「屍體腐爛般的臭味」。事實上,我們身邊也有不少臭臭花跟臭臭樹,為了不同的生存理由,另闢蹊徑,在美麗外表下,散發出各種臭味。

盛開的巨花魔芋,臭味驚人而有「屍花」稱號。圖為加拿大慕塔特植物園(Muttart Conservatory)的屍花。 圖/Richard J. Rehman/Wiki Commons(CC BY-SA 4.0)
盛開的巨花魔芋,臭味驚人而有「屍花」稱號。圖為加拿大慕塔特植物園(Muttart Conservatory)的屍花。 圖/Richard J. Rehman/Wiki Commons(CC BY-SA 4.0)

屍臭好處多?

巨花魔芋原棲地在印尼蘇門答臘,臭味驚人,所以賦予它「屍花」(corpse flower)的稱號。坎培拉的巨花魔芋從2月8日中午開始綻放,傍晚已臭味四溢。

《Sky news》報導,即便沒進到園內,隔著馬路也能聞到令人作嘔的味道。民眾說,這臭味像死老鼠、死魚、爛掉的雞蛋;也有人說像濕掉的臭襪子、下水道或垃圾。不過,有幸入內的民眾興奮地拍照打卡,只求能多停留一點時間。

巨花魔芋的臭味能飄到很遠,藉由屍臭來吸引蒼蠅或吃腐肉的埋葬蟲(carrion beetle)幫忙授粉。大眾所見的「巨大花朵」其實不是花,而是它的佛焰花序。看似花瓣的構造其實是由葉片特化形成的「佛焰苞」。它真正的花又多又小,隱身於肉質中柱構造的底部緊密排列。

巨花魔芋開花時,溫度可升高到約32°C,在昆蟲看來,這更像死去的動物屍體,模仿天賦一流。遺憾的是,巨花魔芋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的瀕危物種,野外只剩下300株,若加上人工環境繁殖的植株,也不到1000株。

寶可夢也有臭臭花

以類似策略吸引「逐臭之夫」,同樣以臭聞名的還有生長在蘇門答臘的阿諾爾特大花草(Rafflesia arnoldii),也就是大眾熟知的「大王花」。豔紅的巨大花朵直徑可達1公尺,生長在地面,開花初期並不臭,但隨著時間改變,會散發嚇人屍臭來吸引蠅蟲。寶可夢裡的霸王花、臭臭花,就是以大王花的花朵跟花苞為原型。

另一個同樣會發出腐肉氣味的是花冠形狀似長毛海星的大花犀角(Stapelia gigantea),原產於南非, 又稱臭肉花、大花魔星花。

艷紅的大王花,正是寶可夢臭臭花的原型。 圖/SofianRafflesia/Wiki Commons(CC BY-SA 4.0)
艷紅的大王花,正是寶可夢臭臭花的原型。 圖/SofianRafflesia/Wiki Commons(CC BY-SA 4.0)

形狀似長毛海星的大花犀角。 圖/Dinkun Chen/Wiki Commons(CC BY-SA 4.0)
形狀似長毛海星的大花犀角。 圖/Dinkun Chen/Wiki Commons(CC BY-SA 4.0)

美麗卻臭臭的花

不須遠渡重洋,我們身邊也有不少以臭聞名的美麗花卉。例如某些豆蘭屬(Bulbophyllum spp.)會散發出如尿騷味或動物糞便的氣味吸引蠅蟲,強烈嗅覺衝擊與美麗外表形成反差。

景觀園藝常見的萬壽菊,也因內含「萜烯」(terpenes)而帶有刺激性氣味,被稱為「臭菊」、「臭芙蓉」。不過,它碩大圓滿的花型廣受喜愛,近年也有人培育出不臭、甚至帶有香味的新品種。

另一種常見的「臭臭花」,則是由荷蘭人引進台灣的觀賞性植物馬纓丹,因為枝上有刺而常被當作校園或民宅的圍籬。馬纓丹的枝葉含有揮發性油,因此會散發具有刺激性的嗆臭味,又被稱為「臭金鳳」或「小臭茉莉」等等。

色彩斑斕的馬纓丹,四季都是花期。 圖/Joaquim Alves Gaspar/Wiki Commons(CC BY 2.5)
色彩斑斕的馬纓丹,四季都是花期。 圖/Joaquim Alves Gaspar/Wiki Commons(CC BY 2.5)

不解之謎 恐龍喜歡臭銀杏果嗎?

銀杏(Ginkgo biloba)以金黃色扇形的漂亮葉片聞名,不過,銀杏葉很美、銀杏果卻很臭。腐爛的銀杏果含有丁酸,氣味很像腐敗的奶油。花朵散發氣味以吸引特定蚊蟲,或是作為防禦的手段,或許可以理解,但銀杏果為何臭,卻是不解的謎團。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Kew Gardens)解釋,銀杏稱為活化石,它的演化可追溯到2億多年前,之後就維持幾乎一樣的生長繁衍機制至今。專家猜測,這可能是為了讓動物注意到果實已經成熟,把種子帶到其他地方。又或者,在數千萬年前,這種味道對恐龍很有吸引力也說不定。

腐爛的銀杏果含丁酸,氣味像腐敗的奶油。 圖/H. Zell/Wiki Commons(CC BY-SA 3.0)
腐爛的銀杏果含丁酸,氣味像腐敗的奶油。 圖/H. Zell/Wiki Commons(CC BY-SA 3.0)

從綠化先鋒到被罵臭頭的黑板樹

說到臭樹,台灣人最有感的可能是黑板樹。每到年底,地方政府就陸續會接到民眾陳情 —— 黑板樹太臭了,能不能砍掉?黑板樹是台灣常見的行道樹,11月進入開花期,刺鼻異味延續至12月,入夜後味道更明顯,有些民眾甚至出現頭暈、噁心的症狀。

研究指出,黑板樹的花含有大量的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容易揮發的化學物質,濃度太高時會讓人感到不適。

為何台灣會大量種臭樹?《中央社》報導,1983年的台灣省政府推行綠化政策,因黑板樹長得快、樹葉茂密、遮蔭性好,也沒什麼病蟲害,許多縣市就這樣一窩蜂種下去,甚至在1988年票選成台中市的市樹。但之後,黑板樹就因臭味、淺根造成人行道面破損等問題,逐步淘汰,如今不少地點都已完成換植計畫。

黑板樹開花時散發的刺鼻臭味,類似燃燒塑膠的氣味。 圖/D Neethidoss/Wiki Commons(CC BY 4.0)
黑板樹開花時散發的刺鼻臭味,類似燃燒塑膠的氣味。 圖/D Neethidoss/Wiki Commons(CC BY 4.0)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來去英國墓園走一走 尋找生物多樣性這樣查

來去英國墓園走一走 尋找生物多樣性這樣查

叮咚!幫魚兒按個鈴 荷蘭邀眾人助魚群穿越運河產卵

叮咚!幫魚兒按個鈴 荷蘭邀眾人助魚群穿越運河產卵

克拉瑪斯河的奇蹟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壩見證鮭魚返鄉

克拉瑪斯河的奇蹟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壩見證鮭魚返鄉

最新文章

24年來最北!台灣黑熊出沒桃園原民部落 顯示山林族群逐漸恢復

24年來最北!台灣黑熊出沒桃園原民部落 顯示山林族群逐漸恢復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世界首例!台灣發現新屬新種「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的重大發現

世界首例!台灣發現新屬新種「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的重大發現

連睡覺都要戴口罩?印度空汙難解 就地取材、焚燒生火加劇空汙惡性循環

連睡覺都要戴口罩?印度空汙難解 就地取材、焚燒生火加劇空汙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