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寶!台灣特有新蛙種「魚池琴蛙」正式命名 全球僅存不到700隻、極度瀕危

陸地生物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及近期研究顯示,本來被認為是豎琴蛙台灣族群的蛙類,可以分類為新物種魚池琴蛙。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及近期研究顯示,本來被認為是豎琴蛙台灣族群的蛙類,可以分類為新物種魚池琴蛙。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3月20日是世界青蛙日,台師大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共同發表新物種「魚池琴蛙」,屬台灣特有新蛙種,剛與日本琉球的「豎琴蛙」分家,這也是全球第8862種有正式學名的兩棲類動物。目前魚池琴蛙成體族群量僅剩300至700隻,為全世界極度瀕危(CR)的蛙種之一。

農業部生多所副研究員林春富說,各界已針對魚池琴蛙的棲地和物種展開保育措施,除了長期監測棲地周遭的大型開發和建設是否壓縮到琴蛙的生存空間外,也請台北市立動物園進行人工圈養繁殖,目前圈養繁殖的數量已經與野外相當,未來會再選址復育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豎琴蛙只分布在日本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西表島,以及台灣南投縣魚池鄉的蓮華池及日月潭,因為會發出猶如撥弄琴弦般「登登登登」急促鳴聲而得名。

台師大生科系特聘教授林思民表示,經研究發現,台灣和琉球的豎琴蛙在遺傳、體型、腿部橫紋、蛙鳴聲音與音頻都有明顯差異,其中台灣豎琴蛙蛙鳴急促高亢、琉球豎琴蛙的蛙鳴則是緩慢低沉,在體型方面,台灣豎琴蛙有著體型較小、腿部橫紋較多等特徵。因此於2月27日將台灣的豎琴蛙,正式發表為新物種「魚池琴蛙」(Nidirana shyhhuangi)。

林思民說,魚池琴蛙的繁殖行為特殊,是台灣唯一會構築泥窩的蛙種。在繁殖季節,雄蛙會在池邊的土岸上挖築壺狀泥窩,在泥窩中鳴叫,吸引雌蛙前來,蝌蚪也是在泥窩中孵化。也由於特殊的生殖行為,對人為的干擾極為敏感。

林春富表示,魚池琴蛙是最新的台灣特有種生物,而牠在全球也僅分布於南投魚池鄉的蓮華池與日月潭周邊濕地。在魚池琴蛙與琉球琴蛙拆分後,總棲地面積約僅0.014平方公里,成體族群量僅剩約300至700隻,是全世界最瀕危的蛙種之一,若依據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的定義,魚池琴蛙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級瀕危生物。

林春富提醒,魚池琴蛙棲地面積小,且巢口小,不容易察覺,人們走動容易踩到窩巢,將不利其築巢,呼籲民眾減少前往其棲地觀看、干擾。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魚池琴蛙棲息在山谷的林間濕地,繁殖時仰賴潮濕鬆軟土壤的環境築成泥窩,也需要穩定、乾淨的水域讓蝌蚪成長,對棲息地的要求嚴苛,農業汙染、人為干擾、森林開發和天氣劇烈變化都可能造成魚池琴蛙短期滅絕風險。春夏季節是魚池琴蛙繁殖期,近期已有機會聽見雄蛙求偶鳴叫聲。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TiTE x IHT 2025:TEAMT AIWAN打造全球五金工業採購平台

TiTE x IHT 2025:TEAMT AIWAN打造全球五金工業採購平台

黑猩猩研究先驅殞落...保育巨人「珍古德」博士辭世 享壽91歲

黑猩猩研究先驅殞落...保育巨人「珍古德」博士辭世 享壽91歲

蛙蛙不哭?瀕危魚池琴蛙野放超過千隻 卻無群體鳴唱「集體靜悄悄」

蛙蛙不哭?瀕危魚池琴蛙野放超過千隻 卻無群體鳴唱「集體靜悄悄」

台灣瀕危「魚池琴蛙」的人工產房在這!2年來成功繁殖超過2000隻

台灣瀕危「魚池琴蛙」的人工產房在這!2年來成功繁殖超過2000隻

最新文章

黑猩猩研究先驅殞落...保育巨人「珍古德」博士辭世 享壽91歲

黑猩猩研究先驅殞落...保育巨人「珍古德」博士辭世 享壽91歲

蛙蛙不哭?瀕危魚池琴蛙野放超過千隻 卻無群體鳴唱「集體靜悄悄」

蛙蛙不哭?瀕危魚池琴蛙野放超過千隻 卻無群體鳴唱「集體靜悄悄」

台灣瀕危「魚池琴蛙」的人工產房在這!2年來成功繁殖超過2000隻

台灣瀕危「魚池琴蛙」的人工產房在這!2年來成功繁殖超過2000隻

科幻成真?科學家打破基因編輯讓植物變「路燈」 充光數分鐘、發亮2小時

科幻成真?科學家打破基因編輯讓植物變「路燈」 充光數分鐘、發亮2小時

農業不只是種田!綠保農法如何從土壤出發 打造永續解方?

農業不只是種田!綠保農法如何從土壤出發 打造永續解方?

海獺不只可愛 還是碳匯超人!靠「吃海膽」守護海帶森林、解決生態危機

海獺不只可愛 還是碳匯超人!靠「吃海膽」守護海帶森林、解決生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