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埤塘野鳥常駐、生態豐富...但面臨填平與航空城開發 恐逐漸消失

陸地生物

桃園的埤塘仍然是鳳頭濳鴨重要棲地。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桃園的埤塘仍然是鳳頭濳鴨重要棲地。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素有「千塘之鄉」美譽的桃園,擁有全台最密集的埤塘網絡,這些埤塘不僅是農業灌溉的重要設施,更是豐富生態的寶庫。

桃園市野鳥學會11日下午公布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桃園大圳埤塘鳥類普查結果,在211口埤塘含蚵殼港圳15口,記錄到84種鳥類,1萬3518隻野鳥。

兩個月的普查記錄到包括黑面琵鷺、白眼潛鴨等多種珍稀候鳥,其中單次紀錄多樣鳥種最豐富記錄到22種,其中蘆竹區2支線編號2-19的六號大塘,與中壢區8支線編號8-4的白陂是候鳥最愛停棲的埤塘,但調查中也發現桃園埤塘面臨開發,無法逃避環境破壞的情形依然持續著。

桃園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劉義仁指出,學會每年冬季針對埤塘的度冬候鳥調查已經持續20年,往年會動員多位義工同時間同步調查,但是以鳥會義工的量能僅能調查45口埤塘,今年配合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及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以希望持續建立桃園埤塘鳥類資料庫的需求,將同步調查改為普查。

針對桃園大圳12條支線分工,由鳥老大領軍,從該支線的第一口埤塘逐一調查到最後一口,資料上傳由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置的e-bird全球鳥類資料庫,藉由公民科學家的紀錄,描繪桃園大圳埤塘鳥類的樣貌,建立桃園埤塘鳥類開放、長期且永久的調查資料。

桃園埤塘不僅是鳥類的棲息地,更是台灣生態多樣性的重要據點,這些埤塘見證了人與自然共處的歷史,值得用心保護。

調查也發現鸕鶿在北台灣度冬的情形越來越明顯,桃園埤塘成為僅次於新山水庫、新店溪一帶的度冬地;雁鴨科依然是以鳳頭潛鴨為大宗。而隨著都市的開發,常常聽聞有麻雀變少的情形,實際上麻雀躍居今年調查數量最多的野鳥;外來入侵種白尾八哥的數量則持續佔據第10名。

鳥會說明,隨著都市化進程加快,埤塘面臨填平開發的威脅從來沒有減少,例如開發航空城需填平2支線編號2-3-3沙崙大池,今年仍有3隻少見的冠鸊鷈同時出現,震驚北部賞鳥界,但也將成絕響;原本有14口埤塘的1支線,如今尷尬的僅剩4口埤塘存在;5支線編號5-10的埤塘已被填平;3支線的3-1已成養鴨池;而因應民眾親近埤塘需求,埤岸樹木砍伐整建為環湖步道的情況,更是此起彼落。

野鳥學會呼籲,埤塘不僅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更具有調節微氣候、涵養水源的功能,若這些埤塘消失,將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而環湖步道的開發若未考量生態保留植被維持隱密性,野鳥們會離開不敢棲息,生物多樣性也就大幅降低,自然生態減少,剩下只是人為生態系。

桃園埤圳國家重要濕地除了桃園大圳,另一條為石門大圳,為推廣全民參與,野鳥學會特別舉辦「2025石門大圳埤塘賞鳥大賽」,只要到埤塘拍照上傳到fb,不需要有野鳥辨識的功力,就有機會獲得望遠鏡等獎品,比賽時間到2月底,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守護千塘之鄉的公民科學家。

桃園的埤塘逐漸成為候鳥鸕鶿在北台灣過冬的主要棲地之一。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桃園的埤塘逐漸成為候鳥鸕鶿在北台灣過冬的主要棲地之一。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珍稀類白眼濳鴨。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珍稀類白眼濳鴨。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3隻冠鸊鷈現身航空城縮小的棲地,明年隨著開發案棲地消失,可能看不到蹤影。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3隻冠鸊鷈現身航空城縮小的棲地,明年隨著開發案棲地消失,可能看不到蹤影。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別再餵了!野鴿可能傳染新型A流 停止餵食才能減少數量

別再餵了!野鴿可能傳染新型A流 停止餵食才能減少數量

「牛胃發電」新技術?日本團隊培養雜草消化微生物 仿牛胃產出甲烷發電

「牛胃發電」新技術?日本團隊培養雜草消化微生物 仿牛胃產出甲烷發電

太平島=綠蠵龜的搖籃!4個月記錄141隻母龜上岸、產卵共221窩

太平島=綠蠵龜的搖籃!4個月記錄141隻母龜上岸、產卵共221窩

天燈上天 垃圾卻留山林...平溪淨山行動撿回超過650公斤的垃圾

天燈上天 垃圾卻留山林...平溪淨山行動撿回超過650公斤的垃圾

最新文章

別再餵了!野鴿可能傳染新型A流 停止餵食才能減少數量

別再餵了!野鴿可能傳染新型A流 停止餵食才能減少數量

天燈上天 垃圾卻留山林...平溪淨山行動撿回超過650公斤的垃圾

天燈上天 垃圾卻留山林...平溪淨山行動撿回超過650公斤的垃圾

熊熊遇見你...台灣黑熊頻繁現身人類生活圈 專家分析:因族群數量增加

熊熊遇見你...台灣黑熊頻繁現身人類生活圈 專家分析:因族群數量增加

有機農園的秘密武器!猛禽棲架神助攻 鼠害問題輕鬆解

有機農園的秘密武器!猛禽棲架神助攻 鼠害問題輕鬆解

海拔僅119米!台灣黑熊首度遠離山區 現身台9線

海拔僅119米!台灣黑熊首度遠離山區 現身台9線

「要相信公民科學」 熱愛淡水魚素人提案 「蘭嶼吻鰕虎」成功列二級保育類

「要相信公民科學」 熱愛淡水魚素人提案 「蘭嶼吻鰕虎」成功列二級保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