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水下生物

香甜可口,炭烤後刷上濃郁醬香的鰻魚飯,是大多數人對於鰻魚的第一印象,而這類料理的鰻魚,就是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又稱「白鰻」。鰻魚還有鮮為人知的另外一面——大家熟知的蘇格蘭尼斯湖水怪,更有一說是喪失繁殖能力的巨鰻。

鰻魚的神秘鄉野傳奇,其實來自生長過程的特性。研究鰻魚十多年的國立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指出,鰻魚至今依舊只能倚賴野生苗作為魚苗來源,而全球的鰻魚資源,持續走向衰敗的頹勢沒有反轉跡象。

鰻魚除了是桌上佳餚,也是鄉野傳奇中的神秘動物。 圖/Guilhem Vellut/ Wikimedia Commons(CC BY 2.0)
鰻魚除了是桌上佳餚,也是鄉野傳奇中的神秘動物。 圖/Guilhem Vellut/ Wikimedia Commons(CC BY 2.0)

「食魚教育有你有我」於去(2024)年11月4日舉辦「鰻魚飯危機?!從捕撈鰻苗到生態危機與經濟利益的角力」線上講座,邀請國立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分享其幾十年來對「鰻魚」的研究,包括鰻魚生活史、繁殖與生存習性、鰻魚產業背後的生態與經濟利益衝突等。

「鰻魚」之神秘生活史 橫跨海洋與陸地的演化奇蹟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長期觀察鰻魚,發現鰻苗經常出沒在下過雨後的池塘裡,因此推測牠是一種從泥土裡蹦出來的生物,沒有性別,也毋需交配;也有人說,蘇格蘭尼斯湖的水怪並非傳說,只是其中生物並非水怪,而可能是喪失繁殖能力的巨鰻。雖然傳說與臆測缺乏科學依據,但也揭示了「鰻魚」的特殊習性,使人們對牠充滿好奇。

鰻魚的神秘鄉野傳奇,其實來自生長過程中,跨越疆域過大的「不易觀察性」。韓玉山指出,科學家耗時了將近50年才尋找到日本鰻的產卵場,可見追蹤鰻苗的困難度。

成熟的鰻魚生活在陸地淡水,但產卵時卻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會降海洄游到遙遠的出生地——距離台灣南端大約2500公里遠的馬里亞納海溝西方海域,完成繁殖之後便死亡。

鰻魚品種繁多,日本鰻又稱白鰻,是鰻魚料理的主要食材,白鰻雖然有高經濟價值,卻因產卵地生態環境過於特殊,使得人類難以複製並大量培育魚苗。

2003年,日本研究單位第一次成功培養鰻魚苗,一尾魚苗的成本竟高達33萬台幣。雖近20多年來持續提高育成率、降低成本,但仍因成本過高而無法真正商業化。時至今日,鰻魚養殖業依舊只能倚賴野生苗作為魚苗來源,無法透過人工養殖培育。

鰻魚的生長過程從受精卵開始會經歷多次變態,依序變成柳葉鰻、鰻苗、黃鰻、銀鰻,最後降海產卵,結束一生。生活史橫跨海洋和陸地,範圍超過3000公里。 圖/擷取自韓玉山演講簡報
鰻魚的生長過程從受精卵開始會經歷多次變態,依序變成柳葉鰻、鰻苗、黃鰻、銀鰻,最後降海產卵,結束一生。生活史橫跨海洋和陸地,範圍超過3000公里。 圖/擷取自韓玉山演講簡報

十年回顧:「消失的鰻魚」 仍未重現

正由於人們吃的鰻魚高度依賴天然資源,在長期過度捕撈、工業發展、棲地破壞等因素下,全球鰻魚資源正處於極端衰退的態勢。

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於2014年拍攝紀錄片「消失的鰻魚」,數據指出,日本鰻在近40年數量減少95%。韓玉山強調,經過這十年的宣導和規範管制,鰻魚的衰敗頹勢幾乎沒有反轉跡象,「以前每天都可以抓,但如今一年抓不到幾條」。

韓玉山解釋,鰻魚資源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鰻魚棲息地多位於河川和河口,然而工業化使得棲地生態環境受嚴重破壞,鰻苗數量急劇下降;此外,由於鰻魚經濟價值高,早年更有「鰻苗是窮人的年終獎金」一說,撈越多、賺越多。長期疏於管制下,過度捕撈造成鰻魚數量大幅減少;全球氣候變遷和河川、海洋生態變化對棲息地帶來巨大影響,使鰻魚洄游產卵的過程更加艱鉅、不易生存。

鰻魚資源保衛戰:局部禁鰻vs.全面禁漁

歐盟對鰻魚資源的嚴格管制最負盛名。韓玉山提到,自2009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又名《華盛頓公約》)生效以來,歐盟已全面禁止出口歐洲鰻至非歐盟地區,以控制捕撈量,減少鰻魚資源的消耗。

儘管自管制政策實施以來,成鰻的捕獲和養殖量都有減少,但數據指出,歐洲鰻的資源量在這十幾年間其實並未大幅度回升。有鑑於此,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ICES)進一步建議歐洲全面禁止鰻魚的捕撈與利用,以期未來資源能更快恢復。

CITES生效後,歐洲雖全面禁止歐洲鰻出口,捕撈和養殖量也隨之減少,但資源量並未大幅回升。 圖/韓玉山教授演講簡報提供
CITES生效後,歐洲雖全面禁止歐洲鰻出口,捕撈和養殖量也隨之減少,但資源量並未大幅回升。 圖/韓玉山教授演講簡報提供

台灣除了規定每年3至10月為鰻苗捕撈禁漁期,禁止在距岸三浬內的海域、潮間帶及河口水域以任何方式捕撈鰻苗,為了保護成鰻順利降海產卵,也實施了鰻魚保護河川計畫。由漁業署輔導15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中至少一條河川的中下游流域,全年禁止以任何方式捕撈鰻魚。其中,宜蘭縣更是公告全縣境內河川全流域禁止捕撈鰻魚。

不過,韓玉山指出,「封溪護鰻措施」仍然存在著盲點。一方面僅禁止捕撈鰻魚而非所有魚,便只能仰賴漁民在誤捉鰻魚後,確實放生回溪流中,護鰻效果有限。且只要有漁業活動,河川的保護效果便極其有限,尤以常見的大面積拖網對生態破壞力最強;另一方面,選擇封溪的河川若非日本鰻棲息地,即已受嚴重污染,本就鮮少有鰻魚出沒,韓玉山強調:「你把本來就沒有的河川列為保護河川,這很弔詭」。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苦瓜葉煮泡麵會變好吃?土人蔘是什麼味道?與恆春半島小農來一場葉菜盛會

苦瓜葉煮泡麵會變好吃?土人蔘是什麼味道?與恆春半島小農來一場葉菜盛會

缺少這個Emoji! 在數位的世界裡也要生物多樣性保育

缺少這個Emoji! 在數位的世界裡也要生物多樣性保育

野生動物走私刁鑽多變抓不完 下架違法社群貼文靠AI

野生動物走私刁鑽多變抓不完 下架違法社群貼文靠AI

最新文章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大自然最奇特的交配方式都在這!為了繁衍後代,動物們有多瘋狂?

大自然最奇特的交配方式都在這!為了繁衍後代,動物們有多瘋狂?

快速消失的拷潭菱角田,限建令解除 加快開發腳步

快速消失的拷潭菱角田,限建令解除 加快開發腳步

走進苔蘚綠世界,種植熱潮背後課題

走進苔蘚綠世界,種植熱潮背後課題

社區齊心守護食蛇龜!林保署頒77萬元獎金 肯定霧峰、太平農友

社區齊心守護食蛇龜!林保署頒77萬元獎金 肯定霧峰、太平農友

芳苑與風機的距離,低頻噪音有什麼影響?

芳苑與風機的距離,低頻噪音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