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求救訊號:地球生命力報告揭野生動物族群規模 50年銳減73%

陸地生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倫敦動物學會(ZSL)10日共同發布《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這份重要指標報告追蹤5000多種野生動物,涵蓋鳥類、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的族群變化,發現1970年至2020年,野生動物平均族群規模[1]下降了73%,主因是人類活動造成棲地流失。

剛孵化的海龜奮力朝向大海前進。 圖/WWF-Australia/ Christine Hof
剛孵化的海龜奮力朝向大海前進。 圖/WWF-Australia/ Christine Hof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情況很糟,但還有希望。基金會呼籲各國政府釋放更多公共與私人資金,以展開大規模守護自然與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

大自然的求救訊號

《地球生命力報告》兩年發布一次,今年的生命力指數(The Living Planet Index)共統整5495種動物、3萬5000項族群變化趨勢。

以生態系來分,族群規模減少最嚴重的是淡水生態系(85%),其次是陸域生態系(69%)與海洋生態系(56%)。

以地區來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最嚴重,降幅95%,非洲76%次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則下降60%。

報告指出,人類的糧食生產造成野生動物的棲地流失與劣化,是牠們最大的生存威脅,其次是過度開發、外來種和疾病。氣候變遷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影響特別嚴重,去(2023)年的極端天氣導致亞馬遜地區超過330隻江豚和土庫江豚死亡。

野生動物族群規模下降以中南美洲最為嚴重,其次是非洲跟亞太地區。 圖/2024生命力報告摘要
野生動物族群規模下降以中南美洲最為嚴重,其次是非洲跟亞太地區。 圖/2024生命力報告摘要

WWF說明2024生命力報告最新發現,並呼籲大規模行動。 圖/WWF記者會
WWF說明2024生命力報告最新發現,並呼籲大規模行動。 圖/WWF記者會

尚有機會:逆轉物種流失趨勢

「大自然正在發出求救訊號」,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舒伊特(Kirsten Schuijt)指出,自然流失與氣候變遷等危機正將生態系推往臨界點,整體情況令人擔心,「好消息是我們還沒有到無法回頭的地步」。

報告強調,保育行動逐漸看到成果,例如東非維龍加山脈(Virunga mountain)山地大猩猩的亞族群於2010年至2016年間每年增加約3%。1927年在野外消失的歐洲野牛(European Bison,學名:Bison bonasus)經大規模的繁殖和成功的再引入計畫,2020年已達6800隻。

世界自然基金會強調,零星的成功案例是不夠的,趁我們現在仍有能力和機會,要趕緊展開行動。基金會呼籲各國政府釋放更多的公共和私人資金,以擴大行動規模。

對抗氣候變遷 留住生物多樣性

2022年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BD COP15)達成突破性協議,近200國同意要在2030年以前要保護30%的陸地與海洋。距離目標僅剩5年,舒伊特強調,這5年非常關鍵。

最後一隻野外的歐洲野牛於1927年被射殺,經復育後,歐洲再度出現歐洲野牛。圖為羅馬尼亞Tarcu山區的歐洲野牛。 圖/Adrian Grancea / WWF
最後一隻野外的歐洲野牛於1927年被射殺,經復育後,歐洲再度出現歐洲野牛。圖為羅馬尼亞Tarcu山區的歐洲野牛。 圖/Adrian Grancea / WWF

今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聯合國氣候大會分別在10月及11月召開。《法新社》報導,生命力報告強調氣候變遷和自然危機「相互關聯」,並警告有些生態系正接近重大「臨界點」。世界自然基金會保育長松巴(Daudi Sumba)解釋,超越臨界點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後果。亞馬遜地區的森林就因大量砍伐,讓森林碳儲存功能變為釋放二氧化碳。

這份兩大保育組織共同發表的報告近年引發一些爭議與誤解。《紐約時報》特別解釋,生命力指數下降73%是經過計算的指數[1],並非單指野生動物的個體總數量。此外,族群量小的野生動物,它的變化比例可能會被放大檢視;南半球動物數據不足也是問題。

耶魯大學生態學教授傑茲(Walter Jetz)雖然認為這份資料不宜作為生物多樣性總體衡量的標準,卻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基礎資料庫與真實的警告。傑茲說,「無疑的,各種野生動物的族群正以驚人的速度下降。」

審定註

[1] 這裡指的族群規模是指數值的變化趨勢。生命力報告的指數值是相對數值,經過大量重複的演算和模擬所得,以起始年為基準值,並與最後一年的數值做比較。因此,既不是野生動物個體數量的變化比例,也不是族群數量的變化量。

這份兩大保育組織共同發表的報告近年引發一些爭議與誤解。《紐約時報》特別解釋,生命力指數下降73%是經過計算的指數。 圖/e-info
這份兩大保育組織共同發表的報告近年引發一些爭議與誤解。《紐約時報》特別解釋,生命力指數下降73%是經過計算的指數。 圖/e-info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大自然的求救訊號:地球生命力報告揭野生動物族群規模 50年銳減73%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明知山有虎」保護石虎棲地 全國第二個環境信託地宣布成案

「明知山有虎」保護石虎棲地 全國第二個環境信託地宣布成案

住飯店用不完的小肥皂 原來還能回收再製拯救生命?

住飯店用不完的小肥皂 原來還能回收再製拯救生命?

風機施工太吵!台灣首個離岸風場被動聲學長期研究  證實魚類減少大合唱

風機施工太吵!台灣首個離岸風場被動聲學長期研究 證實魚類減少大合唱

最新文章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下鄉絕育31萬隻浪浪!台灣之心深入偏鄉為流浪貓狗結紮、推進動保教育

下鄉絕育31萬隻浪浪!台灣之心深入偏鄉為流浪貓狗結紮、推進動保教育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小心了!日本奈良公鹿適逢發情期 傷人案飆增2.5倍

小心了!日本奈良公鹿適逢發情期 傷人案飆增2.5倍

台灣狐蝠救援首例!極度瀕危保育類「蝠寶」 救援半年、野放成功

台灣狐蝠救援首例!極度瀕危保育類「蝠寶」 救援半年、野放成功

巨無霸!索羅門群島發現全球最大珊瑚 推估生長約300年

巨無霸!索羅門群島發現全球最大珊瑚 推估生長約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