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外找未來!氣候變遷加劇 從採集文化找尋抗旱耐淹的植物基因

陸地生物

三芝路旁隨處可見月桃、姑婆芋、觀音座蓮等可食與不可食的植物錯落其中,三玉號野草茶煮茶人蘇立中辨識各種植物,準備採集。 圖/游昌樺攝影
三芝路旁隨處可見月桃、姑婆芋、觀音座蓮等可食與不可食的植物錯落其中,三玉號野草茶煮茶人蘇立中辨識各種植物,準備採集。 圖/游昌樺攝影

台東縣部落疑似集體食物中毒案件,已造成12人送醫,3人死亡,衛福部緊急檢驗小米粽的五種食材,材料包括血桐葉、蝸牛、竹筍、豬肉和小米粉,其中,小米的有機磷農藥托福松濃度最高,案件進度陷入膠著,外界也好奇,這些採集而來的食材,是處於農藥噴灑過多的環境導致?還是人為加工?原因尚待追查。

但其實,採集本來就是人類重要的食物取得方式之一,回推過往,各民族都有採集的歷史,只是在高度都市化的現在,人類往往忘記該怎麼與環境、植物之間的互動關係。「去野外找未來」影音專題描述三玉號野草茶煮茶人蘇立中跟EMBERS主廚郭庭瑋兩人,如何透過採集,認識、熟悉環境生態,然後把草吃下去,體會風味的過程,去認識台灣常民植物的文化之外,更能在氣候變遷加劇的現在,去野外找出抗旱、抗病、抗淹水的植物基因,也可能進而育種,培育下一代的未來植物。

先不談吃,光是怎麼取得材料,辨識過程對於許多城市植物盲來說,往往是個難解的習題,甚至習慣食物只在超市跟超商裡面,但其實像是月桃、構樹、茄苳等植物,都常出現在街道一角,或是郊山邊坡。蘇立中帶著記者走入一條新北市三芝區的小型產業道路,路旁隨處可見月桃、姑婆芋、觀音座蓮等可食與不可食的植物錯落其中,蘇立中表示,月桃常作為粽葉包覆食物,全株富含香氣,可增香、提鮮、去腥,甚至可做為創意茶飲,例如月桃香料奶茶。但蘇立中也說,台灣一共有18種月桃種類,各民族使用月桃的方式也略有出入,蘭嶼達悟族使用月桃包裹食物,用來祭祀祖先與亡靈,若是擅自呈現到族人餐桌,等於觸犯禁忌。

郭庭瑋也提到,俗稱「鹿仔樹」的構樹,路旁水泥地縫隙、鄉間荒野都經常可見,葉子富含蛋白質,經過萎凋與烘製,可以搭配穀物沖泡成茶。郭庭瑋說,他喜歡構樹溫厚、天然的香氣基底,但除此之外,他解釋,台灣有一個學說叫「出台灣說」,南島語族不斷遷徙,一路上帶著維生所需生物,其中構樹就是主要的製作樹皮布原料,郭庭瑋表示,他更在意的是,透過辨識、嗅聞與吃下肚,終於從食物找到身分認同的基礎。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日本高齡化再創新高!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4%、就業率25.7% 有930萬人仍在工作

日本高齡化再創新高!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4%、就業率25.7% 有930萬人仍在工作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最新文章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英國最大湖泊成「綠色臭蛋湯」!廢水+氣候變遷加劇藻華現象 湖泊奄奄一息

英國最大湖泊成「綠色臭蛋湯」!廢水+氣候變遷加劇藻華現象 湖泊奄奄一息

綠能忽略的生態...風機24小時運轉影響夜行動物覓食活動 導致鳥蝠死亡

綠能忽略的生態...風機24小時運轉影響夜行動物覓食活動 導致鳥蝠死亡

風靡80年代台灣...士林夜市曾有「活體旋轉木馬」 5圈30元馬不停蹄

風靡80年代台灣...士林夜市曾有「活體旋轉木馬」 5圈30元馬不停蹄

死亡率降65%!澳洲批准無尾熊使用「披衣菌」疫苗 可望終結致命傳染病

死亡率降65%!澳洲批准無尾熊使用「披衣菌」疫苗 可望終結致命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