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鹿之死是必須的嗎? 日本「奈良鹿」保護的兩難

陸地生物

與可愛「奈良鹿」合照、餵食鹿仙貝,是很多遊客到奈良旅遊的必去行程。但實際上,日本近年為了奈良鹿的保育與撲殺傷透腦筋。鹿群氾濫、破壞莊稼、收容量能不足等問題,奈良正考慮擴大允許撲殺鹿群的範圍。

奈良的鹿限於觀光、宗教、數量控管等多重問題。 圖/Dariusz Jemielniak(CC BY-SA 4.0)
奈良的鹿限於觀光、宗教、數量控管等多重問題。 圖/Dariusz Jemielniak(CC BY-SA 4.0)

鹿滿為患

日本時報》報導,為減緩鹿群破壞鄰近作物與森林,奈良縣政府的專家小組打算擴大鹿的撲殺範圍,並討論撲殺辦法等細節,預計在2025年4月財政年度開始前完成相關細則。

奈良縣的鹿群活動範圍分為「保護區」、「緩衝區」,及外圍的「管理區」。鹿群活躍的春日大社與奈良公園屬於「保護區」,鹿群受到高度保護,幾乎可以為所欲為。「管理區」在最外圍,每年最多可撲殺180頭鹿,以避免鹿群破壞農場與社區。兩者中間是「緩衝區」,也是問題最複雜的區域。

「緩衝區」內的鹿如果造成農損或其他損害,不會被殺死,而是送往奈良鹿愛護會管理的「特殊圍籬區」圈養照顧,約有270頭鹿在此終生圈養。

去(2023)年11月,奈良鹿愛護會獸醫師爆料,圍籬區內鹿群數量太多加上伙食費與人力不足,照顧不佳,有些鹿「變得非常瘦弱或餓死」。隨後的調查認定並無虐待情事,但圈養環境確實不佳。經討論後,專家小組決定要重新評估「圍籬區」來擴大撲殺範圍。

「(圍籬區)飼養的鹿數目已經接近上限,我們必須再針對圍籬區和保護區範圍進行研究。」奈良縣知事山下真說。專家小組也表示:「若能提出數據並好好解釋的話,市民應該能理解為何要移除鹿群。」

一樣神鹿兩樣情

奈良鹿群與日本宗教文化有密切關聯。西元710年,日本元明天皇將首都遷至平城京(奈良),大臣為祈求國家繁榮,恭迎武甕槌神至奈良。傳說中,當時武甕槌神就是騎著白色聖鹿來到奈良春日山。從那時開始,奈良城就讓神鹿定居在春日大社附近,並尊其為「神的使者」。

餵食鹿仙貝是觀光客去奈良常見的行程,但也導致鹿的飲食不均衡。 圖/Dariusz Jemielniak(CC BY-SA 4.0)
餵食鹿仙貝是觀光客去奈良常見的行程,但也導致鹿的飲食不均衡。 圖/Dariusz Jemielniak(CC BY-SA 4.0)

1957年,日本政府進一步將「奈良鹿」劃定為天然紀念物。鹿群增加後,鹿滿為患,闖入農家、破壞農田的案件在1970年代愈發嚴重。農民控告文化廳、奈良鹿愛護會等單位,最後達成和解。2017年,政府開始執行鹿害防治對策,當時的年度捕獵上限為120頭。

保護區內的鹿依舊受到大力保護。占地660公頃的奈良公園住有約1200至1300頭的鹿群,每年吸引1300萬遊客造訪,人們爭相與鹿合照,親手餵食特製鹿仙貝。

鹿的主食原本是青草,鹿仙貝的原料則是小麥粉和米糠。在遊客餵食成習下,有些鹿只吃鹿仙貝卻不吃草,有的甚至一天吃掉200個鹿仙貝。保護區的鹿出現營養不均衡或追人等問題,管理單位呼籲減少餵食才是對鹿群好的方式。

不過,販售鹿仙貝的部分收入會用於照顧鹿群,再加上奈良鹿已成為重要觀光與經濟來源。究竟該繼續維持奈良鹿的特殊待遇,抑或想辦法降低鹿群的數量?對奈良來說,這是個頭痛的難題。

日本奈良保護一千多年的奈良鹿,近年因數量激增,限於管理困境。 圖/ANSAI Shun(CC BY-NC 4.0)
日本奈良保護一千多年的奈良鹿,近年因數量激增,限於管理困境。 圖/ANSAI Shun(CC BY-NC 4.0)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神鹿之死是必須的嗎? 日本「奈良鹿」保護的兩難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從樟宜機場到Apple旗艦店 蟲鼠害挑戰新加坡「花園城市」形象

從樟宜機場到Apple旗艦店 蟲鼠害挑戰新加坡「花園城市」形象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最新文章

齁勝!梨山猴子躲過電網又吃又玩 破壞果園、蜜蘋果損失3成

齁勝!梨山猴子躲過電網又吃又玩 破壞果園、蜜蘋果損失3成

全日本最安全旅遊地?熊出沒警報下 本州唯一「零熊」的千葉縣爆紅

全日本最安全旅遊地?熊出沒警報下 本州唯一「零熊」的千葉縣爆紅

北海道熊患嚴重 獵友會卻拒絕獵熊...全因副議長耍官威 熊出沒無人處理

北海道熊患嚴重 獵友會卻拒絕獵熊...全因副議長耍官威 熊出沒無人處理

讓綠意回家!聯合線上攜手企業復育千株在地原生樹苗 為森林添新生力

讓綠意回家!聯合線上攜手企業復育千株在地原生樹苗 為森林添新生力

熊出沒激增!日本秋田「Kumadas」地圖系統爆紅 單月新增5000人註冊

熊出沒激增!日本秋田「Kumadas」地圖系統爆紅 單月新增5000人註冊

英國開始種水稻了?全球暖化讓歐洲種稻區往北移 開啟農業轉型之路

英國開始種水稻了?全球暖化讓歐洲種稻區往北移 開啟農業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