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青年「離家出走」 守護漁業活化石

澎湖石滬造型浪漫,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朝聖。 圖/澎湖縣政府提供
澎湖石滬造型浪漫,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朝聖。 圖/澎湖縣政府提供
無貧窮

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天氣越來越炎熱,到海邊或離島戲水常是許多人的首選。近年澎湖用花火節大力推觀光,每年觀光人次突破百萬。其實,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觀光景點之外,也可以選擇探訪石滬,深度認識澎湖海洋文化和歷史地景。

別人有海,我有漁業活化石!

石滬,是在潮間帶利用石塊修築的捕魚陷阱,利用潮汐的變化,讓魚群在漲潮時進入堤岸覓食,退潮後石堤變得比海面高,魚因而被困在石滬裡。石滬不只澎湖有,其他各地利用當地素材,以泥塊、竹材或枯木等修築製作陷阱,亞洲各國與太平洋諸島都可以見到漁滬的蹤跡。

夏威夷除了漁滬之外,還此以發展為養殖漁業的「魚塘」(fishpond)。上海古名「滬瀆」,即因從前經常在淞江(今黃埔江)使用竹編的捕魚陷阱—–「滬」因而得名。台灣沿海如淡水、北海岸麟山鼻、苗栗後龍等地,都曾有過石滬蹤跡。淡水舊名「滬尾」,沙崙附近海濱仍有幾個石滬,而在石滬底端的村莊自然被稱為「滬尾莊」。

澎湖潮間帶廣濶,又因具備石材多、潮差大、風浪強等外在條件,石滬的漁獲是重要的經濟來源。澎湖石滬至少有300年歷史,最早在清代康熙35年(1695),臺灣府志就有記載澎湖有大滬2口、小滬20口,是當時收稅的來源之一

湖潮潮間帶廣闊,石滬的漁獲是重要的經濟來源。
 圖/黃新真
湖潮潮間帶廣闊,石滬的漁獲是重要的經濟來源。 圖/黃新真

1950年代,澎湖漁獲有將近8成來自石滬。若以澎湖漁民年平均所得764元來看,其中591元來自石滬。民國36年,吉貝村民楊順良因為某日大量魚群湧入,這一天的收入足以讓他重新起厝,用900尾鮸魚、7000斤丁香換得一廳兩房。

早年澎湖半農半漁,在農地和動力漁船缺乏的年代,石滬的存在可說是「靠海吃海」的最佳寫照,尤其在冬季天候不佳、無法出海的情況,居民靠蘊孕豐富生物的寬濶潮間帶得以餵飽家人,甚至賺大錢起厝建廟。

不過,由於造船技術進步,加上漁船捕魚效率越來越高,不需要再守滬待魚;還有些因漁港和道路建設破壞,石滬不再是主要經濟來源,有的不復使用,經風浪長年沖擊,多以崩坍毀壞。目前只剩140多口石滬還有集魚功能,而石滬數量最多的吉貝,擁有116座石滬,有三分之一仍在使用中

澎湖青年「離家出走」 返鄉修石滬

澎湖返鄉青年楊馥慈和曾宥輯,發現過去曾是地方產業象徵的石滬,少數如雙心石滬變成觀光景點,但在政府登錄的600多口與民間空拍發現的100口石滬,大部分都已傾倒崩壞,現存匠師可能不到20位,而年輕一代卻不認識也不了解石滬。為了更深入在地討海文化與保存石滬,他們成立「離島出走」團隊,找來匠師教導修復石滬,試圖傳承這門沒落的珍貴資產

當我們跟著石滬匠師走進潮間帶,才發現不管是蓋石滬還是修石滬,光是看潮汐就是門大學問。「也不是每天都能修石滬」,匠師表示,「只有大潮前後3、5天,也就是每個月大概只有10天」。算一算,建造中型石滬大概要5到7年,大型石滬可能需要10年。如果石滬的根基還在,附近石頭來源多,號召眾人重新疊砌修復,則大概幾個月到就能修好。

建築或修復石滬都需集結眾人之力,重新填砌石頭更需經驗累積。
 圖/澎管處
建築或修復石滬都需集結眾人之力,重新填砌石頭更需經驗累積。 圖/澎管處

建築或修復石滬都需集結眾人之力,重新填砌石頭更需經驗累積。匠師一面動手示範,石頭用站面當基礎,用立起而不是平放,逐漸往上縮,斜角面朝外才能達到消波效果。從前打造石滬就像是今天成立公司前先募集股東,看村里有多少人要入股,訂定合作契約,依照石滬大小和工程難易程度決定建造時間和股東人數,分段施工與負責維護。

等到石滬建好後,股份就成了巡滬天數。像我們在山水看到的「深滬、畚箕、淺滬」三連滬,是屬於公家的石滬,村民都能使用;而有的石滬只屬於特定家族,擁有石滬的人,象徵的是財富與社會地位。

除了下回到澎湖留點時間,親自走訪或體驗修石滬,繪本《石滬股份有限公司》和《海田石滬》透過圖畫,生動的描繪蓋石滬是怎麼樣眾志成城的過程。作者劉伯樂擅長佈置張力十足的滿版場景,藉用天空鼓翼的燕鷗、海面豐盈滿溢的各色魚群,從前石滬捕魚的盛況彷彿躍然眼前。

雖然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石滬往昔風華不再,但現在有群用現代科技默默紀錄石滬位址和狀況,跟隨匠師學習修復石滬的青年團隊,期待藉由生態旅程與文化導覽,讓更多人能透過石滬認識海洋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01.jpg

顏寧

海洋說書人。因航行而開始喜歡海洋,目標是成為一位海洋博物學家!現為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

作者文章

你我都看過「大海捕命幽靈」-廢漁網年年纏走生命

你我都看過「大海捕命幽靈」-廢漁網年年纏走生命

用小麥、玉米澱粉製的「生質塑膠」,對地球好嗎?

用小麥、玉米澱粉製的「生質塑膠」,對地球好嗎?

防曬時的要與不要-你的防曬會不會傷害海洋?

防曬時的要與不要-你的防曬會不會傷害海洋?

裝GPS的臥底海龜蛋-科學家聯手特效師,抓盜獵犯

裝GPS的臥底海龜蛋-科學家聯手特效師,抓盜獵犯

最新文章

熊熊遇見你...北海道發想「防熊長城」:100公里電圍欄緩解人熊衝突

熊熊遇見你...北海道發想「防熊長城」:100公里電圍欄緩解人熊衝突

友善耕作護龜龜!生態服務給付讓食蛇龜、柴棺龜重現石碇保護區

友善耕作護龜龜!生態服務給付讓食蛇龜、柴棺龜重現石碇保護區

從鹽地植樹到珊瑚復育 聯合線上「永續山海」持續擴大綠色行動版圖

從鹽地植樹到珊瑚復育 聯合線上「永續山海」持續擴大綠色行動版圖

野生動物Say hi!雪管處紅外線相機捕捉珍貴畫面 驚喜連連

野生動物Say hi!雪管處紅外線相機捕捉珍貴畫面 驚喜連連

動起來!台南市民眾可自行移除綠鬣蜥、打包給垃圾車清運

動起來!台南市民眾可自行移除綠鬣蜥、打包給垃圾車清運

基隆港邊變賞鷹聖地?50隻黑鳶齊聚覓食秀 海龜也探頭

基隆港邊變賞鷹聖地?50隻黑鳶齊聚覓食秀 海龜也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