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食物吸引黑熊現身 再不管制恐成憾事

人類食物吸引黑熊現身,學者呼籲落實山區食物管制,避免未來發生人熊衝突憾事。圖/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人類食物吸引黑熊現身,學者呼籲落實山區食物管制,避免未來發生人熊衝突憾事。圖/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嘉明湖國家步道的兩座山屋因陸續有黑熊進入找食物,緊急封閉半個月,日前重新開放。不過,學者表示,重新開放之後,難不成黑熊就不來了?就不會對遊客造成威脅了嗎?學者與專家都呼籲,山屋一定要落實管理防熊,避免發生人熊衝突的憾事,否則將重創黑熊保育工作。

不亂丟食物 無痕山林以「防熊」

近期台灣黑熊闖入民宅吃雞、還在花蓮南安遊憩區過馬路被民眾拍攝到,屏東科技大學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黃美秀表示,熊是機會主義者,哪裡有好吃的、免費大餐,即使有風險,也會想要吃不勞而獲的美食。她說,熊的學習力好,一但發現甜頭,就會盡量留下來。

嘉明湖國家步道每年吸引眾多登山客,黃美秀表示,雖然封山半個月,但是如果不釜底抽薪,管理落實杜絕人類食物來源,黑熊還會回來。她表示,管理單位責無旁貸,硬體設施和山林教育必須落實「防熊」,民眾也要配合,不要在山林中亂丟廚餘、放食物等,落實無痕山林的精神。

黑熊表面無害 接觸仍有高風險

針對黑熊管理,台東林管處長劉瓊蓮表示,將針對經常到山屋的黑熊,進行聲音驅趕,像是播放環保鞭炮,請山屋管理員、清潔人員敲鑼打鼓等方式將熊嚇跑。劉瓊蓮也表示,將在森林周邊建立預警系統,當野生動物出現時,會自動回傳訊息到管理人員手機,不過,如何裝設還要進行評估。

台東林管處在8月連續2天都在向陽山屋週邊發現台灣黑熊蹤影,提醒山友入山保持警覺。記者羅紹平/翻攝台東林管處影片
台東林管處在8月連續2天都在向陽山屋週邊發現台灣黑熊蹤影,提醒山友入山保持警覺。記者羅紹平/翻攝台東林管處影片

劉瓊蓮指出,無痕山林管理於105年確實落實,不過這一年來,螺絲較鬆,沒有嚴格要求,即日起將嚴格建立廚餘管理。此外,她也表示,將重新檢視防熊設施,添購更多防熊櫃與防熊桶,門窗也考慮改為黑熊不會用的拉式替代推式,廚房也會採室內化,將是未來兩年內的重要工作。

近來有不少民眾於網路平台看到山屋中黑熊影片之後,紛紛留言覺得黑熊好可愛,想要前往拍攝黑熊,對此,黃美秀提醒,黑熊雖然表面上對人無害,但是風險大,民眾要非常留意。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案經理郭彥仁表示,國外對於黑熊的安全距離,是目視距離約一個大姆指大小。

進入黑熊領域 謹記防熊四招

正確防熊如何做?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案經理郭彥仁表示,於登山期間適時談話發出聲音,將食物正確收納放入防熊櫃、防熊桶中,但台灣目前的這個設施不多。此外,避免晨昏、夜間活動、避免單獨行動,是防熊最重要的四策略。台東林管處則表示,近期就會添購更多防熊桶與防熊櫃置放於山屋。

郭彥仁表示,在有熊出沒的地方爬山,在視線不清處,如過彎、轉角、茂密草叢處,要發出一些噪音,像是熊鈴或者是人聲等,還有團體行動等很重要,他提到,在美國有些國家公園更會強烈建議要團隊行動。

除此之外,避免晨昏如上午4點到7點、下午5點到7點、以及避免夜間時間活動也很重要,郭彥仁表示,這是野生動物活動的高峰期,在這個時候活動,遇到的機會相對比較高,此外,也能注意周遭環境,如果有新鮮的熊排遺、熊腳印、或熊的抓痕,很可能熊就在附近,也要提高注意力。

台東林管處在8月連續2天都在向陽山屋週邊發現台灣黑熊蹤影,提醒山友入山保持警覺。記者羅紹平/翻攝台東林管處影片
台東林管處在8月連續2天都在向陽山屋週邊發現台灣黑熊蹤影,提醒山友入山保持警覺。記者羅紹平/翻攝台東林管處影片

分散風險 食物不能放在帳篷內

郭彥仁也提到,食物、廚餘一定要收到防熊櫃、儲物櫃中,甚至裝過食物的塑膠袋,即便清洗之後,也都不應該暴露在外,因為殘留的味道,可能會吸引野生動物來,導致誤食塑膠袋。

他指出,以美國、日本為例,有規定食物絕對不能放在帳篷內,要擺在帳篷外面,放在防熊罐中,且煮飯處、帳篷、防熊櫃要放在不同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呈現成正三角形擺法,帳篷優先挑選放在上風處,另外兩邊下風處一處煮飯,另一處擺防熊櫃,這樣可以分散風險,避免熊跑到帳篷找食物。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AI情色內容解禁?ChatGPT宣布將允許「驗證成年」用戶 生成成人內容

AI情色內容解禁?ChatGPT宣布將允許「驗證成年」用戶 生成成人內容

維修特輯4/欠修理的台灣社會...高雄小家電診所 幫秀逗的電器把脈

維修特輯4/欠修理的台灣社會...高雄小家電診所 幫秀逗的電器把脈

科技解放悲慘婚姻?研究:超過8成凍卵女性陷「擇偶差距」

科技解放悲慘婚姻?研究:超過8成凍卵女性陷「擇偶差距」

打臉氣候懷疑論!數據證實: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更「省土地」

打臉氣候懷疑論!數據證實: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更「省土地」

最新文章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