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成時尚風潮?只禁塑膠吸管不能拯救海洋

提防下的垃圾是海洋殺手的源頭。圖/報系資料照
提防下的垃圾是海洋殺手的源頭。圖/報系資料照
無貧窮

塑膠被認為是海洋生態殺手,為減少塑料使用,日前(8)環保署預告將限制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吸管,讓方便性與環保的爭議再次引發諸多討論。不過,禁止使用塑膠吸管難道就能拯救海洋嗎?

雖然「以其他材料取代塑膠吸管」理論上能夠減少海洋中的塑膠垃圾,但國外有相關雜誌與讀者投書指出,「禁止塑膠吸管」這場正在席捲全球的時尚風潮並無法拯救海洋,而且可能分散其他更有用的努力,讓情況變得更糟。

塑膠垃圾已嚴重生態問題。圖/路透社
塑膠垃圾已嚴重生態問題。圖/路透社

海洋中的塑膠 吸管不是最大量

2015年,一段塑膠吸管卡在海龜鼻子的影片引發廣大矚目,畫面中,工作人員試圖將卡在海龜鼻子的吸管去除,過程相當驚人。這段影片經廣泛流傳後,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對於海洋塑膠問題的研究與探討,而「反塑膠吸管運動」也隨之獲得大眾關注,成為環保愛地球者理所當然的選擇。

媒體上時常提及人們日常使用的吸管數量,例如「台灣每天使用800萬根吸管、每年拋棄30億根」、「英國人每年使用85億根吸管」或「美國人每天使用5億根塑膠吸管」(實際上應為接近1.75億)…等等,皆在強調塑膠吸管用量大。不過,曾有2位澳洲科學家做過評估,指出目前在地球的海岸線上約有83億根吸管,就算全部沖入海中,也僅佔800萬噸海洋塑膠垃圾的0.03%。

歐美瘋禁吸管 但大宗海洋垃圾多來自窮國

上個月28日,歐盟提案擬全面禁止多項包括吸管在內的一次性使用塑膠製品。在此之前,已有許多國家與美國部份州宣告將禁止使用塑膠吸管,包括英國、蘇格蘭以及美國紐約與西雅圖……等等。據歐盟統計,目前的海洋垃圾中漁具佔約27%,而其他的海洋垃圾物品則佔了70%,在海洋垃圾中,最惡名昭彰的前10名除了吸管之外,還包括有棉花棒、塑膠刀叉、寶特瓶與塑膠袋。

為響應歐盟的減塑計畫,多間跨國連鎖餐廳如麥當勞、Subway與漢堡王也接連承諾將調整塑膠餐具的使用量,不過調整的幅度各有差異。昨日(13),英國的漢堡王決議將在2022年全面停止供應一次性塑膠餐具。

近年來,拒絕塑膠吸管成為新的環境運動潮流,在歐美國家已許多組織推行減塑行動不遺餘力,如塑膠污染聯盟(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暫譯)發起的「最後的塑膠吸管」行動(The Last Plastic Straw,暫譯),要喚起民眾對於塑膠污染的重視,拒絕非必要的塑膠吸管,還有由寂鯨(Lonely Whale,暫譯)發起、掙脫塑縛(Break Free From Plastic,暫譯)支持串連,目前在全球已有1060個團體聯合推動的「無吸管海洋」行動(For A Strawless Ocean,暫譯)……等等。

然而諷刺的是,2015年《科學》(Science)曾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報告中估計在2010年的時候約有480~1270萬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而不同的人口規模與廢棄物管理機制,讓各國的海洋垃圾製造量有很大差異。該報告顯示,貧窮國家通常是海洋垃圾的最大貢獻者,因為他們大多無力建立良好的廢棄物處理機制。其中,中國以28%的海洋垃圾量位居2010年的海洋垃圾製造國榜首,而排名49位的英國所製造的海洋垃圾量約僅佔總量的千分之一。

你的奢侈品 他的必需品

然而,諸多聚焦於反對使用塑膠吸管的運動卻也傷害了一群需求者的權益。長期投注於身障權益運動、同時也身為身障人士的羅賓(Robyn Powell)投書媒體,她指出自己也想保護地球,但吸管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是奢侈品,對某些身障人士來說,卻是必需品。

吸管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是奢侈品,對某些身障人士來說,卻是必需品。圖/報系資料照
吸管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是奢侈品,對某些身障人士來說,卻是必需品。圖/報系資料照

羅賓自己因為關節相關疾病,沒有辦法手握杯子,需要吸管才能喝東西。儘管如此,她在家中仍會嘗試使用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吸管,因為她能夠負擔得起環保吸管,不過,其他身障者恐怕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羅賓解釋,無論是鐵、木頭或玻璃材質的環保吸管,對於某些身障者而言都是具有危險性的,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而紙製的吸管在長時間使用下,則會有受潮軟化的問題,不如塑膠吸管具有足夠強度。

此外,環保吸管的價格較高,並非每個人都負擔得起,而貧窮的問題在身障人士中卻更為普遍。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2016年有27%的身障者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在此前提下,塑膠吸管提供了經濟實惠的選擇,且比起其他的材質的環保吸管更容易取得。

外媒指出,環境保護確實為重要議題,但僅聚焦於塑膠吸管的問題並祭出嚴格禁令,將成為以消費者能力為基礎的環境保護主義,無助全方位的改善問題。羅賓也強調,限制塑膠吸管政策應該要讓真正需要的人能夠繼續使用,別讓他們因使用塑膠吸管而感到羞恥,她也提醒,在發展塑膠吸管替代方案的同時,必須要將身障者的需求納入考量。

減少塑膠垃圾 不能只靠吸管

據國際學術期刊《海洋污染學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估計,塑膠吸管並非主要的海洋塑膠來源,海洋塑膠的來源非為微型塑料與巨型塑料,前者指的直徑小於5mm的塑膠碎片,洗面乳中添加的柔珠即為一例;後者包括吸管在內,還有塑膠袋與廢棄漁繩、漁網……等等,其中微型塑膠所造成的環境風險更甚於巨型塑料。

外媒指出,減少塑膠垃圾確是當務之急,但若僅僅將目標著眼在「吸管」上,是很奇怪的事。畢竟海洋中有太多種塑膠,而我們並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指出在海洋塑膠垃圾的問題中,「吸管」比起「塑膠袋」或「微型塑料」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

調查顯示,儘管塑膠在人造垃圾中的貢獻大約為10%,卻佔了海洋垃圾的60~80%,在某些區域甚至高達90~95%。由此可知,反對使用塑膠吸管對於推動環保仍有意義,只是在已然蔚為時尚潮流的反塑膠吸管行動中,唯有擴大目標著眼點才能帶來更多的正面效益。


參考資料

>>Ten Single-use Plastics on EU Black List

>>Banning Straws Won't Save the Oceans

>>Plastic straws bans won't save the oceans

>>I Need Plastic Straws To Drink. I Also Want To Save The Environment

>>U.K. Goes Full Nanny State With Proposed Nationwide Plastic Straw Ban

>>International policies to reduce plastic marine pollution from single-use plastics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居服員的價值不該被低估 她為尊嚴與權益而戰

居服員的價值不該被低估 她為尊嚴與權益而戰

從日常認識孩子 走出課堂走入社區的TFT教師

從日常認識孩子 走出課堂走入社區的TFT教師

宿霧觀光衝擊原有生態 鯨鯊面臨物種生存危機

宿霧觀光衝擊原有生態 鯨鯊面臨物種生存危機

海洋已為我們吸收了太多熱!氣候災害將更嚴重

海洋已為我們吸收了太多熱!氣候災害將更嚴重

最新文章

餵食獼猴OUT!國家公園:人猴彼此不該有「香蕉」

餵食獼猴OUT!國家公園:人猴彼此不該有「香蕉」

綠色小恐龍出沒注意!高雄綠鬣蜥氾濫成災...鳳梨田變buffet、河堤變樂園

綠色小恐龍出沒注意!高雄綠鬣蜥氾濫成災...鳳梨田變buffet、河堤變樂園

潛入海洋  趙健舜號召近7千名公民科學家感受「藍色脈動」

潛入海洋 趙健舜號召近7千名公民科學家感受「藍色脈動」

灘地回復|為什麼這些地方必須清除紅樹林?

灘地回復|為什麼這些地方必須清除紅樹林?

釣魚搶救原生魚|民間好手的外來種移除行動

釣魚搶救原生魚|民間好手的外來種移除行動

台塑違法傾倒案延燒10年!最終敗訴:開罰7千多萬並限期改善5萬公噸廢棄石灰

台塑違法傾倒案延燒10年!最終敗訴:開罰7千多萬並限期改善5萬公噸廢棄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