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地域差距?台北蔬果吃最多、嘉義最少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台灣2015年,每百人中僅13人蔬果攝取量達營養標準,其中居住台北市者食用比率最高、嘉義最低。此外,半數民眾在「蛋豆魚肉」和「五穀雜糧」方面都超量攝取。
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應攝取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但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5年台灣18歲以上民眾,每日攝取足夠蔬果人口僅13%,其中又以18至24歲的年齡層吃最少,每一百人中僅9人達標;中壯年55至64歲最健康,百人中18人達標。
分析全台各縣市,台北市吃三蔬二果的比率最高,近一成六,澎湖及嘉義縣待加強,僅約9%至10%。國健署今年將擴大推廣社區營養教育,率先從中高齡族開始。
針對六大類食物與營養攝取,國健署調查發現,台灣超過半數成人每日攝取蛋豆魚肉超量6份,49%超食五穀雜糧,39%超食油脂類。反之,有86%人口蔬果量攝取不足,堅果類91%,乳品攝取不足人口更高達99.8%。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國人蔬果攝取不足,與外食人口增加有關,據調查一周外食5天以上的人口,以午餐外食比率較高逾61%、早餐外食比率近55%。因外食多以便當或碗麵形式,導致攝取蔬菜分量少、熱量又高,造成工作人口蔬果食用量達標人口僅19%。
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素及植化素,其中植化素雖非一般認知營養素之一,但研究發現植化素能抗發炎、抗自由基,「就像人體的金鐘罩」。蔬菜、水果攝取不足,除維生素不均衡,也有許多研究發現,與致癌率正相關。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建議,民眾應打破深色蔬菜較營養的迷思,而是攝取各色蔬菜,包括紅黃綠黑白等,每天吃到各色蔬果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