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別虧待自己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集智慧與犀利於一身,難想像她被疾病相伴。 圖/林伯東攝影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集智慧與犀利於一身,難想像她被疾病相伴。 圖/林伯東攝影
性別平等

為不公平發聲 用兩倍努力跳脫框架

在競爭激烈的台灣電視圈,節目內容都看齊收視率,然而,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卻不甘於被數字宰割,她認為台灣應該要多一些國際新聞,證明台灣觀眾「不是笨蛋」。2005年以她為名的旗艦節目「文茜世界週報」開播至今,以報導優質且深植人心的國際要聞出名,至此陳文茜的魄力與膽試,通過了時代驗證。

集智慧與犀利的主持人 難想像疾病伴一生


「Never say "CAN't", never say "NO"」

—陳文茜

向來在鏡頭前精神抖擻、與來賓應答鏗鏘有力,談笑風生的陳文茜,很難讓人聯想她自出生免疫系統便出狀況,到了30歲時,免疫系統開始攻擊自己的腎臟、2015年得到光毒症不能曬到太陽,一年後進入免疫系統疾病末期,過著每日與疾病為伍的生活。

她曾帶病跟醫院請假進棚錄影,手上的紗布一度讓觀眾誤以為是新造型...等,身體的病痛無法阻止陳文茜繼續往前進。「Never say "CAN't", never say "NO"」陳文茜說,這兩句話對她的人生至關重要,她不對困境說辦不到;也不因身體的病痛,輕易告訴自己「我不行」。

陳文茜堅毅的性格,展現在無論是生活小事或工作上,她舉例,多年前的某一夜,那是個颱風夜,她因為一個不小心被反鎖在住家戶外的陽台,雖然位置離管理室不遠,但管理員都在室內聊天避雨,無論她怎麼呼救,都沒得到任何回應。幸好,陽台放著幾個寶特瓶,陳文茜想到,自己可以丟寶特瓶引起路人注意,然而,每個路人都趕著避雨,並沒人發現來自上頭的求救訊號。

「Never say "CAN't", never say "NO"」是陳文茜人生座右銘,。 圖/陳軍杉攝影
「Never say "CAN't", never say "NO"」是陳文茜人生座右銘,。 圖/陳軍杉攝影

「這個時候,應該很多人開始有許多負面的想法;再進不了家,就得夙夜淋著雨、等著身體失溫暈倒。」陳文茜說,但是她沒有去想負面的情境,反倒是繼續冷靜找方法,她在陽台上不斷跳動避免身體失溫,一邊想辦法突破困境,最終,讓她等到了一個機會;她發現有一個正在巡視大樓的工頭,不疾不徐地朝自己的方向走來,陳文茜見機把寶特瓶奮力一丟,成功嚇了對方一跳,這場巨大危機,因著她「一定可以解決問題」的信念成功解除。

「我從小告訴自己這個世界沒有不能解決的事,老天給你腦筋就是要你思考。」或許,陳文茜就是帶著這樣的思維,在電視圈站穩腳步、受到觀眾歡迎。

致力於報導國際要聞、憑藉著有問題就解決的信念,陳文茜(圖中)的節目製作近二十年,現今仍受廣大觀眾喜愛。 圖/陳文茜提供
致力於報導國際要聞、憑藉著有問題就解決的信念,陳文茜(圖中)的節目製作近二十年,現今仍受廣大觀眾喜愛。 圖/陳文茜提供

對爺爺的不捨,化作社會關懷動力

敘利亞難民報導的價值感,勝過受邀至MIT

陳文茜年輕從政,因為關心眾人之事,「我捨不得這社會上有一群人,是被壓抑的、是被不公平對待的。」陳文茜說,她天生的悲天憫人與自己的原生家庭大有關係。

她的爺爺是228受害者,晚年生活極為「委屈」,受迫政治因素,全家都得當這個人不存在。她記得爺爺當時因肺結核天天咳血,吐出來的血水只能在半夜偷偷倒掉。最後,爺爺離世前被世界忘記,被家人疏離,種種的童年回憶至今仍在陳文茜心中翻騰。

2015年時,她有機會出訪敘利亞報導難民議題。在那趟旅程,她與團隊踏上中歐,一連走訪敘利亞及土耳其邊境,當她親眼看見難民小孩成為了受虐童工,大為震驚。陳文茜強調,「工廠只要14歲以下的童工,這樣才有辦法用暴力、虐待控制他們。」

親眼目睹此情此景,引起她內心波濤,遠勝過以往受邀到美國MIT訪問、幾次獲得諾貝爾獎得主特別接見等重要時刻。談起難民逃離戰火的家園,成為了世界的棄嬰,西方媒體淹沒的故事,她道來滔滔不絕,用盡全身的熱情,只為喚醒更多人對正義平等的關注。

圖為陳文茜前進敘利亞採訪的側拍紀錄,當時所見所聞令她至今無法忘卻。 圖/陳文茜提供
圖為陳文茜前進敘利亞採訪的側拍紀錄,當時所見所聞令她至今無法忘卻。 圖/陳文茜提供

受制疾病卻養成解決問題的底氣

用兩倍能量跳脫女性框架

儘管從小生病,逆境不減陳文茜對生命的熱忱,一路衝撞社會框架,陳文茜說:「女性必須花兩倍能量,不去成為別人眼中的期待,才有辦法突破傳統給妳的框架。」她認為每個性別都有來自社會的框架,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才有可能做自己。

她舉例,傳統男性被期待有成就,因此到了四、五十歲若沒有達到期望的位置就會焦慮,「成為成就的奴隸。」對照女性沒有這層束縛,但想要做自己,就得花比男性多兩倍以上的精力不去在意旁人眼光,「因為女人背負的框架比男性更難打破」。

提到歐美與台灣社會對於女性的看法,陳文茜認為有相似之處,她舉例,曾經在美國某大學演講時,有個漂亮的女學生問「妳什麼時候才不被人說成就是靠外表?」陳文茜表情有點調皮的說著當時的回應,「我回答是我五十歲之後,因為從樓梯上摔下來,摔斷了脊椎,從此之後一路變胖。」語畢,伴隨著陳文茜的大笑聲,以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在職場上因性別而帶來的無奈與艱辛。

陳文茜四十年前穿衣風格便隨己心,至今仍如此,她認為「忽略別人的眼光」很重要。 圖/陳文茜提供
陳文茜四十年前穿衣風格便隨己心,至今仍如此,她認為「忽略別人的眼光」很重要。 圖/陳文茜提供


「不要太用力過日子,不要非向人證明有什麼不可,妳只要向上帝證明妳沒有虧待自己。」

—陳文茜

忽略他人,為自己及所愛之人而活

女性最重要的事:別虧待自己

「女性遇到的攻擊都跟性別有關」話鋒一轉,陳文茜收起臉上的笑容繼續談,女性被傳統社會訓練成需要取悅每一個人,在她們身上的標籤是零負評、要端莊、不能太有意見...等,「我們是在職場工作;還是去『觀察』工作?」道破女性為符合職場的期待,無形之中被限制也因此多有顧慮。

陳文茜表示自己很年輕的時候,就被提升為主管,因此她遭受過的質疑與抨擊聲,比其他同齡的男性主管來得多,但她知道有實力的人終能克服這些問題,在這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忽略別人」。

她說起,自己是個我行我素的人,每天隨著心情挑衣服穿,曾經旁人覺得她奇裝異服,但四十年後的今天,大家的穿著也跟當時的她一樣,也證實當初她只是獨自走在潮流的浪頭上而已。

陳文茜認為女人「別太用力過日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虧待自己、去過自己理想的生活。 圖/陳軍杉攝影
陳文茜認為女人「別太用力過日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虧待自己、去過自己理想的生活。 圖/陳軍杉攝影

「不要太用力過日子,不要非向人證明有什麼不可,妳只要向上帝證明妳沒有虧待自己。」陳文茜表示,在這個時代,有哪個女性能夠說出沒有虧待過自己?她說,不虧待自己對一個女人的一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

「每個人都應該為愛妳的人,尤其是為自己而活。」不僅是女性,陳文茜認為整個社會或多或少都活在別人的眼光底下,然而,爺爺晚年的經歷以及自己生病的歷程,讓她明白,他人的想法都不重要,「我生病的時候,只有家人會照顧我,那些外面批評、抨擊我的人,他們會照顧我嗎?」陳文茜說,每個人對其他人都是普通的,只對自己的家人與自己才有意義。而事實如此,何不好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呢?

看「Women Create We Create」完整專題>>https://bit.ly/36Z4GlZ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綠化黑洞?一邊種一邊倒?台北3年投3千萬種4千多顆樹 遠不及近1萬棵倒樹

綠化黑洞?一邊種一邊倒?台北3年投3千萬種4千多顆樹 遠不及近1萬棵倒樹

幫老鼠「避孕」…紐約解鼠患新招 目標源頭減鼠、動福團體也支持

幫老鼠「避孕」…紐約解鼠患新招 目標源頭減鼠、動福團體也支持

蟬聯6年冠軍...中國是監禁作家之首 少數民族、經濟議題、同志情色都踩線

蟬聯6年冠軍...中國是監禁作家之首 少數民族、經濟議題、同志情色都踩線

ESG ETF大失血...美國反永續浪潮持續擴散 Q1淨流出86億美元

ESG ETF大失血...美國反永續浪潮持續擴散 Q1淨流出86億美元

最新文章

傳統習俗不合時宜了嗎?捷克復活節會用柳鞭輕打女性臀部 引發性別討論

傳統習俗不合時宜了嗎?捷克復活節會用柳鞭輕打女性臀部 引發性別討論

「你老公『同意』嗎?」 ,在台灣女人沒有生育自主權

「你老公『同意』嗎?」 ,在台灣女人沒有生育自主權

爸爸分擔育兒比率上升!新北約3成男性有申請育嬰假 創六都新高

爸爸分擔育兒比率上升!新北約3成男性有申請育嬰假 創六都新高

拒絕影像性暴力!偷拍私密影像犯罪無孔不入 統計有6.8%成人受害

拒絕影像性暴力!偷拍私密影像犯罪無孔不入 統計有6.8%成人受害

女力崛起!航海人員共錄取195人 女性33人合格、歷年人數最多

女力崛起!航海人員共錄取195人 女性33人合格、歷年人數最多

生理男變身漂亮寶貝  打破性別疆界:這是我對社會的報復

生理男變身漂亮寶貝 打破性別疆界:這是我對社會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