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島已絕跡!金門擎天水庫野放800尾珍稀原生魚「大鱗梅氏鯿」變身保種庫

水下生物

金門縣府17日於擎天水庫舉辦「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釋放約800尾健康魚苗。 圖/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府17日於擎天水庫舉辦「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釋放約800尾健康魚苗。 圖/蔡家蓁攝影

為守護金門珍貴的原生淡水魚類資源,金門縣政府17日在擎天水庫舉辦「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釋放約800尾健康魚苗,包含大鱗梅氏鯿、高體鰟鮍、鯽魚及鯉魚等珍稀原生魚種,象徵金門生態保育工作再邁新階段,未來擎天水庫可作為金門原生魚類的「保種庫」及野外復育基地,有助於建立健康且穩定的原生魚族群結構。

閱讀更多: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大鱗梅氏鯿(學名Metzia mesembrinum,又稱大鱗細鯿)為國家三級保育類淡水魚,自1920年代起已在台灣本島絕跡,近年調查顯示,金門是全球僅存的大鱗梅氏鯿自然棲地,其族群數量稀少且分布有限,一度瀕臨滅絕,保育工作刻不容緩。

長期從事大鱗梅氏鯿保育的再生魚坊執行長陳光耀表示,此次野放活動選址於擎天水庫,該地位於斗門溪上游水系,屬軍方管制區,環境天然、干擾少,能有效避免因人為開發或農業灌溉造成的棲地破壞,極適合作為金門原生魚類的「保種庫」及野外復育基地。

縣府產發處指出,自2021年起金門啟動「保育類淡水魚大鱗梅氏鯿族群動態監測及保種計畫」,並由再生魚坊執行。調查發現,部分地區如田埔水庫及金沙溪出現外來魚種入侵現象,威脅原生生態,因此團隊啟動人工繁殖與移地保種。

目前已於太武池及龍陵湖建立穩定族群,至2025年9月底估計族群數分別達2萬8千餘尾及1萬5千餘尾,復育成果顯著。

大鱗梅氏鯿為國家三級保育類淡水魚。 圖/蔡家蓁攝影
大鱗梅氏鯿為國家三級保育類淡水魚。 圖/蔡家蓁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台南推「校校會發電」近達標!275校光電裝置容量達133MWp

台南推「校校會發電」近達標!275校光電裝置容量達133MWp

全球離岸風電遇「三重打擊」:利率、供應鏈、川普反對...產業熱情銳減

全球離岸風電遇「三重打擊」:利率、供應鏈、川普反對...產業熱情銳減

「奉香敬神」傳統難破!新北將推獎勵 鼓勵宮廟減香減金、加入減碳行列

「奉香敬神」傳統難破!新北將推獎勵 鼓勵宮廟減香減金、加入減碳行列

台灣本島已絕跡!金門擎天水庫野放800尾珍稀原生魚「大鱗梅氏鯿」變身保種庫

台灣本島已絕跡!金門擎天水庫野放800尾珍稀原生魚「大鱗梅氏鯿」變身保種庫

最新文章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