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良好健康與福祉

醫界及民團積極推動「神經多樣性」正名運動,減少標籤化、汙名化。 圖/123RF
醫界及民團積極推動「神經多樣性」正名運動,減少標籤化、汙名化。 圖/123RF

新北市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名學生墜樓,其中2名學生疑似罹患憂鬱症。台灣每年新增包括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等情緒障礙兒約3千名。不少家長因擔心孩子被貼上精神疾病等負面標籤,而延誤就醫。專家及民團推動正名運動,統稱「神經多樣性」,撕掉負面標籤,提高就醫意願。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中心主任暨台灣青少年神經多樣性行動協會籌備會召集人甄瑞興表示,「失智症」以往被稱為「老人痴呆」,充滿負面形象。「思覺失調症」前身為「精神分裂症」,讓社會大眾較難接納患者,病人及家屬常遭社區居民排擠,這也讓病家不願意面對疾病,接受治療。

歐美、日本先進國家已將這些好發於青少年的情緒障礙疾病,改稱「神經多樣性」,因為每個人大腦發育有其獨特性,不再視為疾病或異常。在正名後,這類學童、青少年不必再承受汙名化,被貼上標籤,家長更能夠積極陪同孩童接收治療、心理諮商,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13歲之前)。

目前兒少心理健康就醫率2.8%,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說,許多家長不敢帶孩子就醫,原因是「陪同就醫,就是承認自家孩子生病了」,擔心孩子被貼上標籤。為此,醫界及民團積極推動「神經多樣性」正名運動,減少標籤化、汙名化,創造尊重差異的社會氛圍。

為了照護「神經多樣性」孩童,提供確實有效的臨床治療,亞東醫院、國教聯盟、台灣青少年精神多樣性行動協會於6月21日假亞東醫院舉辦「2025台灣青少年神經多樣性生活導師國際研討會」,首度引進美國與香港的「生活導師」(Life Coach)概念,深入探討「青少年生活導師制度」及實際運作模式。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至少3成中職球員是原住民 為何我們不用母語轉播賽事?

至少3成中職球員是原住民 為何我們不用母語轉播賽事?

不甩氣候科學!川普在聯合國大會公開質疑氣候變遷 稱其「綠色詐騙」

不甩氣候科學!川普在聯合國大會公開質疑氣候變遷 稱其「綠色詐騙」

為何科學家都想攻頂富士山?揭密山頂上的「神祕測候所」

為何科學家都想攻頂富士山?揭密山頂上的「神祕測候所」

蒜你厲害!虎科大首創用農廢「蒜頭膜」製作永生花 還能驅蟲、保平安

蒜你厲害!虎科大首創用農廢「蒜頭膜」製作永生花 還能驅蟲、保平安

最新文章

從營養物資到知識賦能 雀巢讓食物成為改變的起點

從營養物資到知識賦能 雀巢讓食物成為改變的起點

從想吃飽到營養好...親職化兒童的「雙缺」問題有解?

從想吃飽到營養好...親職化兒童的「雙缺」問題有解?

青少年安眠藥使用率翻倍...「非醫療使用」比例高於成人 恐釀成癮風險

青少年安眠藥使用率翻倍...「非醫療使用」比例高於成人 恐釀成癮風險

揹著寶寶逃難!蘇丹內戰2年、2460萬人嚴重缺糧 戰火下的最大人道危機

揹著寶寶逃難!蘇丹內戰2年、2460萬人嚴重缺糧 戰火下的最大人道危機

庇護工場只進不出?轉銜率僅3%、老化問題浮現 勞動部急謀退場新制

庇護工場只進不出?轉銜率僅3%、老化問題浮現 勞動部急謀退場新制

社福攜手解難題 匯聚力量不孤單

社福攜手解難題 匯聚力量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