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前言: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報告,目前全球10億兒少陷貧困危機,面臨例如營養不良、基礎教育缺乏、醫療可及性不足等系統性剝奪,等於每6個孩子就有1人餓肚子,另外更有3.3億兒童每日生活在極端貧困中。這樣的困境,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與南亞的地區,疫情、衝突、氣候變遷與經濟衝擊加劇,使飢餓、童工、童婚、人口販運等問題層出不窮!
氣候變遷和經濟困境讓非洲的尚比亞(Zambia)面臨極度嚴重的危機衝擊,近年聖嬰現象(El Nino)導致的乾旱,嚴重影響非洲南部大部分地區,重創農作物產量和牲畜生產,導致糧食短缺,亦衝擊經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估計南部非洲約6,800萬人受到影響,尚比亞政府甚至宣布國家進入災難緊急狀態。
失去的不只是收成,還有被犧牲的婦幼生存權
在這樣的困境下,婦女或女孩更易遭受性別暴力與剝削。非洲尚比亞14歲普蕾莎絲(Precious)一家以務農為生,主要種植玉米、花生、地瓜等作物,大多時候他們的產量除了供應日常飲食,多餘的還可做販售,增加收入補充基本需求。但乾旱一來,所有農作物因乾旱枯乾,普蕾莎絲一家嚴重斷糧,只能乞討求生。為了幫助家計,普蕾莎絲被誘拐進入不法人口販運集團賣身,還在13歲時懷孕了因此被迫輟學。孕期間,普蕾莎絲因為家裡幾乎沒有東西吃,生下一個早產嬰兒後,嬰兒也因營養不良死亡。
尚比亞普蕾莎絲的情況並非個案,非洲的衣索比亞,目前也面臨包括衝突、飢荒、醫療資源不足等多重危機,45歲的艾莉雅(Alewya)和丈夫因為生活動盪、沒有穩定的工作,得四處找零工,有時還必須向親友借錢買食物,一家過得像風中殘燭;艾莉雅曾幫人洗衣、打掃、烤麵包,雇主有時會給她飯吃,她卻偷偷打包帶回家,只為讓孩子們多吃一點。貧窮像枷鎖,「我根本養不活孩子,孩子常餓著入睡。」艾莉雅又自責又難過。
而在南亞地區,緬甸是受貧窮危害即嚴重的國家之一,人們大多依靠農業與打零工維生,多數的家庭經濟狀況不是靠近就是低於貧窮線以下,且非常容易因為整體經濟環境或是天災而面臨難以維生的風險。旱災、水災等極端天氣影響的災害逐年增加,對於仰賴自然資源生活的緬甸人造成極大的挑戰。在東南亞國協(ASEAN)的國家中,緬甸擁有著最短的國民平均壽命與最高的嬰幼兒死亡率。在189個參與人類發展指數評估(2019)的國家中排名第147,屬於中度開發國家。
13歲的緬甸女孩小普(Phue)和家人更是掙扎在債務深淵;父親因慢性疾病急需醫療費,家裡被迫向高利貸借錢,陷入無盡的債務循環。小普的兩個姐姐早已輟學幫忙貼補家計,小普雖然渴望未來成為老師,卻也經常面臨著隨時輟學的風險。
一頭牛的奇蹟:生計計畫給予生存的力量與方法
全球目前約有10億名兒童與普蕾莎絲、小普和艾莉雅一家有著相似的命運,每天都在與飢餓、疾病和貧困搏鬥,世界展望會自1991年發起「兒童資助計畫」,幫助脆弱地區貧困兒童及家庭建立可持續的生活模式。
在衣索比亞,艾莉雅在世界展望會協助下加入了建立安全生計(Building Security Livelihood,BSL)小組,學習農業技術,以改良種子提高農作物產量;世界展望會還提供了一頭乳牛,讓她和家人能販售乳製品維持生計,艾莉雅家人孩子不必再忍受飢餓,生活逐漸穩定。
以工代賑:乾旱後的希望重生
而尚比亞展望會與當地政府合作,讓普蕾莎絲一家參加「以工代賑」計畫,透過計畫,現在有足夠的收入購買食物和其他家庭必需品。展望會也在他們的村莊了挖了一口井,除了可以飲用乾淨的水外,還可以利用井水種菜來吃或出售,改善了營養和收入,普蕾莎絲也因此能夠重返學校,她未來想成為護理師,幫助更多人。
緬甸的小普則在7歲時成為世界展望會的資助童,透過資助計畫獲得學用品與糧食補助,讓她能繼續念書,她希望有一天能完成學業、成為教師。不過,只要父親一生病,家裡又亂了,貧窮的現實讓教育首先被犧牲,但只要支持不斷,她的夢就不會斷。
目前全球已有約320萬名兒童藉由世界展望會「兒童資助計畫」獲得幫助,透過社區發展與長期陪伴,改變孩子和家庭的未來。2024年,台灣世界展望會也支持超過23.6萬名兒童包括提供清潔水源,降低疾病風險,發展健康照護,讓兒童獲得基本醫療保障,提升教育機會,讓孩子重返校園,支持生計發展計畫,幫助家庭自給自足等。
在這場與氣候變遷的艱難對抗中,人類雖無退路可言,但我們期盼透過人道救援與專業社會福利工作的攜手努力,能為兒少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讓他們免於天災人禍的威脅,迎向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