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詛咒、飆升8倍的自殺率...學生的過勞壓力究竟是在滿足誰?

優質教育

台灣學生在填鴨教育體制下,被迫面對過勞的惡性循環,儘管教育改革推崇興趣導向,但成功故事仍以「苦讀」為核心,暗示唯一途徑。 圖/Unsplash
台灣學生在填鴨教育體制下,被迫面對過勞的惡性循環,儘管教育改革推崇興趣導向,但成功故事仍以「苦讀」為核心,暗示唯一途徑。 圖/Unsplash

編按:台灣學生在填鴨教育體制下,被迫面對過勞的惡性循環,儘管教育改革推崇興趣導向,但成功故事仍以「苦讀」為核心,暗示唯一途徑。資深高中英文補教名師張祐嘉(楊陽老師)在《要讓孩子贏過誰》書中寫下自己親身接觸的怪象與實際案例,在一味追求成績的背後,家長們應該反思,孩子的幸福和心理健康應該被放在哪裡。

長期睡眠不足,被迫習慣燒肝文化的惡性循環

關於高中生過勞,我在教學前線看到的情況非常驚悚,學生完全是從小就在燃燒肝臟。在常態性的高壓生活下,學生很容易感到很累,卻又無法睡覺,經常要靠滑手機滑到大腦力竭,握著手機睡去。

「時常趕作業趕到隔天早上一、兩點才睡,而到了六、七點左右時又要去上學,更不用說還有同學上補習班,長期下來便嚴重缺乏睡眠……」這是黃同學在文章中的描述。

我也遇過一位平日靈活、聰敏的高材生來找我,說:「老師,我已經好幾天沒辦法好好睡覺。我不知道我是焦慮,還是情緒低落,甚至有點頭痛……」淚水在他的眼眶中打滾,他並且不自主地摳指甲,指甲上有啃咬的痕跡。

他說獨自撐了很久之後,曾試探性地告訴爸媽這個狀況,並問他們,是不是要去看精神科。但爸爸說他只是想太多,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媽媽說他只是太累,還說這樣去看精神科,人家會覺得他有問題。

在填鴨教育中掙扎,背負不能輸在起跑點的焦慮

這幾年對臺灣國、高中課程過重有所覺察的家長,很努力地讓自己的孩子有「正常」一點的學生生活。但是在臺灣,想要讓孩子快樂成長,必須刻意地不去看「學校門口的榜單」、「家長在臉書曬成績單」、「○○○的小孩通過檢定」的LINE群組訊息。每當聽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家長就得壓抑燒起來的焦慮。

想要逃離這座填鴨教育巨塔,得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榜單、訊息、廣告的攻擊。就算逃過這些,面對高中課程中,如海嘯般的作業與考試,所有學生紛紛得把自己的肝臟挖出來,放在書桌上燒。但我們不能忽略的是,眼前那個皮皮的、有個性的、看起來很堅強的孩子,可能在用我們大人聽不懂的方式求救。

競爭力的緊箍咒,無限制的合理化「吃苦耐勞」

許多沒來由的教條被無限上綱地使用。例如在教育巨塔中,教學者經常會利用一些說法,將不合理的考試與背誦量「合理化」:「你看那個○○○都做得到,你為什麼做不到?」「你這樣才會有競爭力。」「你要吃苦耐勞一點。」

即使「適才適性」、「健康發展」已經喊了幾十年,吃苦耐勞與提升競爭力仍然像緊箍咒,卡在學生的頭上。學生只要分數考不好,什麼都不用談。而學生的心聲,正如黃同學在文章裡所寫的:「當同學們已經忙到不可開交時,他們並不是割捨掉急迫性較低的事項或娛樂,而是反過來檢討自己『一定是我效率太低、沒抓到訣竅,所以才會這麼累』。」

每當我勸說已明顯過勞的學生「可不可以不要上這麼多課?」或「我們減一點量」,學生總是很焦慮會影響繁星、學測申請等等。即使已經累到應該需要看身心科,學生還在擔心自己不夠努力或失去競爭力。

想要逃離這座填鴨教育巨塔,就得擔心自己的人生會不會一片黯淡──這樣的思維,到底是怎麼入侵孩子腦袋的?最後,學生只好無奈地乖乖回到塔裡,繼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繼續把肝臟放到書桌上燒,還擔心自己燒肝的火不夠旺、不夠有效率。

人生成就公式化,情緒壓力被成績淹沒

教改進行了這麼多年,不斷鼓吹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但是大環境最愛報導能吸睛、有收視率的成功者的故事,且通常都是一種奇妙的報導公式:

「苦讀○○小時,然後考上醫科。」

「○○○白手起家,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

「臺大醫科○○○超自律,日常苦讀二十個小時。」

「文組建中生每天苦讀十二個小時,上臺大醫科。」

從小看別人「苦讀成功」,於是也讓自己往苦讀這個模式進行。拿到書就硬塞;讀不起來,就亂了陣腳。分數高,便覺得看到人生美好的粉紅泡泡;分數低,就把自己想成是社會底層。最後為了成績,有相當比例的學生不斷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

「不要想那麼多,快去念書。段考成績考出來就好了。」學生經常被身邊的大人這樣「句點」,慢慢地也「句點」自己,認為自己的情緒是多餘的。最後情緒整個塞住,滿腦子都是對分數的執念,看起來靈魂不在自己身上。

這種學生,往往才剛被我問一句:「你還好嗎?」眼淚就止不住。現場那種長期被壓迫的委屈散發出來的負能量,完全不輸給悲劇作品《竇娥冤》。情緒長期積壓,若沒有消化掉,又怎麼能念得進書呢?

教育壓力警訊!逐年攀升的自殺數、憂鬱傾向

而孩子長期的情緒積壓與普遍過勞現象,或許已透過各項政府統計數據,向這個社會發出警訊: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臺灣每7位有1位高中職學生、每5位有1位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但只有17.6%的學生明確認知自己生病,僅20%學生曾向輔導老師求助。」(《民報》「少子化悲歌」報導)

「教育部統計,各級學生的自殺通報,5年飆升8倍,死亡人數也提升1.65倍。多位立委在立院教委會要求教育部檢討輔導人力,更有立委請教育部研議,全面設置心理健康假的可能性,並檢討心輔中心的定位。」(公視新聞網)

「成績好的學生自殺個案數也頗高,抽樣的3594人中,有367人有過自殺行為,其中個人成績佔班上前20%者有107人,占約1/3;學者分析,這可能因為醫學院或資優生課業壓力大,而本身自我期許及社會期待也過高有關。」(《自由時報》)

承認過載就等於認輸?怎麼樣才能算是「有努力」?

我的工作圍繞著學生而存在,因此我常關注上述議題。每逢這類週期性的報導出現,我總想著如何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稍稍阻止事態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每每告訴學生:「你是人,不是機器,要多休息。太累會生病,導致身心失衡。」學生的回應總是:「這樣我書會念不完,作業會寫不完。」

對於承認自己過載,孩子們相當抗拒,似乎將承認過載與認輸劃上等號。

想要逃離這座填鴨教育巨塔、不要變成工作狂或過勞的孩子,可能會被貼上「無法吃苦」、「嬌生慣養」的標籤。所以優秀的學生會硬撐,繼續在書桌上燃燒肝臟,只有不斷把自己逼到極限,才能避免被視為「不努力」。然而一旦撐不下去,就是從高空落下……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圖/寶瓶文化提供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圖/寶瓶文化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70.png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作者文章

「生而為人,我很慚愧」 一位巡山員面對山林亂象的無奈告白

「生而為人,我很慚愧」 一位巡山員面對山林亂象的無奈告白

巡山員在刀口上討生活...面對山老鼠,他們能做什麼?

巡山員在刀口上討生活...面對山老鼠,他們能做什麼?

跨國家庭難題...台越混血少女看不懂中文 為何仍要獨自上法院?

跨國家庭難題...台越混血少女看不懂中文 為何仍要獨自上法院?

東南亞移工吸毒犯罪上法庭 司法通譯該同情或無情?

東南亞移工吸毒犯罪上法庭 司法通譯該同情或無情?

最新文章

望聞問切為社會治未病 馬光中醫把脈地方強健永續幸福

望聞問切為社會治未病 馬光中醫把脈地方強健永續幸福

獵人英雄淪狗熊...王光祿案落幕後 原民狩獵權益仍無解

獵人英雄淪狗熊...王光祿案落幕後 原民狩獵權益仍無解

導盲犬配種學問大...跨海交流血緣 成為視障者的最佳拍檔

導盲犬配種學問大...跨海交流血緣 成為視障者的最佳拍檔

台灣帕運?高雄公車站座椅擋路 輪椅族被困分隔島 只能報警求助

台灣帕運?高雄公車站座椅擋路 輪椅族被困分隔島 只能報警求助

被遺落在繁華之後的一群人...「貧窮人的台中」用「居住」搭建社會對話的橋梁

被遺落在繁華之後的一群人...「貧窮人的台中」用「居住」搭建社會對話的橋梁

聯合國報告:全球11億人處於嚴重貧窮 超過一半是兒童

聯合國報告:全球11億人處於嚴重貧窮 超過一半是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