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12名學童參與...百年活動「美濃字紙祭」參與度低 敬字惜紙文化難傳承
2月6日是大年初九天公生,也是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美濃字紙祭」舉辦日,送聖蹟人士從廣善堂出發,在客家八音演奏中將字紙灰送至美濃舊橋倒入溪流,將對文字的崇敬心情上達天聽。一年一度活動僅1所小學12人參與,總人數不到百人,地方憂心不利文化傳承,建議活動勿分散。
美濃區公所表示,已經盡力爭取資源舉辦活動,學生放寒假參與度較低。
全台多地有送聖蹟活動,美濃字紙祭源自1920年廣聖堂成立聖蹟會,活動延續超過百年,也曾列為客庄十二大節慶之一,歷年多由廣善堂利用正月初九舉辦,但也曾在倉頡生日辦過。
6日上午8點整,廣善堂聖蹟會成員身著傳統藍衫,高舉「恭送聖蹟」、「敬字惜紙」等告示牌,客家婦女肩扛廢紙簍、字紙灰,會同美濃區長謝鶴琳、農會總幹事鍾清輝等人從廣善堂出發,隊伍內還有十餘名國小學生及家長。全美濃有9所小學、3所國中,僅美濃國小學生參與。
送聖蹟隊伍抵達美濃舊橋,祭祀者取紙灰,經由竹片導引注入美濃溪。區長謝鶴琳說,含行政院客委會承諾的補助在內,今年共編列100萬元舉辦系列活動,邀請所有學校參加。除字紙祭外,2月16日舉辦文字闖關、「客家一字千金」語文競賽及戲劇展演,活動不只有一項。
客家文史專家張二文說,美濃共有30座敬字亭,敬字惜紙是地方重要習俗,過化存神的儀式也很重要,從遺留的老照片得知,早年參與的地方人士很多,部分學生前一天已經參加過迎聖蹟,6日就未參與送聖蹟,對學生而言,儀式可能略為枯燥,若能讓活動集中勿分散,且除參加字紙祭還能參與其他趣味活動,應能提高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