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失落的文化 鄒族青年率下一代找回家的路

「一個人如果不瞭解自己的文化,就像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回家的路。」鄒族青年汪翰翔在DFC全球年會上,對著來自40幾個國家的來賓這樣說。圖/DFC Taiwan提供
「一個人如果不瞭解自己的文化,就像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回家的路。」鄒族青年汪翰翔在DFC全球年會上,對著來自40幾個國家的來賓這樣說。圖/DFC Taiwan提供
無貧窮

在台灣,原住民本來就是少數,鄒族更是少數中的少數。有3個在阿里山長大的鄒族青年,幾年前在台東的部落看見了他們夢想卻未曾擁有過的部落氣氛,如今他們長大,想要回到部落。

一個人如果不瞭解自己的文化,就像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回家的路。

2018年底,在DFC(Design For Change Challenge,DFC 挑戰)全球年會上,21歲的汪翰翔對著來自40幾個國家的孩子及來賓這樣說。簡短語畢,他和同為鄒族的夥伴共8個人,站在舞台上,唱起鄒族古謠。

這群來自阿里山的鄒族青年,花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才「找到回家的路」。

在台灣,原住民本來就是少數,鄒族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人數少不說,地緣也讓文化的傳承不易。鄒族位於阿里山上,部落孩子國中之後就要下山念書,多數一離開部落就漸漸往都市發展,和部落的文化愈行愈遠。而且,鄒族並無自己的文字,所有的歷史文化都透過口述紀錄,許多部落裡的壯年人已經不會唱鄒族的歌、說族語了。

現在念成功大學歷史系三年級的汪翰翔、中興大學歷史系四年級的武逸凡,以及中華藝校影劇科的楊文傑,本來也應該是這個鄒族文化漸漸流失的歷史過程中渺小的一分子,而他們卻起身行動改變現況。

時間倒轉回2017年初。武逸凡找上了從國中起因夢想之鄒而聚在一起的夥伴汪翰翔、楊文傑等開創了「Soupuzu鄒族成長營」,Soupuzu為鄒族語,意為點燃、生火之意。他們希望能將所學回饋給在部落的孩子,透過Soupuzu營隊,建立外界的認識,進而摸索出到人生志向。

羨慕初鹿部落有兒童成長班,他想:為什麼我們鄒族沒有?

這個營隊源起於更早之前,武逸凡還在就讀國中時,曾參與DFC活動,在一次環島活動時,他們拜訪了台東初鹿部落,看見初鹿部落有個定期的成長班陪伴部落孩子學習與成長,整個部落因為成長班,有了深刻情感連結,也建立起彼此照顧的系統。

「為什麼我們的部落沒有呢?」武逸凡和夥伴羨慕初鹿部落大孩子照顧小孩子的融洽氣氛,回自己的部落詢問長輩才知道,在20年前,鄒族曾有成長班的課程,但不知為何停辦,於是他與7位鄒族的青年決定將如此的「成長班」透過營隊的方式復興。

「我心裡很不安啊,大家都告訴我不要怕,但是我心裡怕死了!」個性木訥的武逸凡笑著說起當初要創立營隊時「硬著頭皮上場」的心情,但是當初在初鹿部落帶成長班的林頌恩姐姐不斷鼓勵,在武逸凡身旁的鄒族青年也知道他想回部落貢獻的心,於是一同加入,這群鄒族青年,大多也是「夢想之鄒」的成員,一路上相互扶持,他覺得安心踏實了,才開始。

營隊課程多數依著返鄉青年們的專業與興趣發展,也會刻意透過每日相處的聊天,引導孩子做職涯探索。圖/取自臉書
營隊課程多數依著返鄉青年們的專業與興趣發展,也會刻意透過每日相處的聊天,引導孩子做職涯探索。圖/取自臉書

創辦初期,武逸凡回憶起從小在山上參加的營隊,「以自己的部落來說,比較多大學營隊,大學生帶完一兩週後就結束了,沒有持續性或印象深刻的營隊。」因此他們不作一次性的營隊,從2017年起的每個寒暑假,都在鄒族的來吉部落達邦國小為鄒族孩子帶來探索生涯的課程。

營隊課程多數依著這些青年在大學各自學習的專業,或是平時有興趣的主題開課,也融入了鄒族的文化學習,當然,他們也會刻意透過每日相處的聊天,引導孩子做職涯探索。現為影像工作者的楊文傑擁有攝影專長,他就帶領孩用影像紀錄部落。

具有歷史相關背景的汪翰翔則把「紙芝居」歷史文化與由來加入了營隊的課程。汪翰翔談起課程內容,認真地說道,「先講紙芝居的由來,再請營隊的小朋友創造一個跟文化有關的故事,最後互相交流。如此一來,由小孩自己思考、發想,他們也會對故事比較印象深刻。」不僅如此,武逸凡也將手工藝帶入營隊的課程裡,讓課程擁有更多元的樣貌。

問起營隊最困難的,汪翰翔認為是營前鄒族青年的凝聚。汪翰翔說,「辦營隊的鄒族青年大多是大學生,大學生散佈全台各地,實際聚集有一定的難度,」但具有文化傳承使命感的他們不畏相聚在一起的艱鉅,仍然在每個長假空出10來天的籌備、營期,回到他們最出城長的地方,將專長傳承給部落裡的弟妹。

回到熟悉的部落,用營隊的方式陪伴部落的弟弟妹妹們,這是這群青年成長過程中想要卻失落的陪伴。圖/取自臉書
回到熟悉的部落,用營隊的方式陪伴部落的弟弟妹妹們,這是這群青年成長過程中想要卻失落的陪伴。圖/取自臉書

他們不只要帶國小弟弟妹妹,更希望連結所有年齡層,投入文化祭典

談起對於Soupuzu鄒族成長營對未來的想像,目前在中華藝校學習影像的楊文傑說,「我們現在念大學,帶領國小營隊,希望可以將所有年齡層連結在一起,讓國中、高中的學生也投入,像是近幾年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文化祭典。」

而武逸凡、汪翰翔過去曾參與過卑南族壢家教會的成長班,因此受到強烈的文化傳承震撼。武逸凡回想當時參與卑南族成長班的場景仍記憶猶新,「壢家教會裡的大家向心力很強,相對的文化認同感也很強,可想而知卑南族比我們保存更多傳統文化。」

從那一刻起,武逸凡有了創辦Soupuzu鄒族成長營的使命。Soupuzu鄒族成長營第1屆學員僅有10來個,到今年暑假第4屆時,參與營隊的學員人數擴增到20多個,有些甚至是從都市回鄉的鄒族孩子。

從部落走進都市,再從繁華的都市回到部落,武逸凡、汪翰翔與楊文傑3位鄒族青年開拓了自己的視野,也學習到面對人生的態度。

「如果你們小時候就有Soupuzu鄒族成長營,你們現在的人生會不一樣嗎?」面對這個問題,這3個鄒族青年沉默了3秒後不約而同的回答:「會!」他們說,如果兒時就有部落的大哥大姐在成長營中陪伴他們學習,部落的文化就會有所傳承、不同年齡層間會更熟悉更融洽。

那是一個他們兒時沒有擁有過的部落氣氛、文化傳承氛圍,但是他們曾經在中央山脈另一頭的初鹿部落見過這樣美好景象。現在他們長大了、有能力了,也願意為這美好的願景努力。直到有一天,鄒族的孩子會講鄒族的語言、唱鄒族的古謠,以身為鄒族為榮。也或許有一天,有個歷史學家,來自鄒族,為這個沒有文字的部落寫下歷史。

Soupuzu鄒族成長營第1屆學員僅有10來個,到今年暑假第4屆時,參與營隊的學員人數擴增到20多個。圖/取自臉書
Soupuzu鄒族成長營第1屆學員僅有10來個,到今年暑假第4屆時,參與營隊的學員人數擴增到20多個。圖/取自臉書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明年上路!換照年齡下修至70歲 交通部公布駕照管理3修法方向

明年上路!換照年齡下修至70歲 交通部公布駕照管理3修法方向

擴充長照服務量能 富宇建設再捐救護車、復康巴士

擴充長照服務量能 富宇建設再捐救護車、復康巴士

德國核能立場大轉彎!考量能源、國防放棄反核 與法國站成同一陣線

德國核能立場大轉彎!考量能源、國防放棄反核 與法國站成同一陣線

新北雙溪河不准游!東北角管理處僅開放遊憩活動 「開水聯盟」游泳抗議

新北雙溪河不准游!東北角管理處僅開放遊憩活動 「開水聯盟」游泳抗議

最新文章

用「社會學」耕田?李法憲在高雄梓官打造生態農業、文化節翻轉農村困境

用「社會學」耕田?李法憲在高雄梓官打造生態農業、文化節翻轉農村困境

被相信與賦能的力量!柬埔寨17歲女生從受助者變「改變者」

被相信與賦能的力量!柬埔寨17歲女生從受助者變「改變者」

全球僅存2艘!百年磺火漁法「蹦火仔」 5月至9月在金山限定登場

全球僅存2艘!百年磺火漁法「蹦火仔」 5月至9月在金山限定登場

結合環境保育與職場健康 聯合線上串聯企業「與樹同行」打造植樹新型態

結合環境保育與職場健康 聯合線上串聯企業「與樹同行」打造植樹新型態

夷為平地...苗栗百年、全台唯一「佐佐木古登窯」被拆除 縣府:非文資難介入

夷為平地...苗栗百年、全台唯一「佐佐木古登窯」被拆除 縣府:非文資難介入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