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脫東京」拚創生 台灣「脫台北」尋未來?
台灣宣布2019年是「地方創生元年」,想要解決高齡化以及人口過度集中都市的問題,因此想借鏡日本的「地方創生」相關政策,包括地方創業、觀光振興、移居鄉下、地方街區再生活化等。
「脫東京」 去鄉下住一晚
日本打著的旗號就是「脫東京」,脫離東京、大阪這些城市。其中,最易上手的就是鼓勵都市的人到其他地方縣市旅行。
「去鄉下住一晚」曾是日本電視台熱門的綜藝節目,通常是知名藝人擔任背包客,然後深入窮鄉僻壤,交通不便、甚至沒有飯店旅館的農村旅行。
這樣的節目大受歡迎,也帶動許多地方旅遊。而若真要探討這幾年日本地方創生的經典案例,一定得講到「瀨戶國際藝術祭」。
能夠吸引海內外年輕文青前仆後繼,就得用「藝術」做餌,三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帶動海內外文青跳島取經,許多日本人一輩子都不曾踏足的島嶼,卻吸引了歐洲、亞洲人的目光,到直島、豐島等小島上旅行。
藝術能產生什麼能量?藝術能為當地居民帶來什麼改變?如果四國香川縣政府想為這些離島居民做更多,為何選擇藝術?而不是其他更具體的福利建設?這類型的藝術祭畢竟小眾,不是賺大錢的產業,那麼主辦單位究竟想要什麼?
衰老農村 綻放藝術能量
香川縣政府用藝術之美來改變日本人對這些只剩下老人的島嶼目光。藝術祭期間,人在島上移動,名目是找尋藝術家的創作品,實際上,最美的風景是等車片刻,眼前讓人心震動,海面上冉冉的霧氣;迷人的是迷路片刻,島上民宅的顏色以及島民的露齒笑容。
新潟縣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也急起猛追,藝術品坐落的面積是台北3倍大,這片土地,原本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筆下,是白茫茫的雪國,但在21世紀的盛夏,卻綻放藝術能量,讓衰老的農村活跳跳起來。
改變民眾對衰老農村的印象,以及讓人脫離東京,前進不曾踏足的地方,除了藝術家幫忙,日本47個縣市還拿出什麼本事活化農村、地方創生?
創造移動機會 發掘地方美麗
佐賀縣的武雄市圖書館是小兵立大功的實例。武雄市圖書館原本是普通的市立圖書館,但2013年委外後,打造成宛如蔦屋書店般,餐飲進駐、圖書室沙龍化,一改過去制式的公立圖書館形式,一時間成為佐賀縣的熱門打卡景點。
不少遊客原本到長崎旅遊,根本不會造訪佐賀,現在也會特地繞道,到武雄市圖書館看看。就如同不少人會「蒐集」日本的蔦屋書店,一一到不同分店打卡般,也趁機旅遊。
另外,不得不提JR東日本。日本鐵道深入許多縣市鄉鎮,最適合擔任地方創生的關鍵角色。然而,困難的是不管是火車或新幹線,交通工具若無人搭乘前往「地方」,就無法達到創生目標。
JR先從賣店開始。在首都圈內大車站裡的賣店,陳設農村鄉下來的「地酒」(在地釀造的啤酒)、來自其他縣市的當季農產品,以及使用地方農產品製成的甜點等。
在首都圈搭車的民眾,久而久之便對這些地名有了印象,甚至吸引許多在東京打拚的異鄉人注意:「啊,這是家鄉的產品呢!」這些旅行商品可以潛移默化地讓東京的人,在休假期間不自覺地往這些地方移動。
只有先創造出「移動的機會」,才會創造出發現地方美麗的可能性。
日客來台旅遊 「脫台北」蔚為潮流
所以「脫台北」,是台灣政府的目標,把人流引導至鄉鎮地方,並且創造出宜居宜創業的社區。先撇除仍停留紙上畫畫的政策目標,在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之前,早感受到日本遊客「脫台北」的行跡。
去年到台的日本觀光客已經超過200萬人,有更多人是一來再來,尤其是女性特別熱愛周末來台灣短暫小旅行,日媒曾報導,對他們來說,沖繩比台灣還遙遠,也更像外國。因為在台灣可以見識到與日本雷同的風情,即使出國了,也能賓至如歸般地感到安全放心,是可以一來再來的關鍵理由。
日本網站隨便搜尋都有「如何玩台灣」、「便宜玩台灣」的部落格文章,格主們幾乎都是來台灣遊歷數十次的哈台年輕人。他們教導日本年輕人別再跟團,搭著廉航到台灣,而且不再侷限於北部旅行,他們的足跡往南、往東延伸,台南、高雄、花蓮都有遊記可查。
2017年時台南的國華街已經登上日本知名雜誌《BRUTUS》封面,裡面推薦的台灣美食不再局限於小籠包、芒果冰。新登場的必吃推薦,包括時興的手搖杯飲料、水餃、麻婆豆腐、洪瑞珍三明治、割包、小卷米粉、肉圓等。小籠包與芒果冰已經不再是定番必吃。
「脫台北」已經是日本人遊台的旅遊趨勢了。
一位住在台灣10多年的日本朋友酒井先生,他最愛台灣的合歡山,不只自己去、帶日本朋友去,更帶台灣朋友去遊賞合歡山的美,周周「脫台北」。希望對台灣的地方創生能有所幫助。
• 本文原載於世界日報,原文標題〈日本看看/都市人深入窮鄉 「脫東京」拚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