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滑輪、角力、射箭到跆拳道!「威剛全球蜂鳥希望基金」讓偏鄉孩子被看見、勇敢發光
風吹過操場的紅土,孩子們在陽光下揮汗練習,眼神明亮而堅定。在花東的偏鄉學校,許多擁有體育天賦的孩子,因資源不足而難以被看見。跆拳道、角力、射箭、滑輪…這些冷門卻充滿熱情的項目,往往只能默默耕耘。
威剛科技深信教育的價值不止於課業,還有品格、體育與藝術的全面發展。自2018年起,威剛投入多元人才培育,2022年成立「全球蜂鳥希望基金」,深入全台偏鄉,以實際資助行動,讓孩子從運動中找到自己的舞台、看見自我,也讓夢想的光,照亮城鄉之間的距離。
綠島公館國小滑輪隊:迎風滑出勇氣的弧線
在海風吹拂的綠島,公館國小的孩子曾經的課後生活只有3C。教練陳建良為了孩子的健康,自掏腰包買了幾雙滑輪鞋,帶著學生在籃球場上滑行——「黑潮滑輪隊」就此誕生。
沒有專業場地、地面坑坑疤疤,但孩子們仍在風吹日曬下努力前進。陳教練說:「我們不求頂尖,只希望孩子學會堅持,看到自己的光。」
疫情期間,滑輪成了遠離3C的出口。自2022年起,威剛全球蜂鳥希望基金成為隊上的堅實後盾,贊助滑輪鞋與隊服。孩子們搭船去本島比賽,遇到暈船學習自理,訓練跌倒了爬起來,在汗水和淚水中,逐漸長出勇氣與責任感,也一路從籃球場滑進全國賽場,成績亮眼。
陳教練最難忘的一幕,是一位情緒障礙的孩子穿上滑輪鞋後,眼神變得專注堅定還意外奪牌。那一刻,他知道:「滑輪不只是運動,更是孩子自信的起點。」
岩灣國小角力隊:在擂台上長出力量的孩子
台東岩灣國小校長李怡宏,出身角力選手,深信運動能讓孩子找到自信與歸屬。2017年,他親手創立角力社團,從五名學生開始,借場地、練毅力。如今,全校近半學生都是角力隊成員。
孩子們在訓練中歷練紀律、學會自我管理。對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而言,在校隊找到了依靠與歸屬感,訓練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陪伴與關懷;比賽不只是挑戰,更是一趟開眼界的旅程,第一次搭火車、第一次在台北搭捷運,這些「第一次」,成為他們理解世界的起點。
過去經費拮据,校長得四處募款。直到三年前獲得威剛全球蜂鳥希望基金支持後,學校才有屬於自己的隊服與穩定資源。孩子們穿上隊服的那一刻,眼神充滿榮譽感,也更有動力向前。李校長說:「角力隊讓孩子找到歸屬,威剛的幫助,讓他們無憂追夢」。
嘉里國小跆拳隊:一場改變命運的跆拳旅程
花蓮嘉里國小的孩子,許多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顏祥玶教練用跆拳取代3C,讓孩子學會紀律與勇氣。
他說:「學跆拳,有時真的能改變孩子的命運。」曾有一位害羞內向、成績不佳的學生,加入校隊一年後考上黑帶、奪下全國銀牌,甚至成為少年國手。這樣的故事,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整個社區的信任。
短短兩年,嘉里國小學生人數從83人增至114人,在少子化浪潮中逆勢成長,更在全國賽屢獲佳績。威剛全球蜂鳥希望基金連續三年贊助道服、護具,讓孩子不再為經費卻步。校長巫賢偉說:「威剛不是單純捐助,而是真正理解學校的需要。」這份長期陪伴,讓跆拳道隊成了孩子的「第二個家」。
從足球到射箭:更多偏鄉孩子展翼
威剛全球蜂鳥希望基金的支持,也延伸到花蓮北埔國小足球隊與卓溪國小射箭隊。足球教孩子合作與紀律;射箭的布農族孩子,則在拉弓的瞬間傳承文化、看見世界。即使經費有限,他們仍努力練習,勇敢地讓夢想飛得更遠。
「只要孩子願意努力、熱愛運動,就值得被看見。」這是威剛全球蜂鳥希望基金的信念,不以成績為唯一標準,而是選擇支持那些在偏鄉堅持夢想的小校隊,從跆拳道、射箭、角力到滑輪等非主流體育項目,只要孩子懷抱熱情,就有被鼓勵的機會。
威剛全球蜂鳥希望基金 陪伴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指出,「威剛全球蜂鳥希望基金成立至今,已在台灣贊助超過 60 所學校,陪伴全球逾 3,000 名弱勢孩童成長。多年來,我們看見這些孩子在運動中逐漸展現自信與堅毅,團隊的凝聚力與競賽表現也不斷提升。這份轉變,正體現出教育與陪伴的力量,也是我們創立這個基金最初想守護的初心與價值!」
為了確保資源落實,威剛每年也會了解學校的受助狀況與資金運用規劃,讓每一筆經費都發揮最大意義。看著孩子揮汗練習、燦笑致謝的身影,這些真摯的影像,是最動人的回饋,也證明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便能以最溫暖的力量回饋世界。
如今,這份精神也已跨越國界,延伸至威剛全球據點。近年來,威剛巴西分公司積極投入當地兒少體育公益,支持低收入社區的滑板隊與足球隊,幫助弱勢孩童擁有平等學習與競賽的機會,讓夢想能在運動場上發光。威剛也邀請入選的蜂鳥學校推薦其他優秀的偏鄉體育校隊,共同壯大基層運動能量,形成善的循環與持續的成長動能。
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威剛科技相信「只要有夢想,就值得被看見、被陪伴、被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