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待員工到善待病患 :馬光中醫的永續醫病學 為醫療與社會找回餘裕
在台北信義區的街角,座落這一間明亮且新穎的中醫診所,午后的光線穿過玻璃帷幕,照進候診區,空氣中飄著淡淡藥香與木質氣息,院所裡的節奏與這座繁忙城市不同,少了催促,也少了焦慮。
35年前,馬光中醫從澎湖的一場義診出發,一座沒有中醫的島嶼,到走向全台的連鎖體系,在這段旅程中,不只是規模的擴張,而是一場持續的嘗試,找回人的健康與關係。
「員工感覺被善待,患者才會真正感受到善意;能力強的人協助能力弱的人,社會才會穩定。」對於馬光醫療網執行長黃福祥而言,「治未病」是一種對時間的照顧,而「善待員工」則是醫病關係的起點,只有讓醫療現場裡的醫療人員感受到被理解,照顧別人的善意才有餘裕繼續延伸。
活得久還要活得好 當健康不再只是壽命的延長
根據國發會預估,2025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1.49歲,但「健康餘命」約72歲,換句話說,多數人在生命的最後8年,處於慢性病與失能狀態;而這8年,不只是醫療支出的壓力,更是個人尊嚴與家庭關係的負擔。
馬光醫療網執行長黃福祥觀察,這現象在於台灣人普遍「等病發再就醫」的習慣,「很多患者說,感冒好了就不用來了,但40、50歲之後,身體的問題並不會消失,而是在慢慢下坡。」
中醫觀點的「辨證論治」,即針對身體的偏差狀態進行調整,不是等到發病;當氣虛、火旺、倦怠、嗜睡、口渴這些信號出現,就該是身體被照顧的時刻。
在這個角度下,中醫與西醫的角色並非競爭,而是時間上的接力,西醫解決疾病,中醫預防疾病。當社會願意提早行動,醫療就能從「救火」變成「養林」。
不再只是藥香與方劑 而是一場關於信任的設計
35年前,澎湖沒有中醫,黃福祥的父親帶著中醫師前往義診。在那次因緣際會下,在地方產生巨大迴響,也讓地方政府開口挽留,進而成為馬光中醫的品牌起點,從偏鄉到城市,從傳統小診所到明亮的連鎖院所,馬光中醫用超過30年的時間,重新定義中醫的樣貌。
早期的中醫診所多半狹小、老舊,甚至瀰漫著濃烈的藥味,隨著患者習慣改變,開始在網路上搜尋、比較、選品牌,「中醫要被信任,不能只靠口碑,還要有系統。」
翻轉大眾對於中醫的既定印象,馬光中醫開始投入空間設計,南部的院所甚至比台北的旗艦店更早採取明亮開放的格局,然而,漂亮的診所一度讓民眾卻步,「20年前我們開設明華分院時,很多人不敢走進來,以為會被扒三層皮。」黃福祥提到,這也是為什麼馬光堅持讓健保看診佔九成、自費僅一成。
這樣的取捨不只是市場策略,而是一種信任經營,黃福祥表示,當患者理解「這裡漂亮但不貴」、「讓每一個人都能舒服的被照顧」時,醫療的距離感就被消解。
善待員工、善待患者 打造有溫度的醫療系統
在馬光中醫的核心理念中,強調「善待員工,善待患者」,不論南部或北部,每一家院所都以「明亮、舒適、設計感」為標準,牆面的顏色、座椅的高度、光線的溫度,讓醫師、護理師與患者感到自在,也是建立良好醫病關係的基礎之一。
「員工被善待,才會有餘裕善待患者;醫療環境舒適,才會有能量維持同理心。」黃福祥相信,醫病之間的信任,不是單向付出,而是雙向養成。
在連鎖擴張過程中,馬光中醫重視「人事物」的一致性。黃福祥提到,「人」最難且最關鍵,掛號人員需要理解醫療現場的節奏、跟診護理師要在臨床中與醫師成為真正的拍檔、醫師更要在專業上相互支援、願意彼此分享,為縮短新院所的「養成期」,馬光採用成本高、但成效好的「一對一帶教」。
每當開立新分院時,由既有院所派出5位資深同仁常駐3到6個月,與當地新進同仁配對教學,確保文化與服務標準能被複製,「開一家診間不難,難的是每一家都像同一家。」雖然成本比較高,但回報的是整體品牌的信任與穩定。
同時,馬光中醫也把衛教變成日常,會在各院所播放簡短易懂的健康影片,主題從季節保養、睡眠作息到運動與飲食等,向民眾宣導「維持身體處於較佳狀態」。
從分配到關懷 讓醫療回到照顧的初心
談到醫療的永續發展,除了碳排與耗材回收,黃福祥認為「分配」更應該被關注。
「全世界的經濟越好,但動亂越多,問題就在於分配。能力強的人如果不願意協助弱者,社會就會越不安。」黃福祥說。
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馬光中醫的永續行動中,透過長期捐助弱勢機構,每年撥出數百萬元作為公益基金,並成立「馬光健康關懷協會」,推動健康教育與照護支援,這些投入與醫療本業相輔相成,因為當社會整體健康提升,醫療體系才可能永續。
而在商業經營上,馬光中醫不以「高自費」來支撐營收。黃福祥強調,醫療不該太商業化,只要回到照顧人的初衷,患者會回來,也會帶下一代回來。
讓醫療更有溫度 馬光中醫以信任連結永續
台灣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龐大的醫療壓力也仍待解決,永續醫療或許不只是技術或政策問題,也能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何被延續。
當一個醫療機構能讓員工感受到被尊重、被照顧,也就有能力讓患者感受到同樣的善意,在馬光中醫的理念下,中醫的角色悄悄完成了位移,從個人名醫走向團隊文化,從單一據點走向可複製、可驗證的品牌體驗,如同馬光中醫相信的,中醫的角色不只是治療的選項,也能讓醫療成為人與人之間最柔軟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