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給自足人雞共好社區!伯拉罕合作社助偏鄉部落展開友雞生活

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吳喜德參與合作社友雞生活,獲得每日穩定收入,身心也恢復元氣。 圖/孫維揚攝影
吳喜德參與合作社友雞生活,獲得每日穩定收入,身心也恢復元氣。 圖/孫維揚攝影

早上10時,台中和平雙崎部落的吳喜德拄著拐杖,走向家後面的雞舍。在毫無異味的雞舍中,蛋雞看到吳喜德就快速朝門口聚集,等著他進門後稍微半蹲、抬起屁股,向他「討抱抱」。吳喜德邊摸牠們邊到產蛋區巡視,看到又多出幾顆蛋,笑容更加深邃,今天的生活費又增加一些了。

吳喜德養雞是參與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跟食二糧推廣的友雞生活。合作社希望台中偏鄉部落長者自給自足,讓長者友善飼養蛋雞,向他們採購雞蛋,賣蛋盈餘則用於公益晚餐。參與長者因賣蛋穩定生計,還從飼養蛋雞過程獲得成就感,成為支持合作社營運的貢獻者。他們為自己養雞而自豪,並希望友雞生活在和平社區開枝散葉。

從活植物人到生活自足,長者歡喜養雞

吳喜德笑容滿面,看不出他曾是失能者。他49歲出現痛風等多重疾病,身體幾乎癱瘓,只能提早退休,當「活植物人」。即便病情稍微好轉,仍無力再找任何工作,何況雙崎部落位處偏遠山腰,醫療資源不及市區,距離台中市車程單趟動輒超過1小時,遑論長照花費,是否有人願意遠赴部落都是問題,令他不敢想像餘生如何度過。

吳喜德得知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鼓勵部落長者參與友雞生活,他馬上自告奮勇,接受合作社跟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指導,放牧約50隻蛋雞。透過供應雞蛋給合作社,賺取每個月數千元收益,他亦藉著每天照顧蛋雞來鍛鍊身體,生活有所寄託。

飼養蛋雞3年,吳喜德感受身體變得靈活,能靠賣蛋維持生活,同時,他看著如同家人的蛋雞簇擁於腳下,身心大幅改善。他分享,雞蛋經合作社對外販售,收益會作為長者公益晚餐基金,收到晚餐就覺得自己是社區長照支持者,而非無貢獻的被照顧者,心中充斥喜悅,「我還要再養雞、供蛋20年!」

合作社賣雞蛋的收益扣除給飼養者的分潤,盈餘全部轉為熱騰騰的長者公益晚餐。 圖/孫維揚攝影
合作社賣雞蛋的收益扣除給飼養者的分潤,盈餘全部轉為熱騰騰的長者公益晚餐。 圖/孫維揚攝影

解決部落照服困境,合作社導入友雞生活

林依瑩表示,自己任職台中市副市長時負責社福與教育領域,為了研究原住民的實驗教育學校而接觸和平部落,發現和平各部落不乏有高齡、無穩定收入的長者和身障者,但苦於位置偏遠、資源匱乏,照服難題有待解決。具社福背景的她想為部落貢獻,卸任後舉家搬至和平區、建立合作社。

林依瑩憶起,當初聽到楊環靜針對友雞的動物福利演講,認為雞能成為部落長者的陪伴、療癒角色,就與楊環靜聯繫,召集多位居民參訪食二糧的教育基地。她表示,和長者們在大雨時走入近500隻的雞舍後,都相當驚訝場域乾淨、毫無異味,對以蛋賺取生活費產生興趣。

當時合作社的公益晚餐資金由林依瑩募款而來,她擔心自己若離開合作社會出現資本缺口。看見居民對友雞生活興致勃勃,合作社與食二糧自2019年於台中和平推廣友雞生活,希望用賣蛋支持公益晚餐,也增加長者的成就感。楊環靜分析,養雞很切合合作社想讓居民在家鄉自給自足的目標,同意林依瑩的提議。

林依瑩為了改善和平部落長照而建立合作社,並鼓勵長者參與「友雞生活」以自給自足。 圖/孫維揚攝影
林依瑩為了改善和平部落長照而建立合作社,並鼓勵長者參與「友雞生活」以自給自足。 圖/孫維揚攝影

建置成本與執行難度高,第一次參與者皆陣亡

雙方合作初期就面臨許多關卡。楊環靜表示,友雞生活有具療癒作用的乾淨雞舍,背後有很多細節要顧及,包含參與者的飼養量與空間要縝密計算、飼料由台灣非基改雜糧調配、參與者要學習用酵素等資材消毒環境等。光從基地大型場域變成在部落每戶人家落實養雞,就要重新設計。

更困難的是讓參與者自營。楊環靜坦言,合作社期望部落中弱勢者參與友雞生活,連支付建置雞舍費用都有難度,後續還要定期支出管理成本,縱使自己有意願,家人也常反對。但生產成本若都由合作社負擔,就失去長者自立本意,「也可能不珍惜資源」,她堅持參與者要負擔養雞費用。

林依瑩說明,合作社第一次有五位居民嘗試友雞生活,但因管理門檻「全數陣亡」。楊環靜雖然曾經提議可以降低部分執行門檻,例如飼料不必堅持全國產原料。但林依瑩強調,友雞生活飼養模式經過楊環靜多年研究,若沒有完整仿效,照服效益就會大打折扣,她不願略過任何細節,「也不想打壞老師的苦心」。

子佑.達利參與友雞生活後,每天都在顧好母雞、賣好雞蛋。 圖/孫維揚攝影
子佑.達利參與友雞生活後,每天都在顧好母雞、賣好雞蛋。 圖/孫維揚攝影

系統性規劃飼養類型,選班長帶領參與者

合作社與楊環靜進一步調整友雞生活執行細節,像將養雞型態分成供蛋為主的「生產型」,與著重身心復能的「療癒型」,前者雞舍規模與飼養隻數較多,但要負擔大部分的管理費用與事務,僅能向合作社借貸;後者參與對象多是重大殘疾者,建置費用跟清理環境等事務由合作社負責,但飼料費、餵食工作仍要參與者執行。

吳喜德等第二批參與者進場後,合作社讓楊環靜定期到合作社講課、指導參與者飼養;另外選林囍妹作為「班長」,她負責關心參與者執行狀況,也作為班員們跟楊環靜的溝通橋樑。合作社還請照服員黃柏諭擔任友雞生活管理員,記錄雞蛋產銷狀況、協助對外曝光,從生產至行銷都更有系統。

林依瑩表示,楊環靜要求參與者遵從生產步驟,居民一開始不明所以,但參與者隨即知道楊環靜對每個細節都有考量,確保他們能養好雞、產出足夠雞蛋,不久就會聽從楊環靜的指導。例如吳喜德曾自主增養,期望增加雞蛋收入,結果管理負擔加重、收益卻差不多,便又恢復原本的飼養隻數。

友雞生活管理員黃柏諭協助外界認識部落長者自產、富多元價值的優質雞蛋。 圖/孫維揚攝影
友雞生活管理員黃柏諭協助外界認識部落長者自產、富多元價值的優質雞蛋。 圖/孫維揚攝影

產量與收益穩定,合作社苦心建立客源

林依瑩分享,第二次參與者的雞隻飼養狀況良好,且產蛋率超過70%。她分析,每顆雞蛋對外售價為25元,一半回饋給參與者,扣除飼料與清理費用,參與者每個月約有3000元以上收益,供長者們在部落生活已綽綽有餘。

然而生產成果提升,就會增加合作社銷售壓力。林依瑩坦承雞蛋售價高,墊高販賣門檻。除了在合作社線上平台、實體講座或參訪等各種活動中宣傳,增加雞蛋曝光度,她外出開會、演講時也會攜帶雞蛋「獻寶」,鼓勵更多人直接購買,甚至長期訂購雞蛋。

高價就有高品質,林依瑩強調,經黃柏諭分級、挑選雞蛋,唯有合規且外觀完整才作為盒裝蛋售出,其餘則委託從事烘焙的部落青年製作成蛋捲銷售,或成為公益晚餐配菜,不浪費任何雞蛋。

黃柏諭透露,林依瑩不時詢問雞蛋販售情況,只要銷量稍有下滑,就立刻找各方好友或單位協助,甚至自己用行李箱攜帶 500 顆以上的雞蛋,靠一己之力對外銷售,為了延續計畫不遺餘力。

雞友們:精神收益高,實踐循環農業

參與者們都很認同友雞生活對他們的協助。林囍妹為了照顧雙親返鄉,不諳務農的她無法以家中農田維生,開銷負擔日益加劇。後來因合作社邀請而嘗試友雞生活,從餵雞、與雞互動、打掃雞舍到送蛋,生活被養雞佔滿,她卻甘之如飴,「之前忙著找生計,現在忙著顧母雞」。

生活有雞蛋支撐,林囍妹也覺得一隻隻蛋雞是自己的精神寄託,還藉此和吳喜德等人互助,共營養雞事業,獲得的「精神收益」無法估量。她同時提及,合作社透過籌備「友雞運動會」,讓養雞居民獲得更多樂趣,身心狀況穩定,希望友雞生活能在和平區各部落繼續發展。

子佑.達利則是被吳喜德推坑加入友雞生活。他說明,除了蛋雞會往他身上鑽,參與者間也在需要時互相幫忙顧雞,促進居民互動。他並分享,經楊環靜指導,他們會搜集落葉等乾料營造舒適的雞舍環境,產出的「友雞肥」可用在菜園中,青菜長得又快又好,「我們也是循環農業的代表!」

黃柏諭觀察,友雞生活參與者不只是提供雞蛋,也因自理能力提升,願意花時間與其他人交流,照顧其他居民,或從中學習循環農業。合作社也結合友雞生活,讓受照服的高齡長者貼蛋盒貼紙、摘給雞食用的野菜,藉此延緩衰老,產生貢獻社區的成就,「賣個雞蛋,價值可以非常多」。

林囍妹表示友雞生活令她生活、身心皆富足,努力照顧母雞,母雞也以親暱態度回報。 圖/孫維揚攝影
林囍妹表示友雞生活令她生活、身心皆富足,努力照顧母雞,母雞也以親暱態度回報。 圖/孫維揚攝影

努力完善產銷體系,成為部落永續產業

合作社執行友雞生活逾四年,黃柏諭分析,回饋至公益晚餐的獲益不多,且固定訂購雞蛋的客戶僅佔整體1/3,離穩定支撐社區仍有一段距離。但他表示,越來越多觀光客、社福單位造訪合作社,觀摩友雞生活,華德福學校還將友雞雞舍作為教育場所,讓學生來當養雞志工。他希望友雞生活日益茁壯,藉此能吸納更多居民參與。

林依瑩不諱言,合作社雞蛋市場還須不斷開拓,也要再建置更細緻的產銷體系,有許多工作等待完成。但每想到參與長輩能有生活重心而露出笑容,她就不覺得辛勞,並強調會繼續擴展客源,逐步規劃相關的部落旅行、導覽活動,目標是讓和平區的部落都把友雞生活作為永續的產業。

楊環靜說明,從合作社的成果可以看出友雞生活能帶給社區照服體系很大效益,和平區也逐漸有更多部落居民加入友雞生活。伯拉罕的作法除了可供有類似需求的偏鄉社區參考,外界也能看見長者參與友雞生活,自給自足、友善環境等多元的價值,「他們照顧整個社區體系,他們很了不起」。

林依瑩(左二)與合作社期望養雞、賣蛋成為和平部落永續自營的強大支柱。 圖/孫維揚攝影
林依瑩(左二)與合作社期望養雞、賣蛋成為和平部落永續自營的強大支柱。 圖/孫維揚攝影

本文授權轉載自《上下游 News&Market》(原文標題:一顆蛋的友善循環!伯拉罕合作社,協助部落長者養雞,賣蛋支持公益晚餐,人雞社區共好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3548.jpg

上下游 News&Market

上下游News&Market(簡稱:上下游)創辦於2011年,是一個關心農業,食物以及友善土地議題的社會企業。

作者文章

自給自足人雞共好社區!伯拉罕合作社助偏鄉部落展開友雞生活

自給自足人雞共好社區!伯拉罕合作社助偏鄉部落展開友雞生活

綠能、農業可以共存嗎?陳吉仲:審核、稽查程序待修正

綠能、農業可以共存嗎?陳吉仲:審核、稽查程序待修正

以生態管理取代除草劑,雜草也可幫農民固碳賺錢!

以生態管理取代除草劑,雜草也可幫農民固碳賺錢!

危機中有生機!災難帶來典範轉移機會:Say YES!

危機中有生機!災難帶來典範轉移機會:Say YES!

最新文章

影響力養成 從購買非籠飼雞蛋開始

影響力養成 從購買非籠飼雞蛋開始

「逆轉園遊會」集結社會善意  搭建舞台串起逆轉人生

「逆轉園遊會」集結社會善意 搭建舞台串起逆轉人生

放學後的溫暖角落-阿里山樂野部落廚房 在地食材守護地方

放學後的溫暖角落-阿里山樂野部落廚房 在地食材守護地方

富邦金控響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日」!跑步種樹奔向綠色,共創永續好日子

富邦金控響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日」!跑步種樹奔向綠色,共創永續好日子

離岸風電如何促進社區與人才正面發展

離岸風電如何促進社區與人才正面發展

宏碁基金會「龍騰微笑獎」開始徵件 助攻新創企業邁向國際

宏碁基金會「龍騰微笑獎」開始徵件 助攻新創企業邁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