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全球!反而看見社創「打群架」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漸露緩和趨勢,這一路走來,不僅看見全民團結配合防疫的努力,更看到許多跨域合作的社會創新亮點,如「居家定位系統」、「口罩販賣機」、「群組即時遠距健康照護平台」等服務,讓台灣展現領先各國的防疫成效。
不只疫情議題,面對越來越多的重大危機,如氣候緊急狀態、青年低薪、高齡化社會等永續發展議題,都不是單一產業或是組織能解決的問題。跨域合作的社會創新,擴大專案影響力,找出更有效率,真正解決社會問題的解方,已成為國際新顯學。
社會創新在危機時刻 更能展現最佳解方
不只台灣,遠在南美洲的巴拉圭也出現政府、NPO跨域合作的動人案例。巴拉圭基金會長期以「自給自足學校」模式,透過培訓金融知識與創業知識專案,提供當地貧困青年或最弱勢族群小額信貸。
在疫情期間,該專案轉為培力公衛教育以及辨識假新聞,提升國家的防疫能量。我國的國合會,更與巴拉圭基金會跨國合作,至今已貸款3,500家鄉村銀行以及7萬家微型企業。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如遠程醫療服務、第一線社區照護以及創立小額貸款或紓困方案等社會創新專案,在世界各地發生中。
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當政府、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或社會創新組織,在關注共同議題下,進行跨域合作,發揮共好價值,除了能有效因應風險危機,更能共創永續創新的生態圈,提升未來的生活品質與價值。
跨域合作的社會創新專案 加速在2030年前實現SDGs
根據施瓦布社會企業家基金會(Schwab Foundation)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影響力報告」指出,全球190個國家社會創新者已經改善超過6.22億人的生活。
這些社會創新包括透過商業模式,貸款67億美元改善當地生計,並減少1.9億噸二氧化碳;改善2.26億兒童與青少年教育;改善1億人獲得能源供給;推動專案讓2,500萬社會弱勢者融入社會生活。
報告中特別呼籲,應將SDGs作為全球統一的永續語言,才能串連不同組織建立一致的專案目標。另外,重大的社會議題往往涵蓋多個永續目標,甚至有未涵蓋到的問題,必須確保滿足各類利害關係人,如員工、客戶、供應商、當地社區環境的不同需求。
社會創新亮點專案的四大特點
優樂地長期擔任中小企業處輔導顧問與社會創新業師,觀察到成功的社會創新專案,有幾個特點,一是利害關係人關注的社會議題,企業更願意投入,以展現社會影響力。二是社會創新組織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培力建構永續知識,才能與政府、企業有共同的永續語言,展開跨域合作。三是永續專案,不能只想「獨善其身」,應該透過夥伴關係來擴大規模與影響力。最後,當永續專案不只是專案,而是創新的商業模式時,更能長期推動,吸納更多資源,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舉例來說,以「台灣藍鵲茶」、「苗栗石虎米」聞名的八百金公司,從關注棲地保育議題,與在地茶農、企業多方合作,成功建構自身的品牌價值,同時達到流域收復的環境理念。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又攜手優樂地結合「永續旅遊」模式,推動茶學小旅行,將永續理念推廣給更多利害關係人。
永續培力三部曲 加速社會創新規模
政府推動社會創新多年,其中衛生福利部社會家庭署在社福領域指導已久,發現社福組織有強烈的社會議題意識與行動力,但缺乏轉型成具永續商業模式組織的能力。
在2019年透過優樂地辦理的「相揪來社計 共創永續力」計畫,成功協助60位來自不同社福與社創組織的夥伴、3家國內大型企業10多位業師,共同進行永續培力與跨域專案發想,發展出創新的永續專案。
今年更將透過學習型競賽,設立「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希望協助各類非營利組織、社會創新組織建構完整的永續力,藉由永續培力、展開跨域合作和建構永續生態圈的三部曲,讓優秀的永續專案加速規模化。同時,為數眾多的社會創新組織也能在改善社會議題的同時,從核心競爭力出發,發揮自身特質實踐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而打造亮眼的永續專案。
社會問題真正要解決,需要SDG17所倡議的「夥伴關係」。優樂地在陪伴企業、社會創新組織的過程中,致力於走出永續的同溫層,以滿足社會需求與永續趨勢為導向,串連各界形成永續生態圈。藉由這次疫情,我們再次看見「打群架」的能量,永續議題更需要你我共同跨域合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