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不是口號 他們用跨領域藝術讓公益落地
【記者吳如斐、許資旻/新北市報導】
「怎樣把合作對象的特質和特性找出來,是我們在做設計時最在意的,希望透過我們的轉化,讓大家對公益有不同的看法」。
留著過肩的黑髮,紮起俐落的馬尾,這個纖瘦素雅的女生,是三明治工的創辦人之一,謝若琳。她柔柔地道著屬於她和李萬鏗、曾韻潔,這3名志工一路從樂山教養院開始的故事。
三明治工利用自身的藝術設計專長,與社福機構、公益單位合作,協助提升機構形象,將公益視覺化,而不單單只是販賣愛心,3個北藝大的學生用他們的創意搭起社會和社福團體、公益單位之間的橋樑用藝術訴說一個個故事。
延續在樂山的故事
2011年,因為一堂研究所的藝術社會參與課程,來自北藝大的李萬鏗與曾韻潔2人進入位於八里山區收容多重身心障礙者的社福機構「樂山教養院」,進行跨領域的藝術創作治療。帶著自身的藝術專業,與樂山的治療師合作,李萬鏗和曾韻潔透過考察院生生活作息,各自發想出一套配合院生、院區所需的藝術計畫「樂山機動隊」和「樂山飲」。
李萬鏗和曾韻潔的「樂山機動隊」和「樂山飲」是在三明治工成立前,兩個最早在樂山實行的藝術治療計畫。
「樂山機動隊」由李萬鏗與當時樂山的音樂治療師合作,觀察院生的生活作息,利用院內的回收物,改裝成電動樂器,並以院生熟悉的生活為主題,作出6首歌曲 ,希望透過音樂帶動唱的方式,能夠讓院生認識生活的細節和習慣。
而曾韻潔的「樂山飲」則是在參與院內的園藝治療課程後的發想,結合樂山院內採草煮茶,喝青草飲的日常習慣,將車前草、一葉草等植物,以一台利用院區廢材製作的「飲料車」作為平台,希望來到樂山的訪客可以用比較輕鬆的方式,透過喝一杯茶的時間,認識樂山歷史,院生的故事。
然而,在課程結束之後,李萬鏗和曾韻潔延續當初在樂山所獲得的感動,在院長邀約下,找來好友謝若琳等人再次進入樂山。而當時恰逢樂山的院慶,他們利用院生所繪製的插圖為院區佈景、也製作明信片等文宣。
謝若琳說,「當初其實只是想說抱持做志工的心態」,但在院慶之後,院方希望能夠維持一個長期的合作關係,堅持給予製作費和設計費,而當時先畢業的她開始想,是不是有可能讓這樣的合作機會再延續下去。
於是就在2012年年底,三明治工在北藝風創新育成中心的輔導下成立。在成立之後,三明治工持續與樂山教養院的合作,並延續樂山的經驗,三明治工開始與更多不同的弱勢團體和公益組織合作,承接設計案,希望能透過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專長,讓各個組織的定位和形象視覺化。
謝若琳說,「我們想要找出每個團體的特色,而不是永遠都是一個做愛心的口號」,藉由提升形象,讓許多資源不足、鮮為人知的團體能夠有共明確的定位。三明治工也在2013年獲得教育部U-Start大專畢業生創業計劃文創類組優選獎的補助。
企業和社福團體之間的橋樑
在2012年成立後,三明治工協助樂山在台北公保大樓舉辦「樂山嘉年畫」畫展,展出樂山院生所繪製的插畫。
「當他們看到那些設計的時候,就會很得意的說那是我畫的」謝若琳語帶笑意地敘述著當樂山院生看到自己的畫作變成文創產品時的滿足與成就。而三明治工為了讓民眾更了解樂山,製作故事小卡,介紹樂山的背景和作者的故事,謝若琳說,「有些觀眾看了後很感動,就會再主動聯絡樂山」,這是當初做畫展時沒有想到的回響。
而在2012年小英教育基金會也因為看到三明治工將樂山院生的插畫製成的明信片,非常感興趣並將其作為基金會的賀年卡片;2013年5月,三明治工更再次協助樂山院生受贊助單位-禾伸堂基金會的邀請,策畫於該公司內部舉辦為期一整年的巡迴畫展《Holy Happy禾你一起樂》。
陸陸續續,也有越來越多公司企業希望透過三明治工搭起和樂山之間的橋樑,透過承接設計案、策畫案,將公益帶入企業的同時,也讓三明治工的營運越來越上軌道。
除了樂山療養院,三明治工也陸續與多個不同的社福團體、公益單位合作,以各個服務對象的特色和故事,企劃具有獨特性的藝術設計和計畫。像是和來自花蓮的在地藝文社會企業「O’rip 生活旅人」合作,幫忙O’rip所出版的花蓮在地雜誌做設計與排版、製造文宣品等視覺設計企劃。
「花蓮深度小旅行漫走盒」,是三明治工結合O’rip的理念,將花蓮特色地標繪製成一張地圖,設計而成的一個大富翁遊戲盒,透過遊戲讓外來遊客認識花蓮的美。
「其實我們合作的計畫還蠻多樣的,主要是會看合作對象的特性和特色,來發想適合的企劃」,謝若琳一邊說著,一邊手裡忙著拿出各式各樣和不同團體合作過的商品,從明信片、文件夾到餅乾、手機殼甚至是結合在地特色的大富翁遊戲,她笑笑著說「我們做的東西真的還蠻雜的」。
回歸本質,透過「實驗室」承接理想
「我們其實也希望能夠在接設計企劃案之虞,還能夠維持有一塊是做藝術計畫的部分」謝若琳說。也因此他們成立「三明治工實驗室」這樣一個實驗部門,並舉辦週年成果展。展出的作品包括最早的「樂山飲」、「樂山機動隊」和兩個新計畫,「極速傳說」和「Cookie News」 。
與推動無障礙生活為目標的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所合作的計畫,「極速傳說」,將廢棄輪椅回收,再製成符合展覽需求的行動展示車,並讓參展者體驗、認識輪椅使用者的經驗。
「Cookie News」則是另一個由三明治工推出的公益實驗,結合公益與消費,利用3D列印的餅乾模具製作符合各個公益組織形象的餅乾,餅乾的包裝則是一張介紹該組織的報紙,謝若琳說,「就是用吃一塊餅乾的時間,認識一個默默為台灣付出的組織」,這是他們期望得到的效果。
談起創業以來的歷程,謝若琳說「其實在做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慢慢地透過我們,也連結了很多不同的協會跟單位」,其實大家的資源不是很多,但透過接線,會創造出更多不同的可能。
「其實公益並沒有想像的這麼遠,也不是一直這麼可憐跟悲情,它也有很有趣的地方」從樂山到實驗室,三明治工希望利用藝術創作提供更多想像的空間,讓大家可以自發性地去認識去接觸。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 原文標題:三明治工 用藝術翻轉公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