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優先計畫 」步行空間加倍 漫步花都更愜意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巴黎市府有計畫的擴大步行專用區、拓寬人行道、城市綠化、加強行人引導標示與調整交通號誌時間等,打造輕鬆宜人的用路人空間。同時也增加用車族的難度,如縮小車道、減少停車格、限制汽機車入城等,打造人本城市。這項政策雖造福了行人,卻也壓縮到用車族的空間,引發部分反彈聲浪。

近兩年來巴黎的旅客們可能會發現,城市中到處都圍起柵欄在施工。其實自2023年以來,巴黎市政府便開始了一項行人優先計畫。目標為2030年時,新增與拓寬超過100公頃的步行空間(約等同3.7 座大安森林公園)。

直至2026年底,巴黎市府將投入約3億歐元(約新台幣103億元)推動相關步行友善設施。今年(2025)夏天許多工程紛紛完工,讓市民與旅客體驗到更愜意的法式漫步。

巴黎市區大規模的將人行道全面拓寬,並加上綠植,打造行人天堂。 圖/趙偉婷攝影
巴黎市區大規模的將人行道全面拓寬,並加上綠植,打造行人天堂。 圖/趙偉婷攝影

行人我最大,打造優質行走空間

這波改造中最讓人有感的莫過於人行道拓寬工程,從香榭大道、塞納河畔到石磚小路,優雅的花都向來適合步行,街區人行道拓寬工程後,漫遊巴黎又變得加倍舒適。

以筆者住家附近道路為例,人行道兩邊皆往外擴張了一倍,人行道變得比車道還大,創造舒適的行走空間。相對而言,原本就狹窄的車輛單行道更縮減,停車格也刪減,在車流不大的時候,不啻是另類徒步區。

市府更進一步在人行道設置長椅、植栽綠化、美化公共空間,使得整條街道變得更為宜居。並與鄰里合作推行「美化你的街區計畫」(Embellir votre quartier),讓市民能一起參與城市改造。

為了讓步行體驗升級,市府更強化行人導引標示,補全街道名牌、增加方向指引標誌。並調整交通號誌時間,例如考量到長者步速(每秒約0.8公尺),延長行人綠燈時間。並試辦「無紅綠燈路口」,改以優先權規則取代號誌,換句話說,在巴黎,行人最大!

巴黎正積極將學區周邊道路改為步行專用區,限制車輛通行,並保留必要的消防通道。 圖/趙偉婷攝影
巴黎正積極將學區周邊道路改為步行專用區,限制車輛通行,並保留必要的消防通道。 圖/趙偉婷攝影

增加步行專用區,限制車輛進入巴黎

在步行專用區,巴黎計畫新增100條「校園街」(rues aux écoles),將學校周邊道路改為車輛限行或全行人通行。同時, 也將12公里綠蔭道路(contre-allées)改造為步行專用空間,並在每一個行政區(arrondissement)建立一個步行核心區。希望能將巴黎以步行為主要交通的比例提升到65%,並落實巴黎「15分鐘城市」政策[1],強調鄰里自給自足、減少依賴汽車。

事實上,巴黎從2015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以來,便陸續打造多條自行車道與近郊城市的連續步道,鼓勵短程通勤者改以單車或步行代替開車。並實行「巴黎喘息計畫」(Paris Respire),在週末或夏季限制汽車進入部分街區,專供行人與單車使用。

巴黎行人優先計畫的主要目標與預算。 圖/趙偉婷製表
巴黎行人優先計畫的主要目標與預算。 圖/趙偉婷製表

巴黎喘息計畫會於每週日與國定假日封路專供行人、自行車騎士等用路人使用。圖為在巴黎聖馬丁運河附近的宣導圖。 圖/巴黎市政府
巴黎喘息計畫會於每週日與國定假日封路專供行人、自行車騎士等用路人使用。圖為在巴黎聖馬丁運河附近的宣導圖。 圖/巴黎市政府

用車派的反彈 :塞車更嚴重與空污惡化?

在地狹人稠的都市,提高了行人使用空間,相對的也壓縮駕駛者的路權,引起了批評聲浪。反對人士表示,市政府沒有對用車族提供任何配套方案,反而讓城市交通問題更惡化,也剝奪了車主的權利與增加民眾困擾。

反對聲音指出,行人優先政策非但沒有減少污染或改善整體交通流量。反而加深了巴黎交通延誤與擁擠的問題。根據公共政策研究所(IPP)的一項研究,巴黎南環路的壅塞程度增加了15%,導致塞車問題與車輛低速滯留行駛,反而造成空氣污染。

兩側人行道拓寬之後,中間的單行車道又變得更加狹小,只能允許車輛慢速通行,停車格也被移除。 圖/趙偉婷攝影
兩側人行道拓寬之後,中間的單行車道又變得更加狹小,只能允許車輛慢速通行,停車格也被移除。 圖/趙偉婷攝影

並且,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有民主協商不足的問題。儘管巴黎公共調查委員曾持反對意見,但市政廳仍決定繼續推進計畫。

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衝擊商家

另一項擔憂指出,這些政策將增加社會不平等,因步行區只有利於特定人群(通常為住市區的高收入家庭),對於住在郊區的居民或育兒家庭這些需要用車的人口,反而不是德政。

設立步行區、車道縮小與刪減停車位,也增加了市區內許多餐廳與商店的進貨難度,店主和送貨司機紛紛譴責政策考慮不周,徒步區的限制多,道路擁擠,還有時間限制,送貨更加困難,影響生意。

2022年底,美國《CNN》曾點出台灣交通亂象,形容台灣是「行人地獄」,引發外界高度討論。每年台灣各地都會發生多起老人、小孩、孕婦等用路人遭違規車輛撞傷的事件。或許可以借鏡花都,從道路設計與城市規畫就加入「人本城市」與「綠色交通」的概念,慢慢蛻變成行人天堂。

注釋

[1]「15分鐘城市」(Ville du quart d’heure)為巴黎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在第二任任期中大力推動的城市規劃政策,核心理念是,市民能在居住地 15分鐘內步行或騎車即可滿足日常所需(上班、上學、購物、醫療、文化活動等)。[註1]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內容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及環境資訊中心共同企劃。原文標題:〈「行人優先計畫 」步行空間加倍 漫步花都更愜意〉,文:趙偉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9584.jpg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生活部落格」是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企劃,致力推行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與教育推廣,以促進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基金會希冀提升全民的環保意識,引領節能標準與氣候調適策略,接軌國際減碳潮流,並藉由開放創新的方式培育人才,成為邁向永續發展的基石。

作者文章

「行人優先計畫 」步行空間加倍 漫步花都更愜意

「行人優先計畫 」步行空間加倍 漫步花都更愜意

白天太熱,改晚上捕魚就好了嗎? 高溫下的農漁困境與性別平等危機

白天太熱,改晚上捕魚就好了嗎? 高溫下的農漁困境與性別平等危機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最新文章

日本熊攻擊頻傳...政府決定放寬獵槍管制 允許獵人能在市區開槍捕獵

日本熊攻擊頻傳...政府決定放寬獵槍管制 允許獵人能在市區開槍捕獵

日本2040年會有50萬噸廢棄太陽能板?但誰該付費成難題 回收制度仍難產

日本2040年會有50萬噸廢棄太陽能板?但誰該付費成難題 回收制度仍難產

春季多雨、農村空心化是主因!讓西班牙野火一發不可收拾 燒毀40萬公頃

春季多雨、農村空心化是主因!讓西班牙野火一發不可收拾 燒毀40萬公頃

滑手機到凌晨、社群成癮...南韓立法通過:全國學生上課期間禁用手機

滑手機到凌晨、社群成癮...南韓立法通過:全國學生上課期間禁用手機

觀光公害誰買單?大阪政府計畫向外國遊客多收費  但專家建議作罷

觀光公害誰買單?大阪政府計畫向外國遊客多收費 但專家建議作罷

三菱認賠退出離岸風電計畫!重擊日本能源轉型之路、再生能源目標

三菱認賠退出離岸風電計畫!重擊日本能源轉型之路、再生能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