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M試辦台灣申報量高居全球第五 2026年上路將衝擊輸歐台商?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6年正式上路,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表示,台灣積極建立碳排放及碳費徵收的方向和制度,與歐盟倡議CBAM相同,未來有很多合作空間。
至於台灣輸歐出口的碳費繳納議題,若台灣已有徵收、可望在歐盟獲得扣抵,何耶柏說,更多扣抵的細節仍有待進一步發展,目前計劃於2025年會有相關法案出爐。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與丹麥商務辦事處預計4日舉辦「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何耶柏在論壇前記者會表示,CBAM在去年10月開始試辦,2026年正式實施碳稅課徵,歐盟目前增加與台灣在內主要貿易對手國對話,以了解對歐出口企業是否有什麼窒礙難行的規定和實務面的考量。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DWS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表示,根據國貿局的數據,2023年對歐洲出口達423億美元,是歷年新高,占台灣對外出口總額約10%。
CBAM自2023年10月試辦以來,根據歐盟執委會統計,台灣2024年申報量高居全球第五。
根據安候建業(KPMG)統計顯示,CBAM列管的六大產業中,台灣出口產值占全球排名第八。出口至歐盟的企業家數,以中小企業居多,未來申報需求只會逐年增加。
黃釗盈指出,2024年CBAM首次試申報,結果顯示台灣企業對歐出口的量體不小,CBAM實施將衝擊輸歐台商。
歐盟加強對外溝通CBAM,此次丹麥商務辦事處邀請何耶柏訪台,讓台灣企業有機會溝通,這是歐盟實施CBAM以來,首次有公開機會與歐盟CBAM委員代表直接面對面對談,化解企業輸歐碳焦慮,更重要是避免CBAM成為台灣企業對歐出口貿易障礙。
何耶柏表示,CBAM目的是降低碳排放到第三國風險的工具,並且從2026-2034年取代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中歐盟設施的「免費排放配額」,有助推動更多國家採用MRV*政策。
至於歐盟核發CBAM證書的收入,何耶柏說明,除做CBAM營運和研發費用之外,剩餘七成將被指定做為歐盟成員國的「綠色投資」,讓各國政府投資和輔導企業朝零碳排的方向努力。
何耶柏指出,CBAM自去年開始試辦以來,目前處於過渡期,歐盟正在蒐集各方的數據,要確認出口到歐洲企業是否有被納入碳排監控,CBAM的申報是否應用了正確的方法,數據是否因保密問題而被扣留。
何耶柏此行也將走訪亞洲主要國家,了解各國在因應CBAM上有何罣礙難行之處。在亞洲國家裡,台灣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上的努力,除已立法外,制度也愈趨完備,碳費也入法開徵,未來台灣企業出口到歐洲,若有碳費的課徵,依目前歐盟的態度,應該有機會可以做扣抵,但如何扣抵的細節仍有待更多協商。
2026年CBAM正式徵收碳稅,何耶柏解釋,CBAM除為氣候變遷降低碳排放外,對歐洲進口商開徵進口商品的碳稅,也在實現公平貿易,此舉牽一髮動全身,各界有不同看法和評論,如期推動CBAM,歐盟和各成員國也全部動員,努力化解疑慮,以避免歐洲進口商因為不符合規定,導致企業倒閉、清算,中小企業競爭失利、大企業獨霸的產業失衡。
何耶柏指出,CBAM在2024年10月將報告實際嵌入式排放數據,要求歐洲代理商要提供直接和間接排放監測和報告,這些包括生產過程和上游產品數據。歐盟對於歐洲進口商若有錯誤陳述,將施予制裁。
何耶柏強調,缺乏排放/生產數據可能導致供應鏈重組或市場退出,對歐出口商/供應商一旦數據不合規,有失去對歐出口和喪失市場的風險。但CBAM的領跑者,可望在市場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保有競爭優勢。
何耶柏說,今年和明年歐盟還有九項規定和九項法案要拍板定案,歐盟也在積極尋求與貿易對手國對話,順利推動CB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